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MVP最小閉環

MVP最小閉環

MVP之所以能成爲最小閉環,一定是經過化繁爲簡的過程。繁,是在每個流程上窮舉過無數種可能,要達到這個效果,又需要查閱大量信息,諮詢大量專業人士。簡,是經過分析每種可能的利弊,最後不斷刪減得出的結果。我們當然要考慮完成閉環所需的時間,只是比時間更重要的因素是,刪減後的結果是你要的業務最小閉環嗎?

只看皮相,不究內裏,終會活成糊塗人。

以下內容均爲參考鏈接處文章,學習後整理的,作爲個人學習筆記。
如有興趣,可直接查看參考鏈接原文。侵刪!


這個最小閉環是炎大神提到的高級的東東。在關於思維啥的文章中略帶提到了這個。

感覺是個好東東,需要單獨好好研究一下。

以下內容,只是爲了瞭解什麼是MVP,以及使用它的栗子,由於這東東的說法版本很多,畢竟這是一種思維模式,在不同職業,不同需求,不同的人 得出的結果也都不一樣,這裏做個整理,與我個人的看法。


什麼是MVP

百度:Minimum Viable Product – 最簡化可實行產品。 MVP是一種產品理論,這個概念聽起來複雜,不過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是一部電影的劇情大綱,或是一部漫畫的角色介紹。它的重點就是製作的成本要極低,但是卻能展示最終產品的主要特色。

MVP通過輕度的開發投入(最小的人力和資金),先驗證市場,以最小的代價去試錯,根據用戶反映實時調整。

img

"最小":就是投入足夠小,成本足夠低

"可行":再小的試錯方式,都要保證走完最小的業務流程,在一個小的場景下,形成小閉環。


誤解的地方

在一些實操過程中, 最小化產品的定義沒有被正確理解 ——很多人只是把它當成一個時髦詞,或者直接曲解成是產品上線的1.0版本。

MVP就是邊驗證邊學習,它應該完全以用戶問題爲中心,而不是以解決方案爲中心。 因爲用戶不關心你的解決方案,就算你的方案有趣又好玩,與他也不直接相關。所以首先我們要明確“MVP”的定義。

所謂最小化可用產品,是讓開發團隊用最小的代價實現一個產品,以此最大程度上了解和驗證對用戶問題的解決程度

這裏最爲重要的點在於瞭解和驗證,而非其他,甚至這個產品本身就只是個假的頁面。

即使是MVP,也是有成本的,不代表沒有成本,只是比較小而已,但是累計多了,也是不小的成本。

但是有時候,市場可能不會有太多的時間給你去試錯,窗口期可能很短,這就是商業現實的殘酷性。
也是很多時候,對於需求主導的項目無法使用MVP的很大原因。


栗子1

假設你需要寄一百封信,每一份信都需要寫地址、貼郵票、裝信、縫合,怎麼做是最快的。你或許想到拆分流程,先寫好一百個地址,再貼一百張郵票,以此類推。這樣的效率的確很快,但要我說,以貼完一封再貼另一封,這樣的速度是最快的。爲什麼呢?

因爲你擁有最及時的反饋,一旦有問題,你可以立馬察覺,立馬糾正,而如果你採取拆分流程的方法,當你最後一步縫合信封的時候才發現郵票貼錯了,那就等於一百封信都錯了,於是得重來,那將是一場噩夢。

以一封信爲最小單位,而不是拆分流程,及時找到問題,及時解決,這就是最小閉環。


MVP中的核心:反饋循環

MVP作爲最小可行的版本,是爲了以最小的代價去試錯,並邊驗證邊學習,然後快速迭代。而這些所依賴的則就是反饋循環

img

就像這個樣子,【構建:開發,創建項目,測量:用戶使用情況等,學習:迭代調整更新項目】“開發MVP-通過用戶驗證”是創造好產品的第一步。接下來就是用“構建-測量-學習”的方式,在限量測試或者正式運營中,對產品進行循環迭代。

作爲產品的創造者,你可以是驕傲的、品位非凡的、目光長遠的,但請不要忘記,在產品的成長旅程中,你的用戶始終是旅程的重要部分。沒有人用的話,弄的好也是個垃圾╮(╯_╰)╭

可以類比一下,程序員最快的學習方式是什麼:coding。就是試錯,反饋,調整,試錯。。。
【由於代碼運行是及時反饋的,這一次循環的時間非常的少。所以可以在很短的時間高速迭代,學習效率那是灰常的高的 []( ̄▽ ̄)* 】


栗子2

假設你現在創業,你的產品目標是——有史以來最好的甜甜圈!

產品團隊用最快的速度幹了一張原型圖,程序工程師快速吐出一團代碼,編譯工程師把原型圖和代碼揉成麪糰扔進鍋裏炸熟,開發出了一套味道普通的甜甜圈——這就是你們第一個最小化可用產品。能吃,能用 (謎之作用) ,但可能還不是有史以來最好的甜甜圈。這時候,你的產品團隊就要抓緊時間,問用戶一些問題。比如說:

你們覺得這款甜甜圈哪最好?
如果你可以選擇加配料,你會加哪些?
你喜歡什麼甜甜圈造型?切開的還是一體的?金黃炸透的還是脆嫩相間的?

……

有了這些通過種子用戶得到的驗證結果,產品團隊精神大振,立馬操刀做了一套更好的甜甜圈。根據用戶的反饋,產品團隊總結出了不少實施細節:

在一些特定情況下,用戶會喜歡加一些七彩糖珠;
一些特定的市場和特定的用戶更喜歡巧克力甜甜圈;
如果是海外用戶,他們可能更喜歡草莓甜甜圈。

栗子3:

比如說,有一個手電筒工具軟件,第一版做出來就需要實現:能快速打開,能亮。解決了基本的需求,這個思路不就是MVP嗎?用戶有需求的時候,第一反應是先實現我這個需求,使用了之後,才發現,這個電燈不能調節亮度啊,於是手電筒工具的開發者就增加了調節亮度的功能,然後不斷的迭代,最終變爲一個萬能手電筒。

如果不採用MVP的設計思想,產品經理,不可能只是憑腦子就做出來一個萬能手電筒。好的軟件,不都是靠產品設計+用戶反饋才累積出來的嗎?


必要性分析

知乎的提問:
這幾年,MVP(最小可行化產品)在互聯網產品界,似乎被奉爲經典。
但我之所以這麼提問,是因爲突然想起兩位名人的話:
喬布斯:用戶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亨利福特:如果我最初問消費者他們想要什麼,他們會告訴我要一匹更快的馬,而不是汽車。

所以,如果是一個全新的產品,用戶其實並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就算原本產品理念很出色,但MVP作爲一個不成熟的產品,冒然呈現給消費者,可能帶來的數據反饋是極其不理想的。
那MVP還有意義嗎?我們真的需要去做MVP嗎?

如果是以全新的產品進行分析的話,用戶不瞭解自己的需求點的情況下。要考慮的就不是這個產品是否成熟,而是控制成本和控制風險啊!!!

是必須要做MVP。否則你準備一開始就把產品做到10.0再上線麼?產品都是不斷堆砌不斷優化而來的,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MVP 肯定不是必要的,不乏有大量商業在早期並沒有什麼 MVP。

但 MVP 絕對是成本與風險控制的最佳手段。

做一年才發現這個產品滿足不了用戶的需求,或者市場需求量很小,這是早期產品絕對存在的風險。推倒重來重新做,又要花費很多時間和金錢,這是成本。

想不犯錯,要麼運氣很好,要麼只能通過科學的方式來規避錯誤,提前發現道路上的陷阱。


MVP與完整項目對比

完整項目:

  • 試錯的成本高【全功能開發消耗太多,週期太長,一旦出差錯,就沒法回頭,補救代價大】
  • 試錯的週期長【無法更快的跟上市場的變化】

MVP:

  • 成本低,週期短。甚至不一定要立項開發。
  • 你並不一定真正懂用戶的需求,很多時候,只是“你以爲”罷了。
  • 你並不知道市場的大小和未來走向。
  • 驗證的的目標要明確,不一定非得是實際的開發產品。

栗子4:

以一個簡單的資訊客戶端App作爲案例,大體來做個時間成本評估吧。

第一階段:需求初步確定。 至少3天

第二階段:從需求到產品原型 原型圖,改幾次,5天

第三階段:產品原型到UI設計稿 UI確定風格,設計,調整,定稿 7天

第四階段:從設計稿到能跑起來的程序 前端後端服務器,框架設計,第一版本,測試,修改,文檔。最快一個月。不改需求的情況。

總體投入:

1.最少10萬左右的錢

2.半年以上的時間

如果這個時候,產品投入到市場,發現效果不好,不是用戶需要的,或者需要的用戶很少,那麼問題就大了。

這個APP如果是做MVP,小杭我個人的想法:

  • 確定核心需求內容
  • 已H5的形式直接製作demo,甚至只是貼圖【與產品,設計一同】
  • 已H5APP的形式發佈,內容甚至都是靜態隨機或公共數據接口的。
  • 看看下載使用的情況。

以上的情況所花費的時間,人力等成本都是不高的。

之後H5的內容轉向小程序端進行開發,APP後續驗證項目成立再開始開發。

栗子4,的完整開發的花費是很高的。辣麼MVP呢?以上我個人的想法還是很片面的,畢竟作爲程序員我也只能想到這麼多了 ε=(´ο`*)))唉

栗子5:

看看就好,這個我也看不懂

典型代表爲生產銷售集一體的企業,其進銷存的基本業務流程,主要表現爲物料的採購(進)—>入庫(存)—>領料加工—>產品入庫(存)—>銷售(銷)的動態過程。

這兩種類型,基本可囊括現階段各種企業類型的進銷存產品的業務流程,但私以爲仍不夠簡潔。細心對比業務流程,兩者是具有共性通用的流程,在對物料加工的流程歸納到庫存管理當中後,即可再度簡化爲「進-存-銷」流程(見圖)。

img

本業務流程圖,適用且通用於任何企業一,甚至是周邊的一家超市,一家夫妻店。

完整的進銷存產品功能模塊,一般涉及基礎數據和業務數據兩大方面的數據結構,涵括採購,庫存(含生產加工),銷售,結算在內的四大模塊的業務流程化定製,解決供應鏈的問題。

img

看看圖就可以了,對比一下,意思一下就可以了的。

辣麼,下面看看常用的MVP方法吧,應該可以比較容易看出來,成本差在哪裏了。


MVP的方法

重點:不一定非得是實際的開發產品

這些大多是產品方向的MVP,作爲程序員,做個DEMO,做個靜態頁面試試,做個假的app啥的纔是我們的MVP

作爲程序員對項目的看法;
【不做爲產品方向的觀點】

【X】表示我認爲不適用的方法
【√】表示我認爲推薦使用的方法

1.問身邊的人 【X】

準備好問題,詢問身邊的人,看是否有需求。如果有30個以上的人,有需求,那麼就可以考慮進行下一步的產品試驗工作。樣本量不能太少,一兩個人的需求,容易矇蔽我們的眼睛。

2.A/B測試【√】

在產品方向不明確的時候,可以做兩個甚至多個分支出來,讓部分用戶選擇體驗,也就是灰度測試。然後分析數據,做出決策。

3.衆籌網站 【X】

利用衆籌網,國內像京東衆籌、淘寶衆籌等,將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放在網站上,有沒有人給你砸錢,就知道有沒有需求了。

4.功能入口【√】

在現有的功能頁面裏面,增加一個並未開發的功能,但是提供一個入口。然後統計用戶點擊的比例,進行分析判斷。當然,點擊的時候,給用戶一個友好的提示,也是很有必要的。

**5.微信公衆號、博客等社交媒體 **【X】

利用公衆號、博客等,寫明自己的想法,收集用戶的反饋。不過前提是,你已經有一定的流量了。否則樣本用戶太少,可能沒有什麼效果,達不到目標。

6.做個Demo 【√】

自己做個小Demo,尤其是有編程能力的人,是一個不錯的方式。如果不具備開發能力,可以畫出設計稿,不開發成產品。只需要在手機或者電腦上,能演示,能讓人大體瞭解和體驗,也是可以的。關鍵是收集用戶反饋。

7.問卷調查 【X】

可以用問卷的形式,電子的或者紙質的都行,讓用戶做選擇,然後根據數據,進行進一步的工作。

8.視頻 【X】

如果你善於做視頻,可以將產品的預期功能或者想法做成視頻,然後放到視頻網站上或者網站上,看有沒有人跟你互動,有沒有足夠的瀏覽量,有沒有人過來註冊你的網站。

另外需要注意的地方:

真實性:獲取到的反饋信息,必須是真實的。

有反饋:一個方案,一定要有反饋指標。

樣本量:採集的樣本要到一定量級,否則僅僅一兩個人的需求,未必能形成市場,支撐起一家公司。當然樣本是越多越好,自己根據實際情況做確定。


栗子6: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5980175/answer/627932464 有哪些MVP案例(產品開發最小化)? 灰常有借鑑價值 ,做個假的產品,收工後續操作就行了 哈哈啊啊


栗子7:

再舉些最小閉環的例子。我不喜歡看長篇小說,因爲太長了,看一部小說得花一個星期甚至更久,但我卻很喜歡看短片或者幾百字的文章,因爲幾分鐘內就可以看完,看完還能有收穫。再比如,最近抖音很火,其中一個原因是,抖音具有最小閉環的特性,它不像電視據那樣冗長,內容也通俗易懂,你可以在短短幾秒鐘得到滿足。

最小閉環的特點是:時間短,反饋快。這對於長期學習來說是不利的,因爲有時人的進步很緩慢,緩慢到自己懷疑自己的付出。 【這不是跟寫代碼一樣嗎 哈哈哈哈 超級及時的反饋】


最後想法

MVP,學習最小閉環,項目最小閉環,好像還有個認知最小閉環的樣子【太高級,延後學習】。

可以用到很多的地方,無論是哪個行業,職位,都可以學習一下。作爲控制陳本,控制風險,提高效率等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項目MVP方面,小公司可能會遇到的情況是:需求,反饋,成本,都不是產品經理決定的,這就很尷尬了 .

而作爲普通的程序員,好像,額。。。。沒有啥是我能決定的。 (╯‵□′)╯︵┻━┻

ε=(´ο`*)))唉


資料


2020-02-29 小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