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 計算機網絡類別與性能

計算機網絡(二)

學習計算機網絡過程中的心得體會以及知識點的整理,方便我自己查找,也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

—— 計算機網絡類別與性能 ——

1. 計算機網絡定義與類別

1.1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

  • 計算機網絡的精確定義並未統一。
    較好的定義:
    計算機網絡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編程硬件互連而成的,而這些硬件並非專門用來實現某一特定目的(例如,傳送數據或視頻信號)。這些可編程的硬件能夠用來傳送多種不同類型的數據,並能支持廣泛的和日益增長的應用。

1.2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解讀

  • 根據這個定義:
    1. 計算機網絡所連接的硬件,並不限於一般的計算機,而是包括了智能手機。
    2. 計算機網絡並非專門用來傳送數據,而是能夠支持很多種的應用(包括今後可能出現的各種應用)。
    3. 類似於打印機不能算作計算機網絡,因爲它不是通用的且只能用於打印。

1.3 計算機網絡的類別

計算機網絡有多種類別。典型包括:

  1. 按網絡的作用範圍進行分類
  2. 按網絡的使用者進行分類
  3. 用來把用戶接入到互聯網的網絡
1.3.1 按網絡的作用範圍進行分類
  • 廣域網 WAN (Wide Area Network)

    作用範圍通常爲幾十到幾千公里。

  • 局域網 LAN (Local Area Network)

    速率快(100M—10Gbps),誤碼率低(可達10e—14),範圍小(1km以內)。

  • 城域網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作用距離約爲5 ~ 50 公里。

  • 個人區域網 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

    範圍很小,大約在10 米左右。

      若中央處理機之間的距離非常近(如僅1米的數量級甚至更小些),
      則一般就稱之爲**多處理機系統**,而不稱它爲計算機網絡。 
    
1.3.2 按網絡的使用者進行分類
  • 公用網 (public network)

    按規定交納費用的人都可以使用的網絡。因此也可稱爲公衆網。

  • 專用網 (private network)

    爲特殊業務工作的需要而建造的網絡。

      公用網和專用網都可以傳送多種業務。
      如傳送的是計算機數據,則分別是**公用計算機網絡**和**專用計算機網絡**。
    
1.3.3 用來把用戶接入到互聯網的網絡
  • 接入網 AN (Access Network),它又稱爲本地接入網或居民接入網。

  • 接入網是一類比較特殊的計算機網絡,用於將用戶接入互聯網。

  • 接入網本身既不屬於互聯網的核心部分,也不屬於互聯網的邊緣部分。

  • 接入網是從某個端系統到另一個端系統的路徑中,由這個端系統到第一個路由器(也稱爲邊緣路由器)之間的一些物理鏈路所組成的。

2.計算機網絡的性能

2.1 計算機網絡的性能指標

2.1.1 速率
  • 比特(bit)是計算機中數據量的單位,也是信息論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單位。
  • 比特(bit)來源於 binary digit,意思是一個“二進制數字”,因此一個比特就是二進制數字中的一個 1 或 0。
  • 速率是計算機網絡中最重要的一個性能指標,指的是數據的傳送速率,它也稱爲數據率 (data rate)或比特率 (bit rate)。
  • 速率的單位是 bit/s,或 kbit/s、Mbit/s、 Gbit/s 等。例如 4 * 1010 bit/s 的數據率就記爲 40 Gbit/s(但實際上是4*210bit/s)。
  • 速率往往是指額定速率或標稱速率,非實際運行速率。
2.1.2 帶寬

兩種不同意義:

  • “帶寬”(bandwidth) 在頻域上是指信號具有的頻帶寬度,其單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

  • “帶寬”(bandwidth) 在時間域是指單位時間通過的數據量,即在單位時間內網絡中的某信道所能通過的“最高數據率”。單位是 bit/s ,即 “比特每秒”。

      在“帶寬”的上述兩種表述中,前者爲頻域稱謂,而後者爲時域稱謂,
      其本質是相同的。
      也就是說,一條通信鏈路的“帶寬”越寬,其所能傳輸的“最高數據率”也越高。
    

※數字信號流隨時間的變化
在時間軸上信號的寬度隨帶寬的增大而變窄。

計算機網絡類別與性能

2.1.3 吞吐量
  • 吞吐量 (throughput) 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絡(或信道接口)的數據量。
  • 吞吐量更經常地用於對現實世界中的網絡的一種測量,以便知道實際上到底有多少數據量能夠通過網絡
  • 吞吐量受網絡的帶寬或網絡的額定速率的限制。
2.1.4 時延
  • 時延 (delay 或 latency) 是指數據(一個報文或分組,甚至比特)從網絡(或鏈路)的一端傳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時間。
  • 有時也稱爲延遲遲延
  • 網絡中的時延由以下幾個不同的部分組成:
    1. 發送時延
    2. 傳播時延
    3. 處理時延
    4. 排隊時延
2.1.4.1 發送時延
  • 也稱爲傳輸時延
  • 發送數據時,數據幀從結點進入到傳輸媒體所需要的時間。
  • 也就是從發送數據幀的第一個比特算起,到該幀的最後一個比特發送完畢所需的時間。
    計算機網絡類別與性能
2.1.4.2 處理時延
  • 電磁波在信道中需要傳播一定的距離而花費的時間。
  • 發送時延與傳播時延有本質上的不同
  • 信號發送速率和信號在信道上的傳播速率完全不同的概念。
    計算機網絡類別與性能
2.1.4.3 處理時延
  • 主機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組時,爲處理分組(例如分析首部、提取數據、差錯檢驗或查找路由)所花費的時間。
2.1.4.4 排隊時延
  • 分組在路由器輸入輸出隊列中排隊等待處理所經歷的時延。
  • 排隊時延的長短往往取決於網絡中當時的通信量
2.1.4.5 四種時延產生的地方

計算機網絡類別與性能
計算機網絡類別與性能
※概念問題

  • 對於高速網絡鏈路,我們提高的僅僅是數據的發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鏈路上的傳播速率。
  • 提高鏈路帶寬減小了數據的發送時延。
  • 速度的基本單位爲m/s;速率的單位爲b/s,它們是不同的。
  • 對速度來說,電磁波和光波在某一種傳輸媒體中速度是固定值。所以不存在“在高速鏈路(或高帶寬鏈路)上,比特會傳送得更快些” 這種說法。
2.1.5 時延帶寬積
  • 鏈路的時延帶寬積又稱爲以比特爲單位的鏈路長度

計算機網絡類別與性能

2.1.6 往返時間
  • 互聯網上的信息不僅僅單方向傳輸,而是雙向交互的。因此,有時很需要知道雙向交互一次所需的時間。
  • 往返時間表示從發送方發送數據開始,到發送方收到來自接收方的確認,總共經歷的時間。
  • 在互聯網中,往返時間還包括各中間結點的處理時延、排隊時延以及轉發數據時的發送時延。
  • 當使用衛星通信時,往返時間 RTT 相對較長,是很重要的一個性能指標
2.1.7 利用率
  • 分爲信道利用率網絡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指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幾(目前技術水平是達不到百分之幾十的)的時間是被利用的(有數據通過)。完全空閒的信道的利用率是零。
  • 網絡利用率則是全網絡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權平均值。
  • 信道利用率並非越高越好。當某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時,該信道引起的時延也就迅速增加
2.1.8 時延與網絡利用率的關係
  • 根據排隊論的理論,當某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時,該信道引起的時延也就迅速增加。

若令 D0 表示網絡空閒時的時延,D 表示網絡當前的時延,則在適當的假定條件下,可以用下面的簡單公式表示 D 和 D0之間的關係:
計算機網絡類別與性能

  • 當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時,該信道引起的時延迅速增加。

計算機網絡類別與性能

2.2 計算機網絡的非性能指標

一些非性能特徵也很重要。它們與前面介紹的性能指標有很大的關係。主要包括:

  • 費用
  • 質量
  • 標準化
  • 可靠性
  • 可擴展性和可升級性
  • 易於管理和維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