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投資大師、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

 作爲一個如此卓越的成功投資家,華倫·巴菲特卻又是一個非常平凡、普通的人。巴菲特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出生、長大,40多年來他一直居住的是法鈉姆大街那棟自己以31500美元購置的灰色水泥牆的房子。他穿皺巴巴的普通西裝,親自開車,常喝“櫻桃可樂”,多數情況下是光顧“戴瑞王后”這樣的小飯館,而不是四星級的豪華酒店。

但這位76歲、土生土長的奧馬哈人卻有着不平凡的生活經歷。回顧他的童年時代,就可以很好地瞭解這個機敏的生意人的成長過程。沃倫·愛德華·巴菲特生於1930年8月30日,在家裏3個孩子中排行老二。他父親霍華德·巴菲特成長於一個雜貨商的家庭中,但後來卻成了一名股票經紀人,之後又成爲美國國會的議員。

甚至在很小的時候,巴菲特就對賺錢很用心。那時他常常挨家挨戶地推銷蘇打汽水。他和一個朋友利用數學知識開發了一個在賽馬比賽中選拔冠軍的識別系統,然後開始推銷他們的“馬童篩選器”的內部消息傳單,但因爲無許可證被迫關停。後來他還在祖父的雜貨店乾過一段時間。在11歲的時候,已近成熟的巴菲特買進了自己的第一支股票。

在巴菲特全家搬至華盛頓特區後,他開始爲《華盛頓郵報》和該報的對手《時代先驅報》送報紙。巴菲特把自己送報的5條線路安排得就像生產線一樣有條不紊,後來他甚至還添加了雜誌的遞送,這樣他提供的訂閱品種就更豐富了。在校讀書期間,他每月的收入就已經有175美元了,相當於當時年輕人全職工作的月收入。

14歲那年,巴菲特花了1200美元在內布拉斯加州購置了一片40公頃的農田,然後開始從佃戶那裏收取租金。他還和一個朋友爲理髮店安裝彈球遊戲機從而每週賺得50美元。他們把自己的“企業”稱作“威爾森錢幣運作機器公司”。

這時巴菲特儘管並不起眼,但已是一個小獲成功的商人。他對上大學並不感興趣,不過後來還是在父親的敦促下去了賓西法尼亞大學的沃頓學院。在沃頓學習了兩年後,巴菲特轉學到其父母的母校——林肯的內布拉斯加大學,在那兒修完了大學最後一年的課程。這期間巴菲特還在《林肯日報》謀得了一份工作,負責管理6個鄉村地區的50個報童。

巴菲特曾申請哈佛商學院被拒,這後來成爲哈佛歷史上最糟糕的錄取決定之一。這個結果對巴菲特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因此進入哥倫比亞商學院,並從師着名的證券分析之父本傑明·格雷厄姆,巴菲特從導師身上學到的東西爲日後形成自己的投資策略奠定了基礎。

一開始,巴菲特憑藉投資來賺錢。他最初的資本來自賣蘇打汽水、送報紙、安裝彈球遊戲機而攢下的積蓄。在1950到1956年期間,他的原始資本積累由9800美元升至14萬美元。此後,巴菲特開始與家人和朋友結成夥伴投資關係,後來又憑藉口頭遊說和一些優惠條件拉攏其他投資者。

巴菲特的目的是以每年平均10%的比率超出道瓊斯工業指數。在巴菲特倡導的“合夥投資”模式下,從1957到1969年間,巴菲特的投資以每年29.5%的綜合速度增長,大大挫敗了道瓊斯在同一時期7.4%的回報率。

巴菲特的投資策略可映射出他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哲學。他沒有囤積房屋、收集汽車和藝術品的嗜好,他厭惡那些把錢花在高級轎車、私人餐廳和豪華地產這類奢侈品上的公司。他是個善於遵循習慣的人——住同一棟房屋,在同一間辦公室辦公,在同一個城市生活,喝同一牌子的可樂——他不喜歡變化。用在他的投資理念上,就是緊抓住投資“核心”不變,如美國捷運公司、可口可樂、華盛頓郵報公司,而且是“永遠不變”。

巴菲特對待遺產的態度也與衆不同。他對“超級富人”自我放縱的生活方式非常反感,他把遺產看作是“私人資助的飯票”,這讓有錢人家的孩子們無法過上正常而獨立的生活。對自己的3個孩子,巴菲特在每年聖誕節時給他們每人1萬美元作爲一年的花銷——免徵所得稅收的最低限度。若是給他們貸款,則需簽訂書面協議。有一次他的女兒蘇茜——與母親同名——在機場需要20美元的停車費,巴菲特雖然把錢借給了她,但卻要求女兒給自己寫一張支票當作償還。

巴菲特嚴格的處事標準使他即使是面對慈善事業也很難慷慨解囊。他對待慈善事業的態度猶如對待股票:認真評估投入資本的有價回報。他建立了巴菲特基金會,意在積累資金,在自己和妻子死後發放。不過巴菲特基金會至今已爲許多組織捐資數百萬美元,資助的項目包括人口控制、計劃生育、墮胎和避孕等。許多人認爲通過進一步擴張現有財力,巴菲特在有生之年就可最終捐出一大筆款項。

對於巴菲特來說,有一點可以肯定:他非常熱愛自己的工作。“一年中的每一天我都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我與自己喜歡的人一起工作。我用不着與自己討厭的人打交道。我欣欣然撲向工作,到了公司我會覺得工作就好像是讓自己仰面躺下,用手中的筆繪製天花板一般輕鬆。工作讓我樂趣無窮。”巴菲特說。當然看一位大師級人物工作也同樣是樂趣無窮。

永遠只在市場價格遠低於企業價值時進場!
華倫·巴菲特是30年來最出色的股市投資人之一,他採取的價值型投資策略,是根據企業的根本價值來選擇投資標的,不受股價波動、整體經濟氣氛或者其他任何外部因素影響。他使用的投資方法,主要遵循下列四項原則:

一、絕不追趕股市每天的波動
市場存在的理由,只是爲了方便買賣,不是爲了訂定價值。在市場上只要留
意有沒有人願意以絕不容錯過的價格出售股票。
二、不必嘗試分析或煩惱整體的經濟狀況
如果你沒辦法預測股市每天的動向,怎樣才能十拿九穩地預測經濟的前景?
三、買企業,不是買公司的股票
買進股票的時候,要想成是買整家企業,必須遵守下列的原則:
‧ 企業原則
1.你以投資人的角度來看,這家企業是不是很簡單、容易理解?
2. 這家企業過去的營運狀況是不是始終如一?
3. 這家企業的長期展望是不是良好?
‧ 管理原則
1. 管理階層的行事作爲是否合乎理性?
2. 管理階層對待股東是否誠信?
3. 管理團隊能否力抗隨波逐流?
‧ 財務原則
1. 重點是股東權益報酬率,不是每股盈餘。
2. 計算「業主盈餘」。
3. 尋找獲利率高的公司。
4. 公司每保留一塊錢的盈餘,是不是能夠至少多創造一塊錢的市場價值?
‧ 市場原則
1. 這家企業的價值是多少?
2. 目前能不能以遠低於企業價值的折價買進這家企業?
四、管理一套企業投資組合
買一家公司的股票時,必須瞭解公司的營運基本面而不只是擁有一張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