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 Image uImage與zImage的區別

文章轉載自:http://blog.chinaunix.net/uid-25322094-id-3589796.html

內核編譯(make)之後會生成兩個文件,一個Image,一個zImage,其中Image爲內核映像文件,而zImage爲內核的一種映像壓縮文件,Image大約爲4M,而zImage不到2M。

那麼uImage又是什麼的?它是uboot專用的映像文件,它是在zImage之前加上一個長度爲64字節的“頭”,說明這個內核的版本、加載位置、生成時間、大小等信息;其0x40之後與zImage沒區別。

如 何生成uImage文件?首先在uboot的/tools目錄下尋找mkimage文件,把其copy到系統/usr/local/bin目錄下,這樣就 完成製作工具。然後在內核目錄下運行make uImage,如果成功,便可以在arch/arm/boot/目錄下發現uImage文件,其大小比 zImage多64個字節。

其實就是一個自動跟手動的區別,有了uImage頭部的描述,u-boot就知道對應Image的信息,如果沒有頭部則需要自己手動去搞那些參數。

U-boot的U(注:universal)是“通用”的意思。

zImage 是ARM Linux常用的一種壓縮映像文件,uImage是U-boot專用的映像文件,它是在zImage之前加上一個長度爲0x40的“頭”,說明 這個映像文件的類型、加載位置、生成時間、大小等信息。換句話說,如果直接從uImage的0x40位置開始執行,zImage和uImage沒有任何區 別。另外,Linux2.4內核不支持uImage,Linux2.6內核加入了很多對嵌入式系統的支持,但是uImage的生成也需要設置。

轉載者注:在U-boot編譯之後,會在Uboot的tools文件夾中生成一個mkimage的可執行文件,改可執行文件的usage如下:


這裏設置的信息也是內核啓動時打印的內核信息,包括架構、操作系統、內核入口地址等。根據筆者的一次失敗的U-boot啓動內核的經驗,這裏的各個選項最好都填上,不然內核加載後校驗會報“Header Check Sum Ba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