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模式之適配器模式

1. 概述

  將一個現有類的接口轉換成客戶希望的另外一個接口。Adapter模式使得原本由於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類可以在一起工作。

2. 解決的問題

  即Adapter模式使得原本由於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類可以在一起工作。

3. 模式中的角色

  3.1 目標接口(Target):客戶所期待的接口。目標可以是具體的或抽象的類,也可以是接口。

  3.2 需要適配的類(Adaptee):需要適配的類或適配者類。

  3.3 適配器(Adapter):通過包裝一個需要適配的對象,把原接口轉換成目標接口。  

4. 模式解讀

  注:在GoF的設計模式中,對適配器模式講了兩種類型,類適配器模式對象適配器模式。由於類適配器模式通過多重繼承對一個接口與另一個接口進行匹配,而C#、java等語言都不支持多重繼承,因而這裏只是介紹對象適配器。

     類適配器模式:當客戶端通過接口表達其需求時,通常可以創建一個實現了該接口的新類,同時使該類繼承自現有類,從而將客戶端的調用轉換爲對現有類方法的調用。

      對象適配器模式:當客戶端通過類表達其需求時,通常可以創建一個繼承了該類的子類,同時使用現有類的實例作爲其成員從而將客戶端的調用轉換爲對現有類方法的調用。

  4.1 對象適配器模式的類圖

  

  4.2 適配器模式的舉例

/************************************************************************/
/*                             適配器模式                               */
/************************************************************************/



/*
	當兩個不同接口的類需要進行通信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定義一個適配器類
	時兩者進行通信,這裏舉這樣一個例子:姚明剛到NBA時不會說英語,此時讓他現學英語
	一定是不太現實的事情,所以就可以聘請一個翻譯,通過翻譯與其他球員進行交流,
	翻譯在這裏擔任的就是適配器的角色
*/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layer
{
public:
	char *name;
	Player(char *name)
	{
		this->name = name;
	}



	//進攻和防守的方法
	virtual void Attack() = 0;
	virtual void Defence() = 0;
};



//前鋒
class Forwards : public Player{
public:
	Forwards(char *name) : Player(name)
	{
		this->name = name;
	}


	void Attack()
	{
		cout<<"前鋒"<<name<<"進攻"<<endl;
	}


	void Defence()
	{
		cout<<"前鋒"<<name<<"防守"<<endl;
	}
};



//後衛
class Guards : public Player
{
public:
	Guards(char *name) : Player(name)
	{
		this->name = name;
	}
	
	
	void Attack()
	{
		cout<<"後衛"<<name<<"進攻"<<endl;
	}
	
	
	void Defence()
	{
		cout<<"後衛"<<name<<"防守"<<endl;
	}
};




//外籍中鋒(即沒有繼承自Player接口),由於這裏的中鋒是初到NBA的姚明,所以他需要一個翻譯
class ForeignCencter 
{
private:
	char *name;
public:
	ForeignCencter(char *name) 
	{
		this->name = name;
	}
	
	
	void AttackInChina()
	{
		cout<<"中鋒"<<name<<"進攻"<<endl;
	}
	
	
	void DefenceInChina()
	{
		cout<<"中鋒"<<name<<"防守"<<endl;
	}
};



//翻譯即適配器
class Translator : public Player   //繼承客戶端類
{
private:
	ForeignCencter *fc;   //引用適配者類ForeignCencter

public:
	Translator(char *name):Player(name)
	{
		this->fc = new ForeignCencter("姚明");
		this->name = name;
	}


	//爲姚明翻譯進攻和防守
	void Attack()
	{
		//翻譯成姚明能聽懂的話
		fc->AttackInChina();
	}

	void Defence()
	{
		fc->DefenceInChina();
	}
	
};



void main()
{


	//教練指揮球員打球
	//前鋒
	Forwards *forwards = new Forwards("詹姆斯");
	forwards->Attack();
	forwards->Defence();



	//後衛
	Guards *guards = new Guards("可比");
	guards->Attack();
	guards->Defence();


	//由於姚明聽不懂英語,所以它需要翻譯
	Translator *translator = new Translator("翻譯");
	translator->Attack();
	translator->Defence();
}


5. 模式總結

  5.1 優點

    5.1.1 通過適配器,客戶端可以調用同一接口,因而對客戶端來說是透明的。這樣做更簡單、更直接、更緊湊。

    5.1.2 複用了現存的類,解決了現存類和複用環境要求不一致的問題。

    5.1.3 將目標類和適配者類解耦,通過引入一個適配器類重用現有的適配者類,而無需修改原有代碼。

    5.1.4 一個對象適配器可以把多個不同的適配者類適配到同一個目標,也就是說,同一個適配器可以把適配者類和它的子類都適配到目標接口。

  5.2 缺點

    對於對象適配器來說,更換適配器的實現過程比較複雜。

  5.3 適用場景

    5.3.1 系統需要使用現有的類,而這些類的接口不符合系統的接口。

    5.3.2 想要建立一個可以重用的類,用於與一些彼此之間沒有太大關聯的一些類,包括一些可能在將來引進的類一起工作。

    5.3.3 兩個類所做的事情相同或相似,但是具有不同接口的時候。(如,方法名不同)

    5.3.4 舊的系統開發的類已經實現了一些功能,但是客戶端卻只能以另外接口的形式訪問,但我們不希望手動更改原有類的時候。

    5.3.5 使用第三方組件,組件接口定義和自己定義的不同,不希望修改自己的接口,但是要使用第三方組件接口的功能。

6. 適配器應用舉例

  6.1 使用過ADO.NET的開發人員應該都用過DataAdapter,它就是用作DataSet和數據源之間的適配器。DataAdapter通過映射Fill和Update來提供這一適配器。

  6.2 手機電源適配器

      6.3 Java中Swing圖形界面中的JTable組件是運用適配器模式的一個絕佳範例。



參考文獻:

http://www.cnblogs.com/wangjq/archive/2012/07/09/2582485.html

http://blog.csdn.net/gotosola/article/details/7583663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