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發聲機理及發聲線性模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一、生理結構

  1. 動力源
    氣源:肺和氣管

  2. 激勵源
    聲門:喉和聲帶

  3. 濾波器:共鳴器
    聲道:咽喉、口腔和鼻腔

成年男子的聲道平均長度17cm.

二、語音生成
1、發聲原理
聲門:一側是“聲門子系統”,產生激勵振動;一側是“聲道系統”和“輻射系統”

(1)濁音
聲帶緊繃,氣流來了後,張弛振動,週期性的開啓和閉合,形成準週期性的脈衝狀空氣流(週期爲基音週期)。聲帶越短、厚度越薄、張力越大,則音調越高,即濁音的基音頻率越高。

男性基音頻率50—250Hz,女性基音頻率100—500Hz

(2) 清音
聲帶完全舒展,氣流來了後,兩種情況:第一,聲道某個部位收縮爲狹窄通道,聲流高速衝過,形成摩擦音或者清音;第二,聲道某部位完全閉合(如閉嘴),則形成爆破音。

聲道:非均勻截面的聲管,共鳴器作用,聲音受到其共振特性影響,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共振頻率,構成共振峯。

一般元音可以有3—5個共振峯

2、發聲模型(線性)

  • H(z)=G(z)V(z)R(z)
    H(z):聲門產生的激勵函數(濁音:時域三角波,頻響二階低通濾波;
    清音:隨機白噪聲)
    G(z):聲道產生的調製函數(無損聲管模型或者共振峯模型:零極點模型ARMA過程)
    R(z):嘴脣產生的輻射函數(頻響曲線:一階高通濾波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