All about "about face"

上學的時候,整天去淘打口帶,面對着一堆認不出名字,沒有任何可供參考的信息的磁帶,作出選擇是一件很有趣的體驗。期望找到足夠的參考信息再作取捨是不太現實的,一是未必找得到,特別對於我這樣英語差的人更是如此;而真的看到比較權威的雜誌上有介紹的時候,再去買,就會發現這些“有名字”的帶子已經今非昔比,搖身一變,身價翻了幾倍讓老闆供了起來,和哪些“無名”的堆作一團的帶子截然分開了。
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形成自己的一套篩選過濾的機制,往往帶着強烈的啓示的色彩。我不知道爲什麼認爲它是盤好帶,但是我知道它是。也許是封面的構圖,也許是色彩,也許是看到了某個讓我有記憶的單詞,也許是旁邊挑選的人研究它的眼神。關鍵的是,我相信自己標準是有效的。買回來聽到才發現是無聊的濫帶總是少數,而大部分的我會在若干個月後突然看到這支樂隊輝煌成績的介紹,而我又可以陶醉於對自己的眼光自我肯定之中了。
當然了,其實並不那麼準。比如在找工作和找老婆方面,我從來沒有接收到任何有幫助的啓示。

不過,在書的選擇方面,我還是保有着一套這樣的標準。一個書的名字,往往蘊含着比字面多很多的信息。很多書都是在第一次看到它的名字後就被我記住,而且長時間的去尋找或等待。比如《The Mythical Man-Month》,第一看到是一本軟件工程的書中關於“大泥潭”那句話的引用,當時的翻譯是“神祕的人月”。比如《Peopleware 》,我感覺這個名字就足夠值回書錢了。還有,《About Face》,第一次在Cooper自己的《The inmates are running the asylum 》前言裏看到這個名字就始終不能忘懷了。
呵呵,現在回顧一下,發現至少一個規律,它們都很短,而且都是我認識的單詞。(汗,我的英文)

突然發現真的還沒想過這個名字應該怎麼翻譯,難道真的像有個網站上直譯成《關於臉》?(不過把The inmates are running the asylum 直譯成“經神病人管理精神病院”要比現在翻譯作的“軟件創新思維”不知道強多少倍),《關於界面》當然看起來不那麼驚愕,不過也失色了不少,就像《UML Distilled》對《UML精粹》,和《The OBJECT PRIMER》對《面向對象軟件開發教程》(這個翻譯真的是無語,他似乎不準備把這本書賣出去了)

去查了查,才發現原來“About Face ”有很多我並不瞭解的方面:
·俚語裏是向後轉的意思
 e.g. "About face ,"shouted the squad leader.  班長喊道:“向後轉”!
原來這個書名是有雙關語的。封面的那兩個手指是不是就是這個含義呢?


·有一本時尚雜誌叫做這個名字。

·有一本講表情的科普書也叫這個名字(這個中文名字也差強人意)
《沒有臉孔的人  》
    About Face:a natural history of the face, and an unnatural history of those who live without it 
作者: Jonathan Cole 
譯者: 何穎怡 
類別: 醫藥&生理;心理&大腦 
語言: 英文中譯 
出版社: 新新聞 
出版年份: 1998年
ISBN: 9578306083  
 簡介
臉的表情達意會影響一生的行為嗎?如果一個人罹患了神經性疾病,臉上無法做出表情,甚或無法理解別人的表情,又會如何?本書探索了一不同領域的科學理論,集合了患者自傳、病例研究與作者柯爾自己的推論,證明瞭臉部表情不僅用來傳情達意,建立人際溝通,也是我們內在情感行體化的途逕,經由它,我們體認了自我的存在。 

·Pink Floyd的吉他手單飛的時候曾經出過一個這個名字的專輯。從來沒聽說過 

·一部早期的歌舞片叫做這個名字,《柳營春色》(About Face,1952)。從來沒看過。值得一提的是裏面的男主角,後來在《黑暗中的舞者》中扮演那個傑克的跳踢踏舞的老頭。此外還在《卡夫卡》中扮演了一個角色,不過實在沒記憶了。

·一本美國人寫的中美關係的書,“美國知名的外交政策專欄作家孟捷慕(James H. Mann)在近著《轉向》(About Face)中自述”。不過好像是和我們的政策不太一致的,因爲只有臺灣的網站有提到。

呵呵,不看不知道,越看越糊塗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