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影像數據分辨率與像素間隔

0 前言

SAR影像數據分辨率與像素間隔(像素採樣間距)是不一樣的概念,也是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常常有人混淆這兩個概念,包括一些SCI論文也能看到這種錯誤。

1 採樣定理

下面是從數據信號處理理論對其進行說明。先回顧一下采樣定理:

時域抽樣(採樣)定理(香農採樣定理,奈奎斯特採樣定理):

  1. 對於帶限於最高頻率wm(下標m指max,最大值之意)連(m指max之意)續時間信號x(t),只有在以抽樣頻率ws(下標s指sample,採樣之意)≥2wm對其進行理想之採樣時,x(t)可以唯一地由其樣本x(nT)(離散信號)來確定而不丟失原有信息;
  2. 如果需要從連續時間信號的離散時間樣本x(nT)不失真地恢復成原來的連續時間信號x(t),需要將其樣本值序列通過一個低通濾波器,該理想濾波器的截止頻率wc必須滿足wm<wc<(ws-wm)的條件,其通帶增益爲T。

該定理說的是:(1)爲了不失真地恢復模擬信號,採樣頻率應該大於模擬信號頻譜中最高頻率的2倍;(2)指出濾波器截止頻率範圍。

2 SAR信號採樣處理

分辨率描述了兩個相似的脈衝響應(信號)之間最小的可分辨間距(A和B部分之間的距離),但通常用於一個脈衝的寬度(C部分距離)。

像素點是指用於數字圖像的離散採樣位置。根據採樣定理,在一個分辨率距離下至少要有兩個像素點才能可能將兩個相近的信號分隔。
如下圖所示:

圖1
SAR成像處理是一個簡單的過程,雖然它需要大量的計算。它可以被認爲是一個二維聚焦操作。

  1. 第一維是相對簡單的距離向聚焦,需要對接收到的回波進行去噪。
  2. 第二維是方位向聚焦,方位向聚焦依賴於目標場中每個點產生的多普勒記錄,類似於用於距離向聚焦的濾波操作。

然而,由於這些多普勒記錄是與距離向相關的,所以方位向壓縮必須具有相同的距離依賴關係,這使得情況變得複雜。

此外,還需要對SAR成像傳感器運動和地球自轉等數據進行各種修正,以及對傳感器飛越目標距離的變化進行修正。

需要注意的是,在數據採集過程中,由於距離向分辨率隨入射角的變化,最終SAR圖像的像素與分辨率單元的尺寸並不相同。因此,有必要使用均勻網格對像素進行重採樣。

更基本的是,每個分辨率單元至少需要兩個像素,這是數字採樣定理要求的結果。一般地,重採樣選擇的SAR圖像中的像素間距爲了符合標準的地圖比例尺,通常是100米的離散倍數(或除數)。

例如Sentinel-1 IW成像模式 GRDH級產品數據的距離向、方位向分辨率分別是20m、22m,其其像素間距爲10m,不過,實際上Sentinel-1 IW的最原始分辨率應該從SLC級數據來談起。見下圖:
圖2

3 後語

儘管通常SAR圖像處理時往往會重採樣,但要真正得到反映地物的圖件,製圖分辨率的確定需要考慮其實際分辨率的影像。

參考文獻

【1】Henri Maitre, 孫洪譯. 合成孔徑雷達圖像處理[M].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3.
【2】吳京. 信號分析與處理[M]. 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