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流参考模型

工作流参考模型(Workflow reference model)是由工作流管理联盟于1995年提出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

工作流参考模型标识了构成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基本部件和这些基本部件交互使用的接口。这些基本部件包括:工作流执行服务、工作流引擎、流程定义工具、客户端应用、调用应用、管理监控工具;基本部件交互使用的接口包括:接口一、接口二、接口三、接口四和接口五。这个模型很大地影响了人们后来对工作流技术的讨论。

参考模型中的部件:
工作流参考模型标识的基本部件和接口如下:

 

  • 工作流执行服务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部件,它的功能包括创建、管理流程定义,创建、管理和执行流程实例;在执行上述功能的同时,应用程序可能会通过编程接口同工作流执行服务交互;一个工作流执行服务可能包含有多个分布式工作的工作流引擎。
  • 工作流引擎是为流程实例提供运行环境并解释执行流程实例的软件部件。
  • 流程定义工具是管理流程定义的工具,它可能通过图形方式把复杂的流程定义显示出来并加以操作;流程定义工具同工作流执行服务交互。
  • 客户端应用是通过请求的方式同工作流执行服务交互的应用,也就是说是客户端应用调用工作流执行服务;客户端应用同工作流执行服务交互。
  • 调用应用是被工作流执行服务调用的应用;调用应用同工作流执行服务交互。为了协作完成一个流程实例的执行,不同的工作流执行服务之间进行交互。
  • 管理监控工具主要指组织机构、角色等数据的维护管理和流程执行情况的监控;管理监控工具同工作流执行服务交互。

参考模型中的接口:

  • 接口一(工作流定义交换),用于在建模和定义工具与执行服务之间交换工作流定义。主要是数据交换格式和API。 数据交换通过XPDL,API通过WAPI。
  • 接口二(工作流客户端应用接口),用于工作流客户端应用访问工作流引擎和工作列表,通过WAPI完成。
  • 接口三(被调用的应用接口)用于调用不同的应用系统。
  • 接口四 (工作流系统互操作接口),用于不同工作流系统之间的互操作。
  • 接口五 (系统管理和监控)用于系统管理应用访问工作流执行服务。


参考模型的作用:
关于工作流参考模型的作用,2004年大卫·霍林斯沃思(David Hollingsworth)在回顾工作流参考模型十年的历程时指出:工作流参考模型的引入为人们讨论工作流技术提供了一个规范的术语表,为在一般意义上讨论工作流系统的体系结构提供了基础;工作流参考模型为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关键软件部件提供了功能描述,并描述了关键软件部件交互,而且这个描述是独立于特定产品或技术的实现的;从功能的角度定义五个关键软件部件的交互接口,推动了信息交换的标准化,使得不同产品间的互操作成为可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