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準備好結婚了嗎——婚前要知道的一些事情

   這個帖子,是想說說結婚前的一些準備工作,主要是精神方面的,我始終還是覺得,雙方性格,心理,
  
  感情上的契合,是將來能有個美滿婚姻的基礎。
  
  看了那麼多牢騷的帖子,很多JM根本不是爲了那點小事生氣,而是爲了對方的想法,態度生氣。其實,
  
  男人和女人的想法,本來就是不一樣的,只是我們在婚前,忙得是談情說愛,並沒有接觸太多具體的問
  
  題。早在結婚前,如果能多考慮一些,兩個人一起多討論討論,婚後就能省去不少麻煩。

 

 

  開頭:我們爲什麼要結婚?
  
  我們爲什麼結婚呢,是因爲相愛?因爲到了結婚的年紀?因爲各個方面看着很合?因爲家庭壓力?還是因爲意外懷孕?因爲寂寞要找個伴兒依靠着?
  
  我的朋友熟人不少,這些情況都有。有個女朋友離婚後對我說,不是對前夫灰心,是對婚姻本身灰心了。我問爲什麼,她說因爲生活跟她本來想象中的婚姻不一樣,而且覺得,想象中的婚姻,無論跟哪個男人,都無法創造出來。我又問:那你跟你前夫說過你理想的婚姻嗎?
  
  她說剛說個開頭,就被他笑了,以後沒辦法再說。我繼續問:你理想中的婚姻,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她沉默了一會兒:就是,兩個人……好好地過唄。
  
  我還是繼續問她。最後她說:房子要有幾個房間,兩個人能有個獨立的空間,可以各幹各的事情,週末要有點兩個人的活動,到郊外去玩,對男人的要求是他能分擔一些家務,注意衛生,願意參加大掃除。


  她的要求一點兒都不過分,可是,她的前夫不願意配合她,他喜歡睡懶覺看電視玩遊戲,不喜歡去郊外,認爲家務是女人的事,跟她沒關係。
  他們就爲了這些瑣事,吵了兩年,終於分手。開始也並不是不相愛,她前夫給她買首飾,買新衣服從不吝嗇,她出來聚會他從來都管接管送,而她吃着一口好東西也記得要給他帶回去,每個月都記得給她公婆電話問候。
  
  他們之間沒有錢的問題,就是她想要的,他給不了,她給他的,他也覺得沒什麼,因爲他一樣也付出了,也對她好了,她對他的好難道不是應該的嗎?
  
  她跟我說完了之後,說:我從來沒跟別人說過理想的婚姻什麼的,我覺得這事不能強求,強求也沒意思。
  
  可是,我的朋友,如果你的理想,只是你心裏一個美好的個人祕密,那你怎麼能讓另一半對你有徹底的瞭解,他不瞭解你的需要,接受你的需要,你們如何能擁有一個美好的共同生活?
  
  我們不是爲了一句“我愛你”而結婚的,我們結婚,是因爲我們想要跟另一個人在一起生活,一直創造生活,一起去享受幸福。
  
  結婚的本質是兩個不同的人,過同一種生活。這是我們首先要了解的事。
  
  我們不同的習慣,性格,觀念,都會成爲日後煩惱的來源,而“同一種生活”,會在這些“不同”的衝突中逐漸變形,最後,誰也不會擁有自己理想的婚姻,我們只會成爲怨男怨女。
  
  我們還試圖說服自己:湊合着過吧,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老了就好了,時間會磨平衝突……
  我們也會在某一天忽然再也不能忍受,走到民政局去辦理另一張證書……
  
  爲什麼要結婚呢?我們肯定不是爲了要離婚才結婚的吧。
  
  所以,結婚前,我們先問問對方,你理想的婚姻,是什麼樣子,這很有必要。
  
  你需要什麼,我需要什麼,我們瞭解對方的需要之後,對婚姻的想象,會漸漸落到實處。
  
  現代人的婚姻,不是三餐一宿那麼簡單,工作後回到家,我們需要舒適,安全,溫暖的小世界,而不是挑剔,推脫,邋遢,懶散,這些東西,毀掉婚姻之餘,還會毀掉你對婚姻的信心。

 

  所以,再強調一次:我們是爲了要跟另一個人在一起生活結婚的,我們要一起創造生活,享受幸福,一起成爲孩子的父母,一起健康,快樂,堅強地走完這漫長的人生。
  
  第一個問題,說說你們的理想婚姻吧
  
  說起理想,也許會被人嘲笑,大家都已經很現實,或者準備着變得很現實,我們都已經承認,或者是被迫承認,現實才是最重要的,做人總是要屈服於現實的,理想這個東西,只是年少輕狂,理想跟現實之間,總是會有差距,我們不敢說,通過努力,其實理想可以實現,理想可以變成現實。
  
  因爲我們害怕,害怕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理想主義只是個輕飄飄的笑話。
  因爲我們害怕,害怕一次次努力之後得到的還是失敗,還是會離理想越來越遠。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婚姻是我們最不能放棄的一個理想,因爲它即將伴隨你一生,對於我們,一生只有一次,一生也就是永遠。
  
  我們爲了學業苦惱,爲了工作苦惱,爲了打扮苦惱,爲了在A地工作,還是在B地工作的利益得失算計個沒完,我們買一件衣服都要從質地到價錢琢磨個遍,可是,愛一個人,跟一個人在一起,我們卻常常很快地做了決定。
  我們拿這樣的話開導自己:這是感情的事,感情不能斤斤計較,要有愛,條件差不多就行了,以後他會變好的,房子裏沒有的東西,婚後可以買,他心裏沒有的東西,婚後可以培養。
  
  這就成爲了你放棄理想的第一步。
  我們不想去面對差異,我們爲愛獻身的舉動就是全盤去接受差異,覺得這就是爲了愛,覺得這是婚姻中應該作出的犧牲。
  
  其實根本就不是。

 

 

  差異,是我們之所以成爲自己,而不是別人的原因。你的另一半不是不夠好,他只是和你不一樣。
  
  遺憾的是,我們一旦開始談戀愛,就會把兩個人看成一個人。“將你心,換我心,始知相憶深”這樣的美麗的詩句,通常來自於這樣的事實:你在苦苦思念,想他想得掉眼淚,他在呼呼大睡,同時還咯吱咯吱地磨着牙,流着口水……你們的心能交換嗎?能交換就好了。
  
  我們的心,不是一個U盤,裏面記錄的東西,不能那麼容易就被誰讀取,即使是你的愛人,也不行。
  不要否認理想的存在,理想就是我們想要擁有的生活,幹嗎要羞於承認?
  與其等到日後反覆地慪氣,糾結,不如提前就告訴他:我想要這個,這個還有這個,我不喜歡那個和那個,我最討厭的是那個,我堅決不能接受則是另一個。
  
  (爲了方便稱呼,我把這裏提到的女人都取一個花的名字吧,其實人人都是花朵。)
  
  我的朋友山茶,她的丈夫最討厭她每天跟他提:某某同事今天穿了什麼,戴了什麼,某某同事最近用什麼化妝品,某某同學聚會的時候添置了個什麼。


  第一他完全不懂那些品牌,第二他覺得她太愛虛榮,瑣碎,第三他自尊受傷害,他覺得她的意思是說:怎麼我們什麼都買不起,我們怎麼那麼窮?


  而他那種厭惡的神色刺激了她,她還是要說,越煩她越說。直到最後吵起來。


  實際上,山茶的心思很簡單,她希望他能明白,這些東西,是她們的丈夫送的禮物——她其實想要個禮物,當然,出於虛榮心,她也想要一些好東西,於是她就把這兩樣混在一起——她想要她的丈夫給她買很多好東西,最好是她喜歡的,一些大牌的東西。
  
  她希望他能關注她說話,能對她的話有興趣,能接着她的話問一句:哦,那個什麼什麼,有那麼好嗎?你喜歡嗎,那我買給你呀?
  
  山茶說:哪怕他不買,就只是說一句也好啊,起碼也讓我高興高興……
  
  這是一個女人經常犯的錯誤,我們總覺得,他應該明白,這麼簡單這麼順理成章的事,他怎麼就不明白。
  可是男人就是不明白,他必須要等你告訴他:我是女人,女人都喜歡禮物,送點禮物給我我會很開心,送什麼的話你可以看這本雜誌的奢侈品目錄,上面有地址和價錢,注意:在香港買可以便宜很多。
  
  是不是很可笑?可這就是現實,男人跟女人之間接收信息的不對稱已經被誇張到了你住火星我住金星——那地球是什麼,難道是野生動物園嗎?
  

 

  結婚之前,和你的結婚對象一起描述一下彼此的理想婚姻,是件很好的事,可以讓你提前發現很多隱藏着的差異,可以提前去想想怎麼解決。
  
  第二個問題:你們的理想婚姻有多大的差距
  
  假設你們已經很順利地告訴了對方,自己理想中的婚姻是什麼樣子的,假設你們沒有說着說着就吵了起來,也沒有鄙視對方的小理想。假設你們把自己的理想,都說得很明確,細到了將來要生幾個房子,孩子房間要有幾個窗戶之類的。
  
  可以百分百確定的是,你和他腦子裏的理想婚姻是兩回事,即使你們相似度超高,畫面都是一樣的,那麼也會有3D和平面的區別。
  
  別哭,也別失望,別生氣,這裏再一次提醒,你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兩個人即使描述同一件事,都說得不一樣,何況是你們關於理想的課堂作文了。
  
  別說談人生談理想沒有用,真的,談談理想,至少會提前讓你看到,你的婚姻生活會在那些地方容易出岔子。
  
  我的同學桃花,連我們這些朋友都知道她最大的願望就是多走幾個地方,趁着年輕,旅遊旅遊。她也很確定地告訴了她老公,結婚後每年都要出去玩。
  她老公不是沒有答應,答應得很好。基本上桃花說的,所有關於結婚之後的事情,他都答應得很好,她如果問他的想法,他就說:都聽你的。
  很甜蜜吧,你也聽到過另一半這麼說過,是嗎?事實上呢?
  
  事實上,這是一種敷衍,這是一種現實還沒到來之前,不做任何考慮和承諾的敷衍。旅遊需要錢,需要時間,還需要心情,這些東西他都不去想,因爲那不是他的問題,他只想先讓她高興高興,不想仔細考慮這個問題。
  婚後桃花一次也沒出去旅行,不是錢不夠,是他不想去,他直接告訴她:我沒心思,我工作很累,我很忙,週末我要加班。
  
  他們爲了這件事吵過很多次,等到最後,他的真實想法來了:我父母在家那麼苦,我還好意思出去玩?
  桃花就說:那我們帶着他們出去玩,可以不?
  他們年紀大了,不如給錢。
  可是我們沒少給錢啊?
  
  總之這個問題沒解決,桃花唯一的小理想,在婚後破滅了。她不止一次想到過離婚。她漸漸也明白了她老公的理想婚姻:最好就是妻子聽從他的安排,不要有什麼額外的花費,把錢都節省下來,給父母。他很公平,雙方父母都給。
  可是,這絕對不是桃花想要的生活。婚姻不是賺錢,省錢,省下來交給父母那麼簡單,她想要的生活,比這個精彩。
  
  婚前關於理想的談話,他是不是也敷衍過你呢?他是不是不耐煩地說:想這麼多幹什麼?那麼多事情,你能都想明白嗎?算了算了,都聽你的吧,老婆的一切我都服從。
  很多男人會因爲女人的情緒化,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還有,他有很多想法,自己也覺得過分,可是婚後他一定會這麼想這麼做,因爲那些觀念在他的心裏,已經根深蒂固。
  
  桃花老公的想法,如果能描述出來應該是這樣的:我們要賺錢,我最近十年的主要目標就是賺錢,賺錢的目的是爲了孝順父母,孝順就是多多地給錢,雙方的父母都是。還有,我們要存錢,將來有了孩子要花很多錢,萬一我們生病也是要錢。享受生活這跟我沒有關係,享受生活浪費錢,你們女人愛揮霍,別拉上我。
  
  他也沒有錯,從外表上來看,他是個樸實,高大,很體貼的男人,確實很聽桃花的話,可以爲她戒菸,每天都洗碗,他出身苦了一點,所以對錢看得很重,這也很正常。
  問題是,他們倆的理想,不但相差太遠,而且是不能兼容。他從來不讚美她的新衣服,他從來不買花給她,他一聽到旅遊就臉色很難看。
  
  所以,你真的需要知道,他的理想是什麼,你不要亂發脾氣把他的想法嚇回去,如果你真想跟他結婚,你有必要先檢查一下,你們的理想差距有多大?大到了什麼程度?
  你們對幸福的理解,如果不一致,至少不要互相破壞。如果說,對他來說,存下所有的錢纔是幸福,那麼,你去看山看水的幸福,就不復存在,同樣,如果你出去旅遊,實現自己的理想,對他來說,你的“浪費”想起來都讓他心痛。
  
  然後你們需要互相問問了,你能做出多大犧牲?
  
  桃花的問題其實很簡單,她老公只要犧牲一點錢,一點時間就可以了,她除了出差,什麼地方都沒走過,他們夫妻倆收入不低,不差那點錢,她老公也沒有那麼忙,連個週末都抽不出來。
  
  但是他覺得這個是原則,原則就不能遷就,遷就了你一次你還會有第二次的,那這樣下去就存不下錢了。
  
  可怕嗎?她婚前真的不知道他是這麼想的,她真的以爲他會完全聽她的。
  他們陷入婚姻的另一種局面,僵持,僵持就是關係在繼續,兩個人在繼續着對家庭的各種義務,只是與幸福無關。
  這對她老公來說還沒什麼,他習慣這種簡單沉悶的日子,桃花的說法是:這樣下去,我不是死了,就是瘋了。
  
  你可以說桃花的理想過高,責備她幹嗎不降低要求,你也可以同情她,爲什麼遇見了這樣的人。你還可以同情桃花的老公,他看不見妻子的笑臉,自己只怕也很難開心。
  
  理想的差距,隨時存在,更多的矛盾,是因爲這些差距引起的,遺憾的是,我們即使我們婚前瞭解到了,這個人跟我們有多麼不同,還是心存幻想,他會改變吧?結婚會改變他吧?我多付出一些,也許他就會變得更好吧?
  ……
  
  另一對夫妻的故事就常見了,文竹遇到的是婆媳關係。她的理想婚姻當然不包括跟婆婆一起住,但是因爲丈夫的堅持,她退讓了,結果婆媳不能相處,離婚了。
  
  他們對理想婚姻的說法很一致:供房子,供車,將來養孩子,怎麼都是個家,我們都有工作,怎麼會過不好呢?沒有什麼特別要求,兩個人都很實在,不講究小情調小氣氛什麼的,都希望好好過日子,趁着這幾年年輕把事業做好些。
  
  按道理說,這麼一致的目標,結婚後應該能組成一個美好的小家庭,幸福先不說,起碼很安穩。
  
  他們沒考慮第三個人,只是一句“一起住”,不能抹殺婆婆在生活中的作用。他們從飲食習慣到每天的作息,從消費習慣到娛樂活動,甚至性生活,都失去了自由。
  
  這些,也是婚前你想不到的,看不到的。我們對理想的描述,過於模糊,我們總覺得人生,不可能有那麼清晰的設定,我們看到有車有房父母雙亡,那是一句笑話。
  
  這句笑話很粗暴,很勢利眼,可是這樣的描述很明確。如果我們對理想的描述,能壓縮成一句口號或者標語,也許比它更加粗暴,更加勢利。
  
  婆婆也不是壞人,離婚了文竹也這麼說,她只是覺得她都是爲了兒女好。
  
  文竹說自己是被瑣事磨碎了信心,本來是想好好對待老人的,婆婆也很傷心,覺得離婚了全是自己的錯,當初就不應該跟兒子一起過。兒子則對文竹說:是我沒本事讓你過好,以後你找個更好的吧。
  
  還有什麼比這更悲哀,我們都是好人,我們甚至也理解對方的難處,可是,我們就是不能在一起生活,尤其是不能生活在一段婚姻關係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