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細胞偏低的原因

臨牀上常用升高白細胞藥物有:維生素B4、利血生、鯊肝醇、輔酶A等,一般無任何副作用。
方藥:黨蔘、黃芪各30克,黃精、陳皮、白朮、生地、熟地、當歸、白芍、丹蔘各10克,甘草6克,大棗5枚。 中成藥:峯齡膠囊、百令膠囊、施普瑞螺旋藻。 
[預防與調養> 
1.注意飲食:避免生冷及不潔飲食以免消化系統感染。 
2.儘量避免去公共場所,以防止呼吸道感染。 
3.避免服用造成骨髓損害或白細胞減少的藥物。 
4.避免接觸造成骨髓損害的化學物質及放射性物質

血液中的白細胞是人體防禦細菌入侵的巡邏兵。當細菌等異物入侵時,白細胞便進入被入侵部位,將細菌包圍、吞噬、消滅,故白細胞有人體“白色衛士”之稱。
可見白細胞數減少,就會削弱人體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不過,白細胞減少並不一定要治療,一要看減少程度;二要看減少原因。   
正常白細胞數爲(4~10)×109/升,通俗說就是每立方毫米4000~10000個,平均值則爲7000個。如果介於4000~7000表示正常偏低,不需治療;
如果低於4000個,就可診斷爲白細胞減少症。即使如此,也不一定就需要治療,
比如說,僅僅是輕度減少或一過性減少,複查時未繼續下降,又毫無症狀或不適,那就不必緊張,也無需治療。
當然,下列情況下的白細胞需要關注,並在醫生指導下,採取干預措施。   
1、白細胞數嚴重減少需要緊急治療。
白細胞是由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組成。一般所說的白細胞減少最常見最主要的是指粒細胞減少,
如果減少程度過於明顯,則細菌很可能在機體完全或基本喪失抵抗力的狀態下迅速擴散,甚至進入血液引發敗血症,嚴重威脅生命。   
2、有原因可尋的白細胞減少應針對原因治療。常見引起白細胞減少的原因一般有三類:一是藥物,如服用解熱鎮痛藥、磺胺類藥等,
此時如白細胞減少過於明顯,則應停服或換藥;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時一方面應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
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細胞的藥物;三是患有免疫系統疾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等,此時也應作同樣干預,選服能增加白細胞的藥物。   
3、同時有紅細胞和(或)血小板減少時需要進一步診治。
當出現白細胞減少時,如果血液中其他兩種細胞即紅細胞和血小板有異常變化,問題就比較複雜,首先要進一步檢查,最常做的是骨髓檢查,以排除有無其他血液病,
然後再決定治療方案。   臨牀上常用升高白細胞藥物有:維生素B4、利血生、鯊肝醇、輔酶A等,一般無任何副作用。
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酌情選用。 白細胞減少症和粒細胞缺乏症 白細胞減少症和中性粒細胞缺乏症都是由於各種病因引起的一組綜合徵。
根據其臨牀特點,屬於中醫學“氣虛”症範疇。 [臨牀表現> 
1.白細胞減少症:一般有頭暈,乏力,四肢痠軟,食慾減退,低熱,失眠等非特異性症狀。少數無症狀,部分病人則反覆發生口腔潰瘍、肺部感染或泌尿系感染。 
2.粒細胞缺乏症:起病多急驟,常有高熱、寒戰、頭痛、疲乏或極度衰弱。有時口腔、鼻腔、皮膚、直腸、肛門、陰道等黏膜處可出現壞死性潰瘍。
對藥物過敏者,可同時發生剝脫性皮炎,嚴重者可發生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常迅速發生敗血症或膿毒血癥而導致死亡。 
[診斷> 1.白細胞減少症:由各種原因導致外周血白細胞數低於4.Oxll09/L。兒童 的標準爲10-14歲低於4.5x109/L,5—9歲低於5.0x109/L,小於5歲低於5.5x109/L。 
2.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和粒細胞缺乏症: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在成人低於2.0x109/L時稱中性粒細胞減少症;低於0.5xl09/L時稱爲中性粒細胞缺乏症。 
[治療> 1.西醫藥治療 (1)升白細胞藥物,如利血生或維生素B410mg,每日3次;或碳酸鋰0.25克,每日3次。 
(2)用G--CSF和GM-CSF促進細胞生成。 
2.中醫藥治療 氣血虧虛:氣短乏力,頭暈,四肢痠軟,食慾減退,失眠多夢,或極度衰弱,經常發生感冒或其他感染症羣,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治法:補益氣血。 
方藥:黨蔘、黃芪各30克,黃精、陳皮、白朮、生地、熟地、當歸、白芍、丹蔘各10克,甘草6克,大棗5枚。 
中成藥:峯齡膠囊、百令膠囊、施普瑞螺旋藻。 
[預防與調養> 
1.注意飲食:避免生冷及不潔飲食以免消化系統感染。 
2.儘量避免去公共場所,以防止呼吸道感染。 
3.避免服用造成骨髓損害或白細胞減少的藥物。 
4.避免接觸造成骨髓損害的化學物質及放射性物質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7077273.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