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會文化角度看軟件從業者——讀ESEM 2012 paper 有感

最近在泛讀軟工的文章,看到以下一篇類似灌水的文章


Challenges of Applying Ethnography to Study Software Practices by, 
Carol Passos (Federal University of Bahia)
Daniela S. Cruzes (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re Dybå (SINTEF)
Manoel Mendonça (Federal University of Bahia)


Ethnography 是一種“呈現一個整體論研究方法的成果”,維基上譯作爲“民族誌”,譯得稍顯詭異,大概就是一種定性(Qualitative)的方法,用interview(訪談), observation (觀察 )和靜態文本分析(document analysis)作爲數據獲取手段,想從社會文化的角度來詮釋一個社羣的行爲。

此文點出在軟件工程實踐中運用該方法的幾個難點:

(a) working in collaboration with and having something to offer to the participating company;  此方法能否給合作的公司帶來益處

(b) the  insider/outsider dynamic of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如何辨別研究人員作爲過程的介入者 或 旁觀者 對原過程產生的影響

(c) the balance between participant listening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如何在研究人員傾聽和觀察兩者間取得平衡

(d) the researcher's relationship with the participants;  研究人員與參與者間的關係

(e) the  rigor in qualitative work that involves the dilemma of the contextualization to be sufficiently broad and detailed.  如何權衡調查面的“寬度”和“深度”


實質就是,本論文的第一作者就是巴西一家軟件公司的正式員工,他就用這種方法去觀察和訪談他們公司的員工。在他這個“研究”過程中,他總結出了以上幾個經驗教訓。

總體評價:如此文章有一定的新義,但是革新意義不大,因爲運用這種方法僅會對學術界有一益處,在一家公司裏觀察得出的結論往往很難應用泛化到其他公司。所以,Software Engineering 的研究者們,底氣會有點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