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生活中的點滴隨想


        發現自己最近拖延症又開始嚴重了,本來是計劃2015年年中寫的,斷斷續續拖拉了將近一個月了,計劃了晚上回來看算法導論和聽VOA的,結果進展還是緩慢,唯一比較欣慰的是,計劃今年看的十本書,現在也看了六本多了,呼呼,還得加把勁。

       算起來回到西安已經快半年了,這段時間總體來說過的還好,偶爾和朋友聊天,說起從北京回西安最大的感觸,除了精神上的舒適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心理上的落差。首先回來之後沒北京那麼累那麼辛苦了,記得當時每天早上七點起牀,擠一個半小時的公交車去五道口上班,大多時候早餐都是在公司樓下隨便買點將就一下的,晚上六點下班,回到家也快八點了,其實路程還好,十公里,但是北京的交通,簡直無法用一般的賭來形容,記得最兇猛的一次,二站地走了一個小時,估計在北京坐地鐵上下班是比較幸運的吧,雖然也會擠,但是起碼不會堵車。

      心理上的落差來源於從一個一線城市到一個二線城市,各項城市建設、基礎設施肯定會有一些落差,還有一點很重要,人民素養,西安的人民素養絕對比北京低,這個不是黑西安人民,因爲我也是陝西人,就拿過馬路來說,只要你想過,管它紅綠燈,直接闖,反正我是弱勢羣體,這一點個人覺得很不好。

       有人說,評價一個人在一個城市的白領收入水平,就看他的月收入夠不夠買一平米房子,幸運的是,在西安這個二線城市的水平,還能夠買一兩平米,相對於公司的平臺,待遇應該是其次的吧,我覺得一個公司牛逼不牛逼,首先要看比你牛逼的人多不多,其次要看這些比你牛逼的人,是不是比你還努力,比你還謙虛,顯然,我現在所處的環境是這樣的,牛人一大羣,各種985、211的博士、研究生,一個比一個努力,一個比一個謙虛,相比下來我這個二流大學的小本不管是學校還是學歷,都是比較low的了,所以,學習很重要; 特別是我師父和我們項目經理,讓我明白很多道理,感觸頗深,我師父號稱上了中國最牛的兩個交大,西安交大的本科,上海交大的研究生 ,英語口語很棒,說話辦事邏輯性特別強,不會直接給你說怎麼去解決問題,但是會告訴你用什麼方法去分析問題;我們項目經理,是一個特別溫文爾雅的人,是一個特別細心並且很有耐心的人,有一次部門聚餐大家聊天,說起他們家裝修,他當時拿着尺子,要去施工人員精確到毫米,當時施工人員一臉委屈的和他說,這個我們真沒法精確,惹得我們捧腹大笑,然後停車還非得跟停車線平行;但是他在工作上要求就不那麼嚴格了,從來都是細心溫和的和大家討論問題,給大家指導工作,上班這麼久,從來沒發過脾氣,有一次因爲小組leader英語口語表述的問題和上級領導的理解出現了一些誤解,上級領導嚴厲的批評了我們整個項目組, 接下來大家心情都很沉重,但是項目經理還是和平常一樣和大家分析問題,末了還補充一句說感謝大家對他工作的配合,他資歷也比較淺,如果有什麼做的不好的或者需要改進的希望大家及時提出。其實我真的覺得他做的很好了,別的不說,光是這個心態和胸懷,就值得我們很多人學習了,成長的過程中,需要這樣的目標;同時我也深深體會到一句話:別讓你的脾氣大過你的能力。                                  

        同時感觸比較深的是術業有專攻,進入公司之前,我對所從事的工作僅僅理解爲寫代碼,調試,寫代碼,調試。。。但是這一段時間的工作讓我明白,其實程序的核心並不是代碼,而是算法和數據結構,如果只是單純的寫代碼,那應該就是被稱爲碼農的一類人了吧,一部分好的代碼,前期的算法和數據結構設計很重要,等到最後代碼實現的時候,其實已經是最低級的工作了;其次作爲IT行業,瞭解很重要,行業概況、行業前景,以及一些深層次的技術,這半年時間公司每天都會分享一些行業新聞,以及項目方向相關的論文和專利,同時定期對大家做一些相應的培訓,讓我覺得這半年時間在知識上的積累和成長,似乎比我之前兩年的還要多,很顯然以前懂得大多都是皮毛,現在纔開始慢慢了解深層次的東西,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以前在北京總喜歡出去走走停停,跋山涉水,看花開花落,回到這裏之後,突然就想着安靜下來了,估計也和在這個城市呆的太久了有關,記得以前一位朋友說過,人生無非就是感性、知事、遇人、擇城、終老,我想,以前的我應該是感性的,現在慢慢開始知事了,城已擇好,遇相遇之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