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能成爲一個死理性派


原文:http://www.guokr.com/article/52370/

你不可能成爲一個死理性派

彎兔123 2011-07-22 16:18

放棄吧,你不可能怎麼理性的,即便在科技發達到幾乎可以讓你得到任何信息的今天。因爲信息雖然在那裏,偏見也在哪裏,即便看到同樣的東西,你也會把它按照自己喜好的方式去加工,讓它支持自己的觀點。

謠言止於智者?呸!人們纔不在乎真相是什麼呢。只要它符合口味,我們就會接受它。心理學家發現,人們會無視和自己固有觀念矛盾的信息,或者歪曲他們,來維護自己原來的觀點。所以,@謠言粉碎機 的粉絲本來就是一羣好奇而渴望真相的人,堅信謠言的人不會爲之所動。(詳見: 謠言面前,真相也投降 )

但不要以爲你是果殼網的讀者,死理性派的文章一篇不落且都能看懂,就是個理性的人了。

/gkimage/r7/1m/vd/r71mvd.png

來源:死理性派微博

心理學博客“其實你沒那麼聰明”(You are not so smart)博主大衛•麥克雷尼(David McRaney)再一次向人們揭示:你沒那麼聰明!沒那麼理性!

拿什麼改變你,我的思想?

“逆火效應”通過一種心理學家稱之爲“偏見同化”(biased assimilation)的過程來持續塑造我們的觀念與記憶。心理學家們通過對各種認知偏見(cognitive bias)持續幾十年的研究發現,人們腦中既有的觀念和認知會使人在觀察世界的時候帶上有色眼鏡。

科學家們請人觀看1996年美國總統競選人鮑勃•多爾(Bob Dole)和克林頓的辯論,發現人們都相信自己支持的候選人會贏。2000年,心理學家對克林頓的支持者和反對者進行了關於萊溫斯基性醜聞看法的調查,發現克林頓的支持者認爲萊維斯基是那個拆散他人家庭的小三,並且相信克林頓不會說謊;而克林頓的反對者們則持完全相反的觀點。2011年,福克斯新聞頻道(Fox News)和微軟全國廣播公司(MSNBC)進行了有線電視用戶爭奪戰,不管其中一方推出怎樣的優惠條件與精彩節目,都很難從對方陣營中搶走觀衆。這都是因爲偏見同化的作用。

偏見同化並不僅僅是對當前發生的事情起作用。韋伯斯特大學(Webster University)的邁克爾•赫爾西澤(Michael Hulsizer)、加州大學的傑弗裏•芒羅(Geoffrey Munro)、密西根大學的安吉拉•法傑琳(Angela Fagerlin)、肯特州立大學(Kent State University)的斯圖爾特•泰勒(Stuart Taylor)在2004年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請自由派和保守派發表關於對1970年發生的肯特州立大學槍擊事件發表看法。1970年5月4日,因爲抗議越戰的活動,有四名參與抗議越戰的肯特州大學生被俄亥俄州國民警衛隊(National Guard)鎮壓而誤殺,另有9人受傷。

事件發生後,各種各樣的書籍、文章、歌曲、紀錄片等資料對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影響等從各個角度進行了大量詳細的描述。在肯特州立大學槍擊事件發生後的幾周,心理學家對肯特州立大學目睹事件發生的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有6%的自由派學生和45%的保守派學生認爲國民警衛隊是受到了示威學生的挑釁纔開槍的。

25年後,心理學家再次對在校學生進行了調查。1995年,有62%的自由派學生認爲國民警衛隊的士兵犯下謀殺罪,而只有37%的保守派學生贊同此觀點。又過了5年後,對學生的再次調查顯示,保守主義者依然更傾向於認爲抗議者當年對警衛隊士兵做出了越軌行爲;而自由主義者依然更贊同士兵纔是罪魁禍首。當人驚訝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受訪對象對事件瞭解的越多,他腦中的觀點就越牢固,越瞭解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對警衛隊士兵或是對抗議學生的支持傾向也越強烈。而對整個事件瞭解甚少的人來說,“逆火效應”對他們的影響也越小;而對這件事研究越多的人,“逆火效應”會使他們的立場愈發鮮明。

1997年,芒羅和迪託進行了一項實驗。他們僞造了一組科學研究,其中一組“科學研究”表明,同性戀是一種心理疾病;而另一組“最新發現”則表示同性戀是完全正常的自然行爲。研究人員請來一批參與對象,將他們對同性戀的態度分爲兩組,一組認爲同性戀是心理疾病,另一組則認爲同性戀完全正常。研究人員隨後將炮製的“科學研究”分別提供給兩組閱讀,其中每組拿到的“研究成果”都與組員的既有認知相反。在讀完了這些科學文章後,兩組的成員並沒有醒悟到他們多年來的認識是錯誤的。相反,參與者說同性戀這事兒用科學講不明白。當研究人員問參與者他們對其他事情,例如占星學什麼的,有什麼看法,他們也更相信自己的本來觀點,寧願把科學研究當成耳旁風。

爲什麼人類無法進入一個真正科學和理性的天堂?

培根說過:當人的認知接受了某種觀點之後,它會收集所有其他支持此觀點的信息。就算有更多的信息和證據與觀點相斥,人也會將其忽略、輕視,然後拒絕,從而保證原有的認知權威不受挑戰。

過去的科幻作品中曾經對人類的未來做出過如下幻想:人們可以即時獲得任何新的信息,任何人都可以隨時見到想見的人並進行對話。今天,這些幻想都變成了現實。網絡和電腦已進入了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新發現、技巧、任何事物的解釋都可以隨時被人獲知。那麼,我們前輩所幻想的科技進步已經變成了現實,爲什麼我們還沒有迎來一個科學和理性盛開的時代?爲什麼人類社會和政治沒有達到像科技那樣的發達程度?爲什麼人類無法進入一個真正科學和理性的天堂?

因爲人類通向理性的道路有太多阻力。人類無法完全理性地認知這個世界是因爲我們的腦中存在了大量的偏見與迷惑。其中逆火效應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種。不管你承不承認,它總在那裏。它干擾我們和我們祖先對世界的理解,而網絡的出現更是助長了它的肆虐,而人類卻一直沒有變得聰明一些。

隨着媒體與廣告行業的發展,證實偏見和逆火效應越來越變得難以克服。有越來越多可供選擇接受的信息和傳播信息的媒介。並且商家們會想出更多法子來吸引消費者,不僅僅是依據個人喜好,還要參考出生地、情緒、時間等等所有可以被量化的因素來投放廣告,營造出一個任何事物都迎合投你所好的世界,再也沒有人來挑戰你的觀點。

在奧巴馬正式宣佈本拉登死訊的前幾個小時,消息便在網上滿天飛並引起熱烈的討論。在消息公佈的5月1日晚上7點半到8點半, Google上對本拉登的搜索比前一天增加了100萬次。Youtube上關於託比•凱斯(Toby Keith, 美國鄉村歌手,在911恐怖襲擊後,他推出單曲《Courtesy of the Red, White and Blue (The Angry American)》,表達了對恐怖主義的憤怒。)和李•格林伍德(Lee Greenwood,美國鄉村歌手,代表作有1980年代創作的歌曲“天佑美國”(God Bless the America),此歌在911襲擊後再度在美國流行)的視頻又成爲熱點。各大媒體疲於奔命的趕稿,爲飢渴的公衆提供信息。

意料之中的是,當拉登死訊傳出後,陰謀論即開始登場。尤其是幾天後美國拒絕公佈拉登的照片,更是讓陰謀論塵囂日上,有大量公衆質疑事件的真實性。我們知道這都是偏見與誤解產生的結果,關於不公佈拉登死亡照片的原因,果殼網也做了解釋(詳見:《 隱藏拉登屍體,減少復仇機會 》),至於到底信誰,就看各位讀者自己了。

編者的話

即使看了這篇文章,你也不會承認的,因爲逆火效應(詳見: 謠言面前,真相也投降 )。好吧,那咱們來做個測試。只有誠實的人才能看到美女走光。

來源: the backfire effect

怎樣加入心事鑑定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