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軟件巨頭Infosys的成功之道

       從印度“硅谷”班加羅爾的市中心出發,驅車約1小時記者來到位於市郊的Infosys園區,完成了一番登記手續,又對着數碼鏡頭笑了一笑之後,保安人員就已將附有本人照片的訪客證打印出來,這一切似乎在告訴訪者這是一家高科技公司。
      
        進入Infosys園區之後,記者巧遇了到訪的印度通信與信息產業部部長Dayanidhi Maran。這也是這位新部長上任後第一次來到班加羅爾,探訪的目的地包括Infosys公司在內的IT公司。“我相信新政府對信息產業的政策不會改變,”在送別Maran部長後,Infosys常務董事兼總裁Nandan M Nilekani對本報記者說,“我相信新政府會努力發展農業及工業,但不等於會忽視服務業。”
      
       據統計,印度的IT業規模在2003至2004財年約達8926億盧比(198億美元),佔GDP的3.82%。
      
       事實上,經過3年的急速增長後,印度的IT業近3個財年的增長率已放緩,上個財年的增長率只爲16.71%。以往人們常常高估IT業對印度GDP的貢獻,實際上印度服務業佔GDP達51%,其中很大部分是技術含量不高的行業(例如街上擺賣)。
      
       五星級園區
      
        送走大人物,我纔有閒情好好欣賞這個豪華與優雅不遜於五星級酒店的園區。此時正是印度人的下午茶時間,沾了這裏員工福利的光,記者只花了3盧比(約人民幣0.6元)便買到一小杯印度傳統的奶茶,喝完之後又用了14盧比(人民幣2.6元)買了一份意大利風味的卡布奇諾。
      
        在開放式的茶座中,員工不用擔心被老闆當作偷懶而被抓,因爲聊天也是他們工作的一部分。有時是幾個同事邊喝茶邊進行思想碰撞,很可能從中便找到了難題的解決方案,或者一個人對着綠油油的草地沉思,隨時解開困擾多時的疑團。
      
        茶座有好幾十人,散坐於各個角落,但一點也不喧鬧。印度的知識分子說話都很溫文,即使在爭論,也看不到有人臉紅耳熱,討論熱烈而不火爆。這個美麗的園區除了價廉物美的飲食之外,還有私家泳池及健身房,讓這些計算機狂人可以舒展筋骨。
      
        這便是Infosys留住人才的祕訣之一,用優美的環境吸引人才,然後讓人才在這樣寬鬆的環境裏工作。更吸引人的,這裏是高手過招的戰場,嬴家會馬上戴上冠冕。Infosys每年的年報中,都會詳細列出員工嘉許名單。當然,Infosys的工作做得好,除了有名之外,還會有利,Infosys是最早引入員工認購權的印度公司,令員工與公司共榮共存。
      
        Infosys員工人數已增至2.7萬人,平均年齡是27歲,在班加羅爾來說已經算是老的了,其它的軟件公司員工的平均年齡只有25歲左右。Nandan MN ilekani和董事長兼首席顧問Narayana NR Murthy等7名工程師,1981年用300美元,創辦了Infosys,截至2004年3月底止的財年,這家印度最著名的軟件公司,總資產已增至73億美元,純利潤達124億盧比(2.8億美元),較上一財政年度增長30%。
      
        Infosys負責中國業務的董事斯里納斯·班特尼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指出,Infosys的發展在近12年突飛猛進。他說在12年間員工人數激增至2.7萬人,總資產達73億美元,這其中有兩個成功的關鍵。
      
       “一是印度政府在1991年取消許可證制度,在之前我們已部署10年,一旦關卡撤走,我們便可以大展拳腳;第二個關鍵是在1992至1995年之間,我們最大的成就,便是說服美國的公司客戶,相信我們的軟件是自己開發的,是值得采用的。那時候我們到美國見客戶,對方根本就不放你在眼內,認爲印度的軟件業不入流,或者是盜版回來,我們經過4年的不斷努力,才能打開市場。”
      
        近年美國公司不單相信印度軟件公司的能力,更要進入印度分享這裏既便宜又優秀的人才庫,Accenture、IBM及EDS等跨國大公司,已紛紛在班加羅爾設立據點。
      
        不過Infosys仍然有吸納人才的優勢,因爲它已成爲工程學院畢業生最想加入的機構。該公司去年聘請2600人,結果收到25萬封求職信,即成功率只有1%多一點,他們可以從中選擇精英中的精英。Infosys選新人的最重要條件是“學習能力”,應徵者如能通過考驗,還要接受14個星期訓練,重點是思考方法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然,印度IT公司愈做愈強也帶來了年輕人忽略其它理科學科的副作用。印度最富盛名的印度理工學院董事G.Mehta教授接受訪問時說:“現時最頭痛的問題是太多學生要學IT,以今年新生爲例,40人爭一個IT的學位,其它學科門類通常只有15人爭一席。”
      
        印度理工學院的名氣較響,所以其它學科不會有收生不足的問題,但其它學院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有些非IT的學科新生生源不足。
      
       “這樣的趨勢對於國家的整體發展不利,但我們也無可奈何,”G.Mehta教授無奈地說,“我們不能逼新生改變選擇。”
      
        拓展中國2004年1月,Infosys斥資2430萬美元,收購了澳大利亞的Expert Information Services,變身Infosys(澳大利亞),繼而投入500萬美元,成立Infosys(中國上海),落戶這個人口比印度還要多2億的龐大市場。
      
        作爲一家規模日趨龐大的跨國公司,Infosys除了在印度本土迎接跨國公司的挑戰,從今年開始它的戰略發展重點已經回到亞太區。
      
       “到了2009年,我們在中國會有1萬名員工。”班特尼說,“我們會在中國發展區域樞紐,除了着眼中國本身的市場外,還面向東北亞,即日本和韓國的市場。除了上海之外,我們很快便會在大連設據點,那邊的軟件業頗具基礎。更重要的是中國文字和文化,都與日本及韓國接近,我們在中國聘請員工,發展日韓市場便會事半功倍。”
      
        這種想法並非Infosys獨有,2001年成立並迅速崛起的商業程序外包(BPO)公司Vmoksha創辦人兼董事長帕旺·庫瑪爾(PawanKumar),去年宣佈與中華網旗下的CDC軟件外包公司成立了合資公司,將印度的BPO成功經驗移植到中國。
      
       “這是我從IBM身上學到的。當本土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我們便要找新的市場,新的樞紐。我們選中國是因爲這個市場夠大,而且可以兼顧日本及韓國,我們在東歐也有據點,目的是就近發展鄰近的市場”,庫瑪爾說。庫瑪爾在2001年自立門戶之前,是IBM環球服務駐印度的首席代表。
      
        不過他說合資公司的進展未如理想:“美國的客戶聽到我們與中國組建合資公司,馬上要求我們不要將他們的外包工作搬到中國,因爲他們擔心會被盜版。這個問題是中國急需改善的,但我在中國與不同的官員談到版權保護問題時,他們總是說他們管不了,這樣中國的外包生意發展不起來。”
      
       “印度用了10年時間,才令美國及歐洲客戶對外包軟件的版權問題放心,我希望中國在5年內便能做到。”庫瑪爾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