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隨筆:祭奠我的前一個博客

回想起來,開始寫博客,那已經是2005年的事了。也許是出於無聊,也許是出於情感與生活的豐富,也許是出於對現實的不滿和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我踏上了自己的博客之路。文思如泉涌,熱情似火焰,在博客網,我以“舟無泊”的筆名,開創了我的第一個相對固定的博客。

那個博客讓我結識了一大圈子的朋友,也得到了一些忠實讀者,有老師、有學生、有記者、有程序員......也有熱情的讀者爲我的博客投來稿件,讓我的博客內容日益豐富。爲此,我的博客還入選了《錢江晚報》“改變我們生活的108博客”欄目,在博客網的首頁也有幸和方興東等人的博客一起被列爲有特色的博客。

曾幾何時,那個博客是我的後樂園,我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的呵護它。在那裏分享我的快樂與憂傷,有狂妄之筆,也有謙恭之言,是它展現了我多彩的生活,也是它使我的生活更加多彩。用稚嫩的語氣談論人生,不求正確,起碼我思考了;用淡泊的語氣安慰他人,不求回報,起碼我奉獻了。

慢慢的,曾經苦心經營的博客,我基本不更新了。雖然其中有博客網不穩定的原因,而更多的還是我自己變了。忘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我不再癡情於書法;忘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我不再沉醉於閱讀;忘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我開始文辭羞澀;也忘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我開始不再思考。

直到有一天,我終於痛下了決心,離我的那個博客而去。因爲我已經不能再面對它,也沒有能力再面對我的讀者,我只有選擇逃避。讓它成爲曾經的最好,讓它成爲歷史的回憶,不再以今日的麻木來褻瀆它,我想這是我能對它歸宿的最好安排。今天寫下這點東西,也許是對它最後的眷顧了。

祭奠那個博客,更是祭奠自己失去的那一段年華,那一種激情與那一種情懷。我想那種東西,已經再也不會有了。在程序員這個行業,幹了纔將近兩年的時間,發現自己無形中變了很多。大多數的日子,我都在忙於工作與那些代碼,奔走於上班與加班之間,似乎沒有了生活,也沒有了情感。我想我已經成爲了一個最能體味孤獨,又最能忍受孤獨的人。心靈日益的卑微,讓我漸漸只關心自己的那點工資,以及用它來和現實中各種物價的衡量,這可是我自己曾經所不齒的。曾經的“不爲五斗米折腰”,換成了今日的“人窮志短,馬瘦毛長”。讓我能爲之一笑的,可能是自己在某個技術上的一點小小的突破,藉以來滿足一種井底之蛙的虛榮。

記得曾經看得紀曉嵐的一副對聯: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何等的豁達與淡泊。看看自己今日,打工度日而已,無所謂忠臣與否;離家千里,唯春節回家與父母小聚數日而已,無所謂孝子;讀書數十載,雖有寒窗,卻未苦讀,至今也無所建樹;年紀雖輕,身體卻未必好,說句笑話,要回家耕田,可能也不行了。分析來分析去,這一等人是做不成了。

如今之計,既然做了程序員,就踏踏實實做個小小程序員吧。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