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計算機系,美加轉學等等

很多申請美國的同學,都會順帶着申請下加拿大的學校保底。加拿大的學校對各位本科同學最大的吸引力莫過於給master全獎了,而美國大部分學校要想拿全獎只能申phd(插一句,加拿大這邊和美國不太一樣,本科生一般是不能直接申請phd的,要申請master,這邊的master大都是thesis-based的master,要做研究)。另外一個好處可能是移民比較快,我認識的幾個phd在讀時就辦了移民:)不少同學是抱有曲線救國的想法,在這邊讀個碩士,希望以後再申請美國的phd到更好的學校去。至於多花的時間值不值,是不是真能申到更好的學校,我在最後稍微說下吧。

加拿大大學不多,對大部分的大陸CSer,可能就知道Univ. of Toronto (UT)和Univ. of Waterloo (UW)這兩個學校。這兩所學校的CS program是加拿大最好的兩個。加拿大的大學沒有各專業的排名,更不用說CS更個方向上了。我僅就自己瞭解的一些信息,一些方向(主要是theory,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database,AI,machine learning & data mining這些方向),給對加拿大這邊的CS系感興趣的同學介紹下,有些可能不準確不正確,請斧正:)

前面說了,Toronto和Waterloo是加拿大計算機專業最好的兩個學校。至於兩家誰更好些,我也說不清,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兩家的CS在整個北美也是top級別的,我個人覺得至少可以在前20(各位不同意的tx請輕拍:)),個別方向上top 10肯定沒問題。

Toronto計算機繫有位Turing Award得主 -- Stephen Cook,我想計算機專業的同學應該沒有不知道這位老人家的吧:)Cook在哈佛跟隨著名的邏輯學家王浩(王老先生也是我們山東人,自豪一個:P)攻讀 phd,1966年博士畢業後到了Berkeley數學系任教,1970年在評tenure時沒評上,被Berkeley掃地出門了。之後Cook來到了多倫多大學,1年後也就是1971年,他的那篇paper "The Complexity of Theorem Proving Procedures"發表在了理論計算機科學最top的會議之一STOC上了,奠定了整個NP-complete理論的基礎,也給理論計算機界留下了至今尚未解決的重要問題 -- P和NP是否相等。Berkeley的一位Turing Award得主Richard Karp曾經說過:“It is to our everlasting shame that we were unable to persuade the math department to give him tenure. Perhaps they would have done so if he had published his proof of the np-completeness of satisfiability a little earlier.”(引自http://www.eecs.berkeley.edu/BEARS/CS_Anniversary/karp-talk.html)可見tenure制度有時也挺害人的:)

上面光侃Cook了,下面說下我知道的UT計算機系的一些強項吧。Theory不用說了,有Cook在,不過Cook老了已經不怎麼做研究了,另一位做理論的大牛是Allan Borodin。

多大的database方向以前也非常強,當然現在也很好。前幾年去世的Alberto Mendelzon是Stanford大牛Jeff Ullman的弟子,做database theory的大牛,數據庫理論最好的會PODS已經把該會的時間檢驗獎改名成ACM PODS Alberto O. Mendelzon Test-of-Time Award來紀念他了,可見他之牛;另一位大牛Ken Sevcik生前是做system的,兼做數據庫,是04年的ACM Sigmetrics Achievement Award的得主,不過這兩位都已仙逝了。Leonid Libkin也是做database theory的大牛,學習過finite model theory的同學估計都是用的他寫的那本教材,不過他已經跳槽去了Edinburgh。現在多大數據庫組還很活躍的兩位教授是Nick Koudas和Renée Miller,Koudas是個水王,在數據庫top的幾個會--SIGMOD,VLDB,ICDE上發文極多,Miller在data integration和data sharing方面很有建樹。多大的校友裏做數據庫最牛的,要數Phil Bernstein了,做transaction processing的幾位先驅之一,原來在哈佛任教,後來跑去工業界了。CMU的教授Christos Faloutsos也是UT的phd,他和UIUC的韓家煒教授應該是data mining界在學術界的兩位最大的學霸了,這兩年的SIGKDD Doctoral Dissertation Award都給他倆的弟子了:)

Toronto另一個不得不提的方向就是AI、machine learning,做機器學習的同學,學習過神經網絡的,應該沒有不知道Geoff Hinton這位大牛的。除了Hinton大牛,Hector Levesque也很厲害,是做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and Reasoning的。

U Toronto也給美國的top cs系培養了一些faculty,可以參見Matrix of universities by the number of alumni active in top 10 CS departments in the U.S.(http://pages.cs.wisc.edu/~estan/ ... /Alumni_matrix.html)。MIT,CMU,Cornell,Washington,UT-Austin都有多大的phd在任教,這個表的數據統計的是05年正在任教的,像前面提到的多大的校友Phil Bernstein以前在哈佛做教授後來跳去工業界,就不算了。不過這些教授們畢業的年代都比較久遠了,多大CS以前應該比現在好很多。

Waterloo規模要大些,計算機是專門的school,不像多大隻是個dept.,而且比較有意思的是他們的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隸屬於Faculty of Math,計算機的本科生和碩士生拿的學位叫B.Math和M.Math,而不是BSc和MSc。UW計算機學院的本科教育非常好,加拿大no.1無話可說;至於CS研究生教育,是否能趕得上多倫多大學,我不敢說。

Waterloo的theory組,做得很好的有兩位老師,一位是華人老師李明老師,ACM Fellow,他師從Cornell的Turing Award得主Juris Hartmanis,以前是專做Kolmogorov complexity的,也成名於此,現在主要做bioinformatics。另一位做theory很好的是Ian Munro,主要做數據結構。這裏不得不提theory組的一個校友--Erik Demaine,此人20歲從waterloo理論組phd畢業,就到了MIT CSAIL做Assi. Prof,4年拿下終身教職升爲副教授,插一句,此天才是前面提到的多大教授Stephen Cook的徒孫。

Waterloo另一個非常強的組,就是Bioinformatics了,前面說了李明老師現在主要做這塊。另外,還有個華人老師--馬斌老師,他10多年前是李老師的post-doc,現在是Waterloo的副教授了,馬老師本碩博都是在北大數學系讀的,是少見的大陸土博可以在waterloo這種 top學校任教的例子。馬老師和李老師在bioinfo這塊最出色的工作要數pattern hunter了,提出了space seed的idea,另外馬老師在MS/MS Protein Identification這塊也有很好的成果,peaks這個軟件最初的理論基礎也是馬老師和另一位老師合作的。馬老師和李老師有自己的公司--Bioinformatics Solutions Inc,我上面說的Pattern Hunter和Peaks等科研成果都已經產業化了。

Waterloo的database group也是個強組。組裏有M. Tamer Ozsu這種大牛,他是上一任(2001-2005)的SIGMOD chair,也有Ihab F. Ilyas,Ashraf Aboulnaga這種新星。

另外,Waterloo的Cryptography, Security, and Privacy (CrySP)組也很不錯。組裏主要有Ian Goldberg,Urs Hengartner,Doug Stinson 3位老師。Goldberg畢業於Berkeley,他最出名的工作可能就是和他的同學David Wagner(現爲Berkeley cs的副教授)在Berkeley讀phd時破解了Netscape的SSL。Doug Stinson是著名的密碼學教材--Cryptography Theory and Practice的作者,這本書已經出到第3版。Waterloo做密碼學最好的老師應該是Alfred Menezes,他是鼎鼎大名的Handbook of Applied Cryptography的作者,密碼學最好的會議--Crypto 2007年的Program chair,不過此人在Dept. of of Combinatorics & Optimization,這位老師在網頁上說了他們組合系一般只招本科數學的同學(http://www.cacr.math.uwaterloo.c ... udies-waterloo.html)。

Waterloo也給美國top的cs系貢獻過faculty,除了上面說的天才Erik Demaine在MIT之外,Stanford計算機系的David R. Cheriton教授也是waterloo的phd,這哥們兒暴有錢,給母院捐了一大筆錢,從此計算機學院掛上了他的名字,叫David R. Cherito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上面囉囉嗦嗦一大堆,扯了下多倫多大學和滑鐵盧大學這兩個cs最好的加拿大學校。大陸學計算機的同學每年申請這兩個學校的都很多,能被錄取的少之又少。至於門檻兒有多高,我沒申請過,也不好說,至少從在讀的大陸學生的profile來說,還是很高的。如果不是清北科復交浙南這7個學校的本科或者碩士,申請這兩個系還是要加強自己其他的背景,碰碰運氣。我知道我的本科學校有兩個今年拿到Duke CS phd offer的兄弟,申請Toronto和Waterloo都被拒了。當然也有非7所的本科申到多大和滑鐵盧的,有個案例,西安交大少年班的某位同學,前兩年就申到了這兩所,cook還收他做學生,不過他最後沒有去多大,去了ACO@CMU -- cmu數學系和計算機學院等合辦的一個phd項目,他math sub好像是考了98%, 本科GPA有97/100,大體條件可能是這樣,記不太清了。

下面說下加拿大cs的老三UBC(U of British Columbia)。UBC地處溫哥華,是加拿大氣候最好的地方,學校也靠海,非常漂亮。UBC的database group很不錯,Laks V.S. Lakshmanan和Raymond T. Ng co-chair了08年的SIGMOD,Lakshmanan是db的牛人,Ng則主要做data mining。AI裏也有大牛Alan Mackworth。Anne Condon是做theory和DNA computing的女牛人,她原來是Wisconsin-Madsion的教授,跳槽到了UBC。

除了Toronto,Waterloo,UBC這3個學校,Alberta也是很好的學校,他家計算機系的AI,machine learning方向很牛,AAAI Fellow就有好幾個,Jonathan Schaeffer,Russell Greiner都是很牛的。

加拿大還有一些其他很不錯的學校,如Simon Fraser U(SFU), Queen's U, McGill U, McMaster U,U of Western Ontario, U of Calgary。

SFU是搞data mining的大牛韓家煒原來任教的學校,他03年左右跳槽去了UIUC,雖然老韓走了,SFU的data mining組還是很厲害,現在還有3位active的老師,Jian Pei,Martin Ester,和Ke Wang。Jian Pei是韓家煒的弟子,原來在SUNY Buffalo任教,後來跳回去了母校,他是個牛人。另外兩位老師也很不錯。Greg Mori做computer vision很厲害。

McGill U是加拿大綜合最好的兩個學校之一(另一個就是多大),cs系theory也做得很好,Patrick Hayden是做quantum computing的牛人,Alfred P. Sloan Fellow,sloan fellowship是很難拿到的,即使在美國,也一般只給top學校的新faculty,加拿大的老師能拿到,實在很厲害。這個系貌似是加拿大最摳門的,據說一般只給phd全獎,master是發不少ad的。這點比較像美國。

McMaster U這個學校的計算機系很偏應用數學,老師們主要集中在兩大塊: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和Software Engineering。組合優化是數學的東西不用說了,mac的老師做的軟件工程也比較理論,主要是logic,formal methods這些東西。

Queen's U這個學校是貴族學校,計算機學院很排外,很少招國際學生,他們cs一個老師的網頁上說過他們每年只有2個左右的offer給國際學生,不建議國際學生申請。這樣看這個學校估計比多大和滑鐵盧還難申,雖然實力差很多。建議同學們不浪費申請費。

Western Ontario做computer algebra在加拿大是最好的,有個Ontario Research Center for Computer Algebra,是Western和Waterloo合辦的,做這塊的幾個老師大都是法國人。另外做DNA Computing的Lila Kari是個牛人。上文中提到的Waterloo的馬斌老師,原來是這個系的老師,08年時跳槽去了waterloo,他在Western時主要合作老師是張凱中老師,張老師最出名的工作應該是tree edit distance了,他在SIAM J. Comput.上的那篇文章引用率已經有500多,這對理論算法的paper來說算很高的。張老師現在主要做bioinformatics,大部分工作是和馬斌老師一起合作的。做computer vision的Yuri Boykov也是個牛人。

Calgary cs有個做Security的牛人,Rei Safavi-Naini。

還有一些還算不錯的學校,比如Concordia U,U of Victoria, Dalhousie U,U of Ottawa & Carleton, York U,這裏就不一一說了。

下面列了個我心目中的加拿大cs排名,再所難免有偏見,請輕拍:P
tier 1:  Toronto, Waterloo
tier 1.5:UBC
tier 2:   Alberta, Simon Fraser, McGill, McMaster, Queen's, Western Ontario, Calgary
tier 3:   Concordia, Victoria, Dalhousie, Ottawa, Carleton, York
tier 4:  Guelph, Saskatchewan, Manitoba, New Brunswick, Regina, Memorial U of Newfoundland, Winsdor
以上這些學校應該包括了絕大部分有cs phd和master program的學校了。這裏面,我知道至少Toronto, Waterloo,UBC,Alberta, Simon Fraser, Queen's, McMaster, Western Ontario, Calgary,Victoria, Ottawa, Carleton, York,Saskatchewan和Regina是有給cs master獎學金的,其他學校有待考證。

加拿大這邊的學校對GPA卡得比較嚴,沒有美國靈活,GPA低同學可能要注意些。我們系對phd的GPA要求是85/100,沒過一般是直接刷,對master要求低些,但是大陸過來的碩士也都至少有80多。

大陸學生能夠申到Toronto, Waterloo的少之又少,如果背景不太好,申請還是謹慎些。UBC的master大陸生源也主要來自前面說過的7個學校,對大部分人來說也是很難申。其他的學校應該都要容易不少,大家選校申請時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定位,陶瓷試試。

對於想曲線救國,想先讀個碩士再申請美國phd的同學,加拿大這邊的確合適。不少人都這樣做,並且申到了美國的好學校。就我看到的一些大陸學生,有在多大讀完master過去Michigan讀phd的,有在McGill讀完碩士過去Berkeley的,有在UBC讀完過去Gatech的。差點兒的學校,有在Saskatchewan讀完碩士過去美國cs 40多名的IUB讀phd的。但是,有一點要提醒下,有一些老師是隻帶phd不帶master的,這個申請前不陶瓷也比較難弄清楚。我當初申請某個系時看中一老師,申請的是data mining方向,結果我現在的老闆給我發信說dm方向的那個老師只收phd,問我願不願意換方向跟他,我就陰差陽錯學了computational biology。另外,有些中國老師可能很希望自己的master能夠留下來接着讀phd,這將來可能會給你帶來一些無形的壓力,老闆老問你讀不讀phd,跟老闆說是覺得委屈自己,說不是又惹老闆,什麼都不好,這個事兒可能也是需要考慮的。我自己慶幸我老闆就非常好,不問我這個問題:)。

囉囉嗦嗦胡侃了半天,很多廢話,寫得也很亂,大家湊合着看看。浪費了各位看官的時間,請包涵,文章有不少有偏見不正確之處,希望大家能斧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