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路層中的以太網和IEEE802網絡

TCP/IP 協議族的協議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鏈路層處於它的最底層。


鏈路層的三個主要目的 :

1.       IP 模塊發送和接受 IP 數據包

2.       ARP 模塊發送 ARP 請求和接受 ARP 應答

3.       RARP 模塊發送 ARP 請求和接受 RARP 應答


 

以太網當今 TCP/IP 採用的主要局域網技術,採用 CSMA/CD(Carrier Sense,Muotiple Access with Collistion Detection)的媒體接入方法, 速率 10Mb/s, 地址爲 48bit. IEE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802 委員會公佈了一個稍有不同的標準集。 下面是以太網和 IEEE802 網絡的幀格式:


 

    兩種格式都採用 48bit 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 及硬件地址 ) ARP RARP 協議能夠對 32 IP 地址和 48 位硬件地址進行映射。

       接下來的兩個字節,在以太網幀的封裝格式中表示類型字段 ( 即後續數據的類型,並以此確定接受數據的上層協議 ) ,再往後就是數據。

       IEEE802 網絡的幀格式目的地址之後的 2 個字節用來表示後續字節的長度,不包括 CRC 校驗碼。跟隨其後的是 3 個字節的 802.2LLC 5 字節的 802.2SNAP SANP 中的最後兩個字節和以太網幀格式中兩個字節的類型字段的含義是相同的。

       CRC 字段用於幀後續字節差錯的循環冗餘校驗。對於 CRC 校驗的相關原理,讀者可參考資料進行了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