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國外方式管教孩子的“痛苦”經歷

在國外,對待犯錯的小孩既不能打也不能罵,父母打罵孩子的後果是警察叔叔會請你去和法官談談孩子的歸屬問題。

可孩子要是犯了錯誤怎麼辦?

在北美老師家長通常用來懲罰孩子的手段叫“time out”,這個詞用中文很難直接翻譯,有人翻成“隔離反省”,就是讓犯錯的小孩單獨待在某個地方“好好反省”,這個地方可以是教室的某個角落,或者家裏單獨的房間,只要他處於和其他人隔離的狀態,不參與衆人的活動即可。

反省時間的長短一般根據孩子的年齡而定,幾歲就反省幾分鐘。

這個方法運用得當,效果非常好。

在加拿大我有一對忘年交的朋友爲遠在美國的女兒照看外孫,那個孩子被寵得無法無天,到商店去見什麼要什麼,一不如意立即倒在地上哭號打滾,引來一圈圍觀者,最後都是姥爺姥姥妥協了事。

到了上學的年齡父母將他領了回去,他一撒潑打滾,他爸什麼都不講直接就給他拎到廁所裏去“Time out”,只用了三次,他就不滾了,坐在那裏聽大人講道理並開始討價還價。後來這孩子上學就跳級,德智體全面發展,去年考上了斯坦福大學。這全靠當初 Time out”打的基礎啊!

我聽了這個故事後牢牢記在心裏,想着哪一天如果自己的孩子不聽話就可以用上這一招。

大兒子那時已經大了,沒用上。

等到女兒六歲的時候,一次在她屢次犯規屢教不改之後,我在七竅生煙之際向她使出了殺手鐗:“Time out!”

雖然我從來沒對她用過這種處罰,她在學校裏一定是看過的,所以一聽到我說出這個詞,立即變了臉色,抓住我的衣服大喊:“我不要!不要!!”

當時氣急敗壞的我聽了這話暗自解氣,她終於有害怕的事了。

到底是不忍心,怕關廁所裏嚇壞她,就折中了一下告訴她回她自己的屋子裏去待十分鐘反省。實際上她屋子裏有書有玩具隨便玩點什麼幾分鐘一蹭就過去了,可因爲說的是“time out”,在她的心裏這幾分鐘就是懲罰,所以她死死地拽住我的衣服不肯挪步。這也是這一招只能用在孩子小的時候的原因,大了之後他們自然就想明白了。

我連拖帶拽拉她回屋,女兒這時已是嚎啕大哭,好像我拉她上刑場一樣。不知怎麼就想起了小時候在農村看殺豬時,豬被捆綁時的悽慘叫聲。

可話都說出來了也不能食言,否則下一次這一招也不好用了。我硬起心腸將她拖到屋裏,卻發現自己難以脫身了。

女兒兩隻手緊緊抱住我的腰,頭伏在我的胸前扭動着,鼻涕一把淚一把全抹在我身上,嘴裏還在嗚嚕嗚嚕地爲她自己申訴辯解,我根本聽不清楚她在說什麼,想要掰開她的手,每次在就要脫身之際,就聽她發出一聲慘叫我一愣神的功夫她就又纏了上來。

天哪,變成我被 Time out”了,不僅失去人身自由,還要忍受鼻涕上身、魔音穿腦。看她那麼痛苦,我是她親孃啊,心裏怎麼能無動於衷呢!

看着牆上的時鐘指針一秒一秒地挪動,真是度秒如日,過了六分鐘,我實在是受不了了,告訴她“Time out”結束了,她才停止了哭嚎,卻仍然抽噎着不肯放手。

顯然,我的“Time out”還沒結束!

經過此役,女兒的行爲好了很多,每次只要說出這個詞,她基本上就會收斂很多,我雖然經常把它掛在嘴邊,卻也輕易不敢再使用,因爲我自己也怕得很。

今年夏天到姑姑家裏去玩,女兒又一次屢次犯同一個錯誤讓我忍無可忍,告訴她一定要“Time out”以示懲戒。因爲知道她後面的反應,所以我對站一旁的老公說:“我判決完了,輪到你執行了。”

老公上前拉女兒的手,被女兒像八爪章魚一樣一下子纏上了身,淒厲的哭喊聲迸發出來,老公懵在那裏。隨後轉過頭請求地看着我,想讓我放女兒一馬,我心想豈能就讓我一個人被女兒“Time out”,夫妻自然是要有福同當,所以嚴肅地搖搖頭。

老公無奈連抱帶拖和女兒一起向樓上的臥室走去,只聽女兒的淒厲的哭聲老公殷殷的勸告聲延綿不絕地沿樓梯向上越飄越遠。

不一會兒老公下來了,身上的衣服如同尿布一樣皺皺巴巴還沾着黏黏糊糊的不明物。

我作驚奇狀問:“怎麼轉眼就下來了,還不到十分鐘呢!”老公抹抹額頭上的汗:“六分鐘可以了,我已經到極限了!”

兩次“Time out”相隔了四年,再過四年女兒就十四歲了,希望對她而言這是最後一次被“Time out”。

 

有了兒子三豬後,因爲他特別調皮,所以在他三歲多的時候我不得已就開始使用這一招。或許是太早的關係,結果並不那麼盡人意。

第一次我向他說了要“time out”,他當時只是瞪着小眼睛看着我,很冷靜地看着我把他關在我們的主臥室裏。我在外面聽了聽,裏面一點聲音都沒有,他沒哭也沒鬧。

想來不會有什麼大問題,我就回到廚房做飯去了。

等我炒好一個菜,想起來他還在臥室,過去打開門,眼前的景象讓我的血壓立即飆升。

他坐在地上,身上臉上到處抹得是黑乎乎的巧克力,嘴裏還在大嚼着,看我進來張嘴衝着我笑,一絲褐色的口水順着嘴角流了下來。

因爲他嗜吃巧克力,所以我把家裏的巧克力都藏起來了,他竟然趁着沒人看管之際給翻了出來大吃特吃。

他這哪裏是在接受懲罰,分明是在過洋葷呢!

知道關在屋裏對他無效,所以第二次我就狠狠心把他關到了廁所裏。

誰知我剛一轉身就聽見廁所水箱的沖水聲,沒過幾秒種後,又是沖水聲,然後又是沖水聲……,這小子在廁所裏沖水玩!

轉過頭咬牙切齒地打開門,將他拎出來,看着他嬉皮笑臉地看着我的樣子,真想揚起手來拍小屁股幾下。

豈能被這小兒打敗。我暗暗琢磨對策,想來是因爲把他關在封閉的屋子裏,他沒有意識到他被隔離在家庭活動之外,所以……

下一次他再犯錯,我將他放到了封閉陽臺上。陽臺有落地門和屋裏相連,他在外面可以看到我們在屋裏幹什麼。

我和哥哥姐姐在屋裏又說又笑地吃東西,他趴在門上看着,兩隻小手使勁拍門上的玻璃,嘴裏喊着:“讓我進去,讓我進去!”看我們都不理他,小嘴慢慢地了起來眼淚開始在眼圈裏打轉。

大兒子看不下去了,對我說:媽媽讓他進來吧,我說再等等,這才一分鐘。

又過了兩分鐘,我把小臉憋得通紅的他放進來,他撲到我身上開始抽噎,我趁機教育了一番,希望這一次能夠生效。

效果是顯著的,他再調皮我指指陽臺說你再這樣就要“Time out”了,他立即收斂。

卻留下了後遺症。

那就是他絕不和我一起到陽臺上去,看到我一個人去陽臺,他一定要過去把門給關上。

而他自己更是再也不單獨到陽臺上去了。

 

這不由得讓我反思:任何一種懲罰都會給孩子心裏留下陰影,還是要慎用才行。作爲父母應該儘可能避免用懲罰的方式對待孩子,不得不用之時,要點到爲之,尤其是對尚不懂事的幼兒,正面的表揚、鼓勵和愛,永遠都不嫌多,不會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