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養成哪些上網習慣可以避免個人隱私泄露?請收好這份《個人隱私信息安全指導清單》

有同學詢問陳老師:


在目前大數據時代,應該養成哪些良好的上網習慣,才能夠避免自己的個人隱私遭受泄露?


這裏我就精簡一些,提供這份《個人隱私信息安全指導清單》,方便大家快速上手。本清單主要分爲上網安全、社交安全、密碼安全、支付安全、數據安全 5 個部分( 後續再持續更新 ),內容如下 =>


《個人隱私信息安全指導清單》v1版 by @拼客學院陳鑫傑


第 1 部分 上網安全

  • 不要點陌生鏈接;

  • 不要掃陌生二維碼;

  • 不要連陌生WiFi;

  • 不要下第三方app/軟件;

  • 不要“越獄”;

  • 不要裸奔(手機電腦安裝安全軟件);

  • 要用 “微屁恩” 進行加密傳輸;

  • 要開啓瀏覽器攔截插件(Adblock);

  • 要小心各種彈框頁面,謹防釣魚網站;

  • 要定期對手機和電腦進行安全監測(殺毒打補丁更新系統)。

第 2 部分 社交安全

  • 不要曬個人證件照和票據(身份證、學生證、飛機票、快遞票...);

  • 不要曬原圖和地理標記;

  • 要有社交小號(用來授權一些第三方網站使用)。

第 3 部分 密碼安全

  • 要採用包括數字、字母、特殊字符組成;

  • 要採用多個密碼在不同網站,防止一個泄露全盤泄露;

  • 要定期修改密碼;

  • 要有三個安全等級的個人密碼體系:

    • 入門等級主要用於娛樂與資訊,例如 password/12345678

    • 中等等級主要用於學習與工作,例如 P@ssw@rD123

    • 最高等級主要用於銀行與支付,例如 p@sswOrD123*()&

第 4 部分 支付安全

  • 不要在陌生網絡下轉賬;

  • 網銀轉賬要開啓二次認證,例如支付密碼+手機驗證碼;

  • 手機轉賬要在官方app操作,電腦轉賬在官網要有https標記下操作;

  • 電話熟人轉賬,要多方打聽確認,假冒公檢法、警察局、親朋好友等越來越多。

第 5 部分 數據安全

  • [防丟]多個硬盤本地備份,部分數據雲端備份;

  • [加密]核心敏感數據開啓磁盤加密,例如PGP軟件;

  • [防泄]重要文件加密再分享,防止泄露,可捆綁電腦打開。


本文正式結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