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en Who Stole the World

本文轉載自 http://coolshell.cn/articles/3363.html

 

 

十年前,有四個年輕人改變了這個世界的運作方式。他們使用的並不是法律或是武器或是金錢,而是使用軟件來改變世界。他們當時有着激進和極具破壞性的想法,並把這些想法付諸於代碼,在Internet上以免費自由方式發佈。這四個人,沒有一個完成了大學學業,卻奠定了今天我們習慣的數字媒體環境的基礎。然後,因爲各種原因,他們也迅速地消失在公衆視野中。

1999年,美國東北大學的一個叫Shawn Fanning的一年級新生開發Napster,從此,成爲了P2P文件共享和不需要大型機構或零售商就可以獲得音樂的先鋒和範例。《時代週刊》和《財富》把他放上了封面。那時,他在19歲。

就在同一年,一個挪威的只有十幾歲的年輕人 Jon Lech Johansen,他和另兩個今天都不爲人知的程序員,寫下了一個程序解密了商業的DVD,而他成爲了全球盛名的“ DVD Jon.”,那年,他只有15歲。

而在1997年,Justin Frankel,一個亞利桑那州塞多納的18歲的黑客,開發了一個免費的MP3播放器——WinAmp,其成爲了Windows操作系統上裝機必備的軟件,並造就了主流數字音樂的革命。在他發佈的第18個月內,1500萬人下載了這個軟件。而三年後,Frankel 開發了 Gnutella,一個P2P的文件共享協議,沒有中心結點,不像 Napster,其不可能被關閉。目前有上百萬人還在使用它。

2001年,Bram Cohen, 當年 26 歲,開發了一個P2P的文件傳輸共享協議—— BitTorrent,其以全新一流的架構全面優化了網絡上大文件的共享和傳輸效率。 BitTorrent 也變成了整個Internet上發佈大數據和文件的一個標準。

 

在 2000年代的上半段,《時代》採訪了這四個程序員。那個時候,看起來他們要以數字化動亂把整個複雜的傳統媒體娛樂平臺給拆除,而對有版權的電影,音樂和電視的收費則變得困難和不可能,那些藝術家也將無法從他們作品得到報酬,整個娛樂業包括時代華納也將被炸爲平地。而盜版業則藉着這四個程員的軟件侵襲了美國公司。

“畢竟”,我們在2003年報道到:“在整個信息經濟中,不可能所有的信息都是免費的”。如果毀滅正在來臨,那麼, Fanning, Johansen, Frankel 和 Cohen 將是那“四騎士”(譯註:啓示錄中的四騎士傳統上被解釋爲瘟疫、戰爭、饑荒和死亡)。

Shawn Fanning(左) 和 Bram Cohen(右)

沒有毀滅

毀滅並沒有發生。但是整個娛樂業因此而改變,而這些改變的複雜性和逐漸演進超出了我們的期望。這些發生的故事,海盜王們的事,對於今天數字化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有非常高的參考和教育價值。Fanning, Johansen, Frankel 和 Cohen 現在都硅谷運作着自己的小的,合法的軟件公司。他們現在沒有在做和盜版有干係的事情——當然,如果他們真的沒有。

Fanning,四個人中唯一一個沒有回覆我們的採訪請求的人,他較早地退出了毀滅傳統唱片業的事業。在2001年,Napster因爲不堪衆多關於其協助並煽動版權侵權的法律訴論的重壓,而不得不關閉。2002年,Fanning 創辦了新的服務 Snocap —— 他嘗試把文件共享合法化,在和相關的唱片公司合作下,Snocap 賦予消費者對其下載作品給於創作者報酬的權利。

但是,到那個時候,免費自由的文件共享程序像病毒一樣的增漲,而用戶則熱衷於更換他們的音樂硬盤。他們僅在2001年8月一個月內就交換了30億個文件。而要從這些文件交易中收到錢是根本不可能的。是的,要和免費競爭是很難的一件事。 Fanning 創造了一個連他自己都搞不定的怪物。

所以,他停止繼續嘗試Snocap下去。 Fanning 的下一個項目是給遊戲玩家的社交網絡叫 Rupture,最終,他在2008年時以1500萬美金把其賣給了電子藝界Electronic Arts ——這是他的第一次發薪日。他現在又於2008年11月開了一個公司 Path, 其主要提供給iPhone手機進行照片分享的服務。

而Napster呢?今天他還在。這個商標在破產拍賣時被賣了,然後再被賣了,但其再也沒有被 重建。現在其被  Best Buy 運營,其是 iTunes 的競爭者,其口號是—— “More than just a music store.” (不僅僅只是音樂商店)

沒有盜版的人


作爲 Gnutella 的作者, Justin Frankel 是 Fanning 合法的繼任者。不像 Fanning,他很早就收穫了他的第一桶金。在1999年,當WinAmp大放光芒的時候,AOL買了WinAmp和他的公司——Nullsoft,價格應該在1億美金左右。這讓 Frankel 在20歲的時候就非常富有。當然,他也成了AOL的員工。

但這並不是很匹配,在Nullsoft, Frankel的做法是把軟件開發到極致,然後免費發佈出去。而在 AOL,軟件的商業銷售威脅並壓倒了軟件本身。“我致力於的產品,就像這樣,我們不願意金錢的摻入,我們正和其它公司做這筆交易,所以,產品也只能是這樣的結果”,他回憶到,“沒有人真正地去關心用戶的體驗是怎麼樣的”。

與此同時,Frankel 用他的業餘時間開發 Gnutella 。這是一個很有才的軟件,不像Napster,其是真正的分佈式,沒有中心服務器,這樣,也沒有那個“關閉按鈕”讓那些律師按。在2000年3月的時候,Gnutella上線,其發了一個貼子:“看見沒?AOL也能給你一些好的東西!”,但是就算是這樣,也沒有換來AOL對其忠愛,而一大堆互聯網公司在那時試圖併入大的媒體公司,在Napster被訴訟的中期,2004年,他離開了AOL。

然後,他開始幹了些有趣的事:他離開了他的成功地,他不用 Gnutella,也沒有花一毛錢,就算是10年以後也是這樣。 LimeWire —— 最流行的 Gnutella 客戶端 —— 號稱有 5千萬用戶。“當我開發它的時候,我最初主要是想用其在驗證一下是否可行。所以我也不想從其中獲益”,他說,“所以,甚至我和它一點關係也沒有也說得通,其就是一個概念”。

Frankel 他最近從舊金山搬到了紐約城,現在全心打理自己的公司 Cockos (別問爲什麼叫這名),這是一個關於音頻產品套件,叫 Reaper。他堅持不懈地改進着它,並且他和他的用戶保持着很近的關係,其用戶數大約是幾萬人。“當前的策略我們並不想發展用戶數量”,他說,“我們只是在享受目前的過程,並在做正確的事情”。他並不同意他是這個世界上最危險的geek,而滾石在2004年時對他則是這麼認爲的。“我不覺得盜版是很危險的”,他說,“根本上來說,大衆的商業模式總是依賴於對所有事情的強控制——尤其是那些有瑕疵的模式。而作爲一個軟件開發者來說,多少會產生一定程度的盜版”, Gnutella 對他來說已是遠古的事情了。“數字化盜版:它毀了唱片業了嗎?沒有。唱片業適應了嗎?當然,很多人會說得更好。你應該更關注質量,以及更小一些樂隊,等等這類的事”。

“至於音樂流行和排行這麼大的市場,這點盜版算什麼?” 他邊說邊笑道, “我希望就是這樣。”

四眼怪獸

在這四騎士中,只有 Bram Cohen他現在還在致力於其10年前的那個項目。他是 BitTorrent的創始人和首席科學家,而一個令人敬佩的舊金山的公司希望能把Cohen的這個令人瞠目的高效的內容分佈式技術變成商業化應用。

這是一個奇特的公司:其合法的業務建立在一種仍然可能被用來進行大規模版權侵權的技術上。即使像 BitTorrent這樣被8千萬用戶安裝了的東西,其看上去還是像剛剛開始創業一樣。 在BitTorrent上有相對較小的一部分是完全合法的 —— 最近的一個研究表明完全合法的部分佔11%。而在這11%中,有更少的一部分產生了BitTorrent的收入。

就像 Fanning 的 Snocap 一樣,Cohen 試圖把其BitTorrent從大量的盜版領域轉移到合法的領域,這樣才能掙到錢。2007年是BT發展最震動的一年,BitTorrent成爲了20世紀福克斯、派拉蒙、華納兄弟 和 米高梅 影業公司的合作伙伴,和他們一起共同形成了 Torrent Entertainment Network,主要提供電影,電視,電子遊戲的購買和零售。

就像 Fanning一樣, Cohen 明瞭要擺脫盜版並不像看上去的那麼容易。“所有的和它有關的事都是災難”,他說到。Torrent Entertainment Network 於2008年底關閉。回想起來,你能明白這爲什麼不行。 BitTorrent在用戶友好上做得還不夠,並且,在其底層也不夠有效率。它可以很快地像病毒一樣地移動大量的數據。然後,當你要在上面算錢的時候,你不得不把速度給降下來,然後跟蹤並控制其下載流,還和使用一些很扯淡的諸如“數字版權管理(DRM)”之流的技術,其大量地限制了用戶那些是可以乾的,哪些是要買的。

“我從這次失敗中學到了很多很多的教訓”, Cohen 悔恨地說。他現在的策略是隻和那些只需要他的BT中的“快速”和“病毒式分佈”的人合作。“與其去和那些內容提供商合作,爲他們加上特權,以擴展我們的渠道,我們還不如直接獲取那更大的渠道,那裏的人更喜歡更爲開放的方式”。

迄今,對些感興趣的獨立電影製片商叫 Four Eyed Monsters (四眼怪獸)和 一個叫 Pioneer One 先驅者一號)的電視劇集的創作團隊。說起來有點沮喪:Cohen正坐在一個消防水帶上,一個程序員所夢想的成功的技術卻失控了,而大的玩家又不想來玩。

以他的編碼天份,Cohen可以很容易的進入一家大型的公司。但那並不是他的風格。“我的確需要一定的自由度”,他說。他現在正在開發一個全新的事情——一個P2P的實時數據流的系統,而不是分散的文件。這個項止將可能有巨大的潛力,尤其在新聞、體育等事的互聯網上的現場直播。當然,他還在維護着 BitTorrent,但他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在上面。他說:“當我開發它的時候我就知道沒錯”。

簡單之道

那麼,在去年,盜版導致了什麼?在美國,每個人都認爲盜版對內容製造者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壞。一份去年四月份美國審計署的報告,非常牽強地把盜版和滯銷給聯繫在一起,但其結果尚無定論。

打擊盜版在今天扁平化的世界上並不那麼成功。無政府主義的世界觀加上那些無與倫比的代碼,不可能在那些合法的津津計較的商業界裏傳播。好的代碼應該給用戶有不同的選擇,用戶使用他們也並不一定是對行業有益的。而你真正需要的是向那些合法商業界挑戰,挑戰他們那些限制用戶做用戶想做的事的那種獨裁性。(譯註:這讓我想到了騰訊360還有敏感詞)

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唱片業的災難是不會發生的。Steve Jobs 在 2003年4月28日,那段時間是互聯網文件共享井噴的時候,Apple揭開了iTunes Music Store的面紗。在那個時候,我們都覺得iTunes不可能成功,就像Snocap以及他和它類似的項目都以失敗告終。這是因爲,你怎麼可以可能和免費競爭呢?

但是iTunes 確實成功了。Apple無情地強調着簡單和有魅力的用戶接口,以及有喬布斯對唱片業的那強有力的談判,造就了一個最新型的專業的服務,其可以讓你放心地下載並傳輸音樂。的確是做到了,儘管其是收費的,而且我們的購買需要和DRM(數字版權管理)扯上關係並限制我們。

於是,我們看到了可以和免費競爭的東西——簡單(譯註:個人以爲可能還需要加上一點時尚)。Napster, Gnutella 和 BitTorrent 從來沒有在用戶友好度上到達像Apple那樣的境界。從來沒有人在網上檢查並整理那些文件內容,所以,當那些衆多的文件被共享時,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文件加雜時廣告,色情,木馬,病毒以及其它一些垃圾。當喬布斯爲我們提供了那條簡單之路,我們接受了。很明顯,自由太過頭——至少數字媒體是這樣的。

這是一個讓那些年輕的海盜王們認真學習的教訓。就像 Fanning, Frankel 和 Cohen一樣, 其實,Jon Lech Johansen 並不能算得上是一個真正的海盜。他沒有因爲想把好萊塢搞破產而去幫助破解DVD,他這樣做是因爲他想在他的電腦上看電影。他的電腦安裝的是Linux操作系統,而1999年,在Linux上根本沒有可以用來播放DVD的程序,所以,他和他的夥伴們決定自己寫一個,所以,他們不得不先把DVD給解密了。

當美國電影協會( 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發現了DVD被破解的這個事,其向挪威政府控告 Johansen,並拘留了他。 他在奧斯陸(挪威的首都)受審兩次,不過兩次都被宣告無罪。因爲他解密的DVD是他付費購買的。

但Johansen真正的明白消費者對其購買的數字媒體的權利,這就好像一本書一樣——我們可以不斷的使用這本書,或是把這本書借出去,這是我們的權利。2005年, Johansen 去了加利福尼亞,在那裏,他逆向工程了 FairPlay,這是蘋果公司的用來保護其多媒體文件的DRM類軟件(譯註:這是蘋果公司用來加密iPod的工具)。之後,他注意到了蘋果公司產品的用戶體驗是多麼的迷人,所以,他在想,應該把這些東西帶給全世界給那些更爲無序的非蘋果的產品。

“我們看到這世上有很多很多的產品,但其並沒有像他們那樣良好地運作”,Johansen說,那時他26歲的程序員。“所以,我們應該開發一個系統,其可以讓這些設備的整合起來並給消費者他一個相當不錯的用戶體驗”。

所謂的 “我們”,就是 Johansen 自己的公司—— doubleTwist,這個公司於2007年創建。 doubleTwist 軟件是免費的,是一種像羅塞塔石一樣的爲數字多媒體軟件文件開發的軟件——它是可以翻譯,和諧並組織大約500種不同設備的文件,把他們放在一起並提供一個相當漂亮的接口。其6月份, doubleTwist 摧出 Android App,當時就有超過50萬的用戶下載了(譯註:大家可以Google一下,好評如潮)。去年, doubleTwist 開始了他的政變打出了這樣的廣告:“The Cure for iPhone Envy. Your iTunes library on any device. In seconds.”(嫉妒iPhone的對策。你的iTunes庫可以在任何設備上,只需幾秒鐘。)它這個條幅掛在了蘋果在舊金山的旗艦店的外牆上。

Johansen 拒絕承認他和盜版有關係。“至於我被所指責的,真的和我沒有什麼關係”,他說。“我支持公平使用,意思是你的確是需要合法地獲得內容,但你應該有權利使用任何一款設備或是應用程序來查看那些內容”。 Johansen 像所有的海盜王一樣,他總是能寫好的代碼,而這些好的代碼給了人民使用的權力。這纔是盜版災難不會發生的真正原因。盜版永遠不希望所有的音樂和電影或是其它的東西成爲免費的,他們想要的“free”其實是自由!

————————————正文結束————————————

最後一句話是點睛之筆,作者對這個世界的認識真是相當的透徹。所以,加粗了。我個人理解本文帶給我如下的啓示:

  1. 年輕就應該豁得出去,就應該有天不怕地不怕的想法,並付諸於行動。
  2. 互聯網上的盜版永遠不會停止,與其說是盜版,其後面則是自由和無政府主義。
  3. 自由過度並不是那些利益集團所希望的,並可能會讓你惹上麻煩,不過這世界總是因此而改變。
  4. 版權限制和免費並不是最好的,而最根本的是尊重用戶的自由權以及不斷地化繁爲簡以改善用戶的體驗。

另,題外話,最近一段時間都在招人,有一天,一個同事和我說,“現在的這些程序員怎麼回事啊?我問他們:‘你心目中的最牛的程序員是誰?’,居然回答不出來,有人說是Bill Gates,還有人說是馬雲,氣死我了……”。我想想也真是可笑,難道,Dijkstra,Linus,Ken Thompson,Dennis Ritchie,Richard Steven,Bjarne Stroustrup…… 這些人不認識嗎?就知道有錢人,哎,這個時代真是個文化缺失的年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