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操作系統的實現》閱讀筆記 之 保護模式

一、認識保護模式

         1 保護模式(Protected Mode,或有時簡寫爲 pmode) 是一種 80286 系列和之後的 x86 兼容 CPU 操作模式。保護模式有一些新的特色,設計用來增強 多工 和系統穩定度,像是 內存保護,分頁 系統,以及硬件支援的 虛擬內存。
         2  運行環境
         由於引導扇區的大小隻有512字節,如果程序寫的大於512字節,則將程序寫到引導扇區的方法就不可行了。解決此問題的方法有兩個:一個是自己寫一個引導扇區,用來讀取自己所寫的程序並運行他,難度較大;二是藉助別的東西,如DOS,可以把所寫的程序編譯成COM文件,然後由DOS來執行它。
使用DOS的操作步驟如下:
        a 到Bochs官方網站下載一個FreeDos,解壓後將其中的a.img複製到工作目錄中,並改名爲freedos.img,下載鏈接:BOCHS_FreeDos
        b 用bximage生成一個軟盤映像,起名爲pm.img
        c 修改bochsrc文件, floppya: 1_44=freedos.img,status=inserted
                                          floppyb: 1_44=pm.img,status=inserted
        d 啓動Bochs,啓動完畢後格式化B:盤;命令format B:
        e 將所要編譯的代碼的入口地址改爲0100h 命令爲nasm pttest1. asm -o pttest1.com
        f 將pttest1.com複製到虛擬軟盤pm.img上,命令爲:
                               sudo mount -o loop pm.img /media/floppy
                               sudo cp pmtest1.com /media/floppy
                               umount /media/floppy {卸載軟盤}
        g 在Freeos中,執行相應的命令:pttest1.com
                      就應該跑起來了。大笑

           3 進入保護模式的步驟
           a .準備GDT
           b .用lgdt加載gdtr
           c .打開A20
           d .置cr0的PE位
           e .跳轉,進入保護模式

        4 保護模式其他信息
         爲什麼要有GDT?Real Mode下的編程模型: 在Real Mode下,我們對一個內存地址的訪問是通過Segment:Offset的方式來進行的,其中Segment是一個段的Base Address,一個Segment的最大長度是64 KB,這是16-bit系統所能表示的最大長度。而Offset則是相對於此Segment Base Address的偏移量。Base Address+Offset就是一個內存絕對地址。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一個段具備兩個因素:Base Address和Limit(段的最大長度),而對一個內存地址的訪問,則是需要指出:使用哪個段以及相對於這個段Base Address的Offset,這個Offset應該小於此段的Limit。當然對於16-bit系統,Limit不要指定,默認爲最大長度64KB,而 16-bit的Offset也永遠不可能大於此Limit。在實際編程的時候,使用16-bit段寄存器CS(Code Segment),DS(Data Segment),SS(Stack Segment)來指定Segment,CPU將段積存器中的數值向左偏移4-bit,放到20-bit的地址線上就成爲20-bit的Base Address。
        到了Protected Mode,內存的管理模式分爲兩種,段模式頁模式,其中頁模式也是基於段模式的。也就是說,Protected Mode的內存管理模式事實上是:純段模式和段頁式。進一步說,段模式是必不可少的,而頁模式則是可選的——如果使用頁模式,則是段頁式;否則這是純段模式。 對於段模式來講,訪問一個內存地址仍然使用Segment:Offset的方式,這是很自然的。由於 Protected Mode運行在32-bit系統上,那麼Segment的兩個因素:Base Address和Limit也都是32位的。IA-32允許將一個段的Base Address設爲32-bit所能表示的任何值(Limit則可以被設爲32-bit所能表示的,以2^12爲倍數的任何指),而不象Real Mode下,一個段的Base Address只能是16的倍數(因爲其低4-bit是通過左移運算得來的,只能爲0,從而達到使用16-bit段寄存器表示20-bit Base Address的目的),而一個段的Limit只能爲固定值64 KB。另外,Protected Mode,顧名思義,又爲段模式提供了保護機制,也就說一個段的描述符需要規定對自身的訪問權限(Access)。所以,在Protected Mode下,對一個段的描述則包括3方面因素:[Base Address, Limit, Access],它們加在一起被放在一個64-bit長的數據結構中,被稱爲段描述符。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直接通過一個64-bit段描述符來引用一個段的時候,就必須使用一個64-bit長的段積存器裝入這個段描述符。但Intel爲了保持向後兼容,將段積存器仍然規定爲16-bit(儘管每個段積存器事實上有一個64-bit長的不可見部分,但對於程序員來說,段積存器就是16-bit的),很明顯,我們無法通過16-bit長度的段積存器來直接引用64-bit的段描述符解決的方法就是把這些長度爲64-bit的段描述符放入一個數組中,而將段寄存器中的值作爲下標索引來間接引用(事實上,是將段寄存器中的高13 -bit的內容作爲索引)。這個全局的數組就是GDT。事實上,在GDT中存放的不僅僅是段描述符,還有其它描述符,它們都是64-bit長,我們隨後再討論。 GDT可以被放在內存的任何位置,那麼當程序員通過段寄存器來引用一個段描述符時,CPU必須知道GDT的入口,也就是基地址放在哪裏,所以 Intel的設計者門提供了一個寄存器GDTR用來存放GDT的入口地址,程序員將GDT設定在內存中某個位置之後,可以通過LGDT指令將GDT的入口地址裝入此積存器,從此以後,CPU就根據此積存器中的內容作爲GDT的入口來訪問GDT了。GDT是Protected Mode所必須的數據結構,也是唯一的——不應該,也不可能有多個。另外,正象它的名字(Global Descriptor Table)所揭示的,它是全局可見的,對任何一個任務而言都是這樣。 除了GDT之外,IA-32還允許程序員構建與GDT類似的數據結構,它們被稱作LDT(Local Descriptor Table),但與GDT不同的是,LDT在系統中可以存在多個,並且從LDT的名字可以得知,LDT不是全局可見的,它們只對引用它們的任務可見,每個任務最多可以擁有一個LDT。另外,每一個LDT自身作爲一個段存在,它們的段描述符被放在GDT中。 IA-32爲LDT的入口地址也提供了一個寄存器LDTR,因爲在任何時刻只能有一個任務在運行,所以LDT寄存器全局也只需要有一個。如果一個任務擁有自身的LDT,那麼當它需要引用自身的LDT時,它需要通過LLDT將其LDT的段描述符裝入此寄存器。LLDT指令與LGDT指令不同的時,LGDT指令的操作數是一個32-bit的內存地址這個內存地址處存放的是一個32-bit GDT的入口地址,以及16-bit的GDT Limit。而LLDT指令的操作數是一個16-bit的選擇子,這個選擇子主要內容是:被裝入的LDT的段描述符在GDT中的索引值——這一點和剛纔所討論的通過段積存器引用段的模式是一樣的。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