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新聞縱覽:100款App違法採集個人信息 ;三部門規範網絡音視頻信息服務;

在現代生產條件無所不在的社會,生活本身展現爲景觀的龐大堆積

—— 居伊 · 德波

1

三部門規範網絡音視頻信息服務

2020年1月1日起,AI造假視頻不得隨意發佈。《網絡音視頻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中,四次直接提及深度學習,基本可以看做是針對AI造假視頻的一次針對性管控。換臉技術出現以來,各種使用AI技術造假的視頻層出不窮。現在,不能使用AI技術亂來了。

2

攜號轉網問答!

工信部:運營商不得阻擾攜轉

攜號轉網服務管理規定12月1日起正式施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在規定中明確,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爲用戶提供便捷的攜號轉網服務,不得有妨礙服務、干擾用戶選擇、阻撓攜轉、降低通信服務質量、比較宣傳、虛假宣傳等違規行爲。

3

43%首爾女性曾遭網絡性犯罪

受害者:要網站刪偷拍照太難

據首爾最新調查數據顯示,43%的首爾女性曾直接或間接遭到網絡性犯罪。一名受害者稱:我讓非法網站刪除偷拍我的照片,一家把我拉黑了,一家說刪照片需先提供真實姓名和照片。另一市民表示:人們日常使用的網站和社交軟件,已成犯罪的溫牀。

4

信安標委

召開《關保》試點工作啓動會

2019年12月3日,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信安標委)祕書處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國家標準《信息安全技術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安全保護基本要求》(報批稿)(以下簡稱《關保》)試點工作啓動會。本次試點工作旨在驗證《關保》標準內容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爲標準推廣實施積累經驗,爲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工作提供技術支撐。試點專家組、試點單位及第三方測評機構等共40餘人參加了啓動會。無疑,“關保”的接踵而來,爲提升我國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增加更濃墨重彩的一筆,爲今後一段時期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工作更加指明目標和方向。

5

區塊鏈再掀熱潮

如何嚴防披着區塊鏈馬甲的騙局?

聽到靠炒幣一夜暴富的故事,你是否心動了?可能你離騙局也不遠了。不法分子打着“區塊鏈”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等方式,利用人們想要一夜暴富的心理斂財,其實是以區塊鏈之名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

6

100款App違法採集個人信息

微店、考拉海購上榜

11月以來,全國公安機關網安部門集中查處整改了100款違法違規App及其運營的互聯網企業,其中責令限期整改27款,處以警告處罰63款,處以罰款處罰10款,另有2款被立爲刑事案件開展偵查。此次集中整治,重點針對無隱私協議、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範圍描述不清、超範圍採集個人信息和非必要採集個人信息等情形。

7

工信部約談小米等18家企業

垃圾信息問題嚴重

據工信部官網,工信部針對部分移動轉售企業垃圾信息嚴重擾民問題,集體約談了18家移動轉售企業。工信部指出,部分移動轉售企業罔顧企業主體責任,漠視用戶利益,治理垃圾信息不力,影響十分惡劣。被約談企業包括小米、迪信通等。

8

個人信息安全報告發布:

拍拍貸每分鐘調用位置權限1468次

9

央視新聞曝光多起

“攜號轉網”新型詐騙

11月28日,隨着攜號轉網服務的正式開展,全國已發生多起利用運營商攜號轉網服務實行詐騙的案件。據央視新聞報道,目前不法分子利用攜號轉網服務進行詐騙的途徑主要是發送製作好的釣魚網站鏈接並引導受害者點擊以此獲取個人信息銀行卡信息進行盜刷。對此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均已下發預警通知。

10

手機讓人裸奔,

這是信息社會必須付出的代價?

近日,網絡熱傳在微信發照片時選擇發送原圖會泄露位置等隱私信息。微信對此迴應稱,謠言,這鍋不歸微信背。如今,任何智能手機拍攝的照片,都含有Exif參數,可調用GPS全球定位系統數據,在照片中記錄下位置、時間等信息。

無論你用微信、短信、郵件或是其他傳輸工具發送原圖,都會將附帶信息一併發送。但用戶在朋友圈發送的圖片都經過了系統自動壓縮,不是原始圖片,已不帶位置信息,所以各位可以放心在朋友圈刷屏。微信的迴應其實印證了一個事實:智能手機這個信息時代集大成的工具,早就讓現實中的人個個處於“裸奔”狀態。

哪怕關閉了定位功能,通信公司也能輕而易舉地繼續追蹤。通過智能手機獲得的數據,可以在公共衛生、社會輿情、公共危機、戰爭和國家安全等方面發揮效用。

相關部門能夠根據實時信息制定適宜的應對策略和措施,有效地化解危機,解決問題。

如果說,利用手機數據控制疾病和保護健康還能得到公衆的理解(即便如此也需要法律授權),那麼大量的個人數據和隱私被挪作他用,就讓人們格外擔心。在中國,手機和網絡實名制註冊讓龐大的個人信息成爲確切的數據流。中國互聯網協會2015年發佈的報告顯示,78.2%的網民個人身份信息被泄露過,包括姓名、學歷、家庭住址、身份證號及工作單位等;63.4%的網民個人網上活動信息被泄露過,包括通話記錄、網購記錄、網站瀏覽痕跡、IP地址、軟件使用痕跡及地理位置等。

這些信息大部分都是使用手機通訊和上網泄露的。除了手機數據泄露,更嚴重的是個人數據被販賣。在中國,有人臉信息在網上被公開兜售,5000多張人臉打包只要10元;一些通信公司的員工以1毛、6分、1分一條不等的價格銷售個人信息,動輒幾十萬上百萬和千萬計的個人手機數據被廉價出售。

在信息時代,人們使用智能手機幾乎需要以個人信息“裸奔”爲代價。但事實上,如果有更嚴格的法律和管理,使用手機的過程本可以穿上保護隱私的“衣服”,這是信息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