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結構與算法--雙向鏈表和雙向循環鏈表

1. 雙向鏈表

1.1  概念

雙向鏈表顧名思義,就是鏈表由單向的鏈變成了雙向鏈。 使用這種數據結構,可以不再拘束於單鏈表的單向創建於遍歷等操作,大大減少了在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在單鏈表中,每個結點有一個數據域,還有一個指針域,數據域用來存儲相關數據,而指針域則負責鏈表之間的“聯繫”。 而在雙向鏈表中,每個需要有兩個指針域,一個負責向後連接,一個負責向前連接。

一般在創建雙線鏈表時,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是否添加一個頭結點來指向首元節點。添加頭節點時,在對雙向鏈接做插入刪除等一列操作時,不需要考慮首元節點的特殊情況。

非空的雙向鏈表帶頭結點:

非空的雙向鏈表不帶頭結點:

1.2  雙向鏈接的表結構

#define ERROR 0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OK 1


#define MAXSIZE 20 /* 存儲空間初始分配量 */

typedef int Status;/* Status是函數的類型,其值是函數結果狀態代碼,如OK等 */
typedef int ElemType;/* ElemType類型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這裏假設爲int */

//定義節點
typedef struct Node {
    ElemType data;        // s數據域
    struct Node *prior;   // 向前的指針
    struct Node *next;    // 向後的指針
}Node;

typedef struct Node * LinkList;

1.2  雙向鏈接的創建和打印

在創建雙向鏈表時,初始化一個頭節點來標誌鏈表的信息,代碼如下:

// 創建
Status creatLinkList(LinkList *L) {
    // *L 指向頭結點
    *L = (LinkList)malloc(sizeof(Node));
    if (*L == NULL) return ERROR;
    
    (*L)->prior = NULL;
    (*L)->data  = -1;   // 設置一個特殊值
    (*L)->next  = NULL;
    return OK;
}
//遍歷
void show(LinkList L){
    // 由頭結點L 找到首元節點
    LinkList temp = L->next;
    if (temp == NULL) {
        printf("打印的雙向鏈表爲空!\n");
        return;
    }
    
    while (temp) {
        printf("%d  ",temp->data);
        temp = temp->next;
    }
    printf("\n");
}

1.3  雙向鏈接的插入

關鍵步驟:

    1. 找到插入位置B節點的前一個節點p
    2. 創建新節點 temp,將C節點的 next 指向 p 的 next
    3. 將 p 的 next,即插入位置的 B 的 prior 指向 temp
    4. 將 p->next 更新成新創建的temp
    5. 將新創建的 temp 的前驅 prior 指向 p

Status ListInsert(LinkList *L, int i, ElemType data){
    
    //1. 插入的位置不合法 爲0或者爲負數
    if(i < 1) return ERROR;
    
    //2. 新建節點
    LinkList temp = (LinkList)malloc(sizeof(Node));
    temp->data = data;
    temp->prior = NULL;
    temp->next = NULL;
    
    //3.將p指向頭結點!
    LinkList p = *L;
    
    //4. 找到插入位置i之前的結點
    for(int j = 1; j < i && p;j++)
        p = p->next;
    
    //5. 如果插入的位置超過鏈表本身的長度
    if(p == NULL){
       printf("插入的位置超過鏈表本身的長度!\n");
       return  ERROR;
    }
    
    //6. 判斷插入位置是否爲鏈表尾部;  
    // 因爲有頭節點,所以對插入位置爲1時,不用進行特殊處理
    if (p->next == NULL) {
        p->next = temp;
        temp->prior = p;
    }else
    {
        //1️⃣ 將p->next 結點的前驅prior = temp
        p->next->prior = temp;
        //2️⃣ 將temp->next 指向原來的p->next
        temp->next = p->next;
        //3️⃣ p->next 更新成新創建的temp
        p->next = temp;
        //4️⃣ 新創建的temp前驅 = p
        temp->prior = p;
    }

    return OK;
}

1.4  雙向鏈接的刪除

 1>  刪除指定位置上的結點

關鍵步驟:

    1.找到刪除位置的前一個節點 p,
    2.創建臨時指針delTemp 指向要刪除的結點,並將要刪除的結點的data 賦值給*e,帶回
    3.將 p 的 next 指向被刪除節點的 next
    4.將被刪除節點的 next 的 prior 指向 p
    5.釋放被刪除的節點

代碼:

Status ListDelete(LinkList *L, int i, ElemType *e){
    
    int k = 1;
    LinkList p = (*L);
    
    //1.判斷雙向鏈表是否爲空,如果爲空則返回ERROR;
    if (*L == NULL) return ERROR;

    //2. 將指針p移動到刪除元素位置前一個
    while (k < i && p != NULL) {
        p = p->next;
        k++;
    }
    
    //3.如果k>i 或者 p == NULL 則返回ERROR
    if (k>i || p == NULL) {
        return  ERROR;
    }
    
    //4.創建臨時指針delTemp 指向要刪除的結點,並將要刪除的結點的data 賦值給*e,帶回到main函數
    LinkList delTemp = p->next;
    *e = delTemp->data;
    
    //5. p->next 等於要刪除的結點的下一個結點
    p->next = delTemp->next;
    
    //6. 判斷被刪除結點的下一個結點不爲空,則將將要刪除的下一個結點的前驅指針賦值p;
    if (delTemp->next != NULL) {
        delTemp->next->prior = p;
    }
    //7.刪除delTemp結點
    free(delTemp);
    
    return OK;
    
}
 2>  刪除指定指定的元素

關鍵步驟:

    1.遍歷雙向循環鏈表
    2.判斷當前節點 p 的 data 是否等於指定的元素,相等,則p 爲被刪除的節點
    3.將刪除節點 p 的 prior 指向 p 的 next
    4.被刪除結點 p 的後繼結點的前驅指針指向p 的 prior
    5.釋放被刪除的節點

代碼:

Status LinkListDeletVAL(LinkList *L, int data){
    
    LinkList p = *L;
    
    //1.遍歷雙向循環鏈表
    while (p) {
        //2.判斷當前結點的數據域和data是否相等,若相等則刪除該結點
        if (p->data == data) {
            
            //將刪除節點 p 的 prior 指向 p 的 next
            p->prior->next = p->next;
            //被刪除結點 p 的後繼結點的前驅指針指向p 的 prior
            if(p->next != NULL){
                p->next->prior = p->prior;
            }
            //釋放被刪除結點p
            free(p);
            //退出循環
            break;
        }
        //沒有找到該結點,則繼續移動指針p
        p = p->next;
    }
    return OK;
    
}

1.5  雙向鏈接的元素查找和更新

 1>  元素查找

關鍵步驟:

    1.創建變量i,記錄位置,然後開始遍歷雙向循環鏈表
    2.判斷當前節點 p 的 data 是否等於指定的元素,
    3.相等,記錄位置,並返回
    4.不相等,i++, p = p->next
    5.遍歷完成而沒查找到,則返回-1,代表沒有該元素

代碼:

int selectElem(LinkList L,ElemType elem){
    
    LinkList p = L->next;
    // 創建變量i,記錄位置
    int i = 1;
    while (p) {
        // 判斷當前節點 p 的 data 是否等於指定的元素,
        if (p->data == elem) {
            // 相等,記錄位置,並返回
            return i;
        }
        // 不相等,i++, p = p->next
        i++;
        p = p->next;
    }
    // 返回-1,代表沒有該元素
    return  -1;
}
 2>  節點更新

關鍵步驟:

    1.定義變量 p,指向首元節點,
    2.遍歷找到要更新元素的節點
    3.更新元素

代碼:

Status replaceLinkList(LinkList *L,int index,ElemType newElem){
    // 定義變量 p,指向首元節點,
    LinkList p = (*L)->next;
    // 遍歷找到要更新元素的節點
    for (int i = 1; i < index; i++) {
        p = p->next;
    }
    // 更新元素
    p->data = newElem;
    return OK;
}

2. 雙向循環鏈表

2.1  概念

雙向循環鏈表(默認有一個頭結點作爲輔助節點) 的節點和 雙向鏈表 的節點是一樣的。唯一的不同是,雙向循環鏈表 的最後一個節點的後繼指向頭結點,頭節點的前驅指向尾結點。

循環結束的條件是:

  • 雙向循環鏈表:節點的後繼不等於頭結點,即:p-next != *L
  • 雙向鏈表:尾節點的後繼不等於 NULL,即:p-next != NULL

2.2  雙向循環鏈表的創建和遍歷

 1>  創建

在創建雙向循環鏈表時基本和雙向鏈表的創建一樣,初始化一個頭節點來標誌鏈表的信息,不同的是雙向循環鏈表next指向自己。

代碼如下:

//創建
Status creatLinkList(LinkList *L){
    
    *L = (LinkList)malloc(sizeof(Node));
    if (*L == NULL) {
        return ERROR;
    }
    (*L)->next = (*L);
    (*L)->prior = (*L);
    (*L)->data  = -1;   // 設置一個特殊值
    
    return OK;
   
}
//遍歷
Status show(LinkList L){
    
    if (L == NULL) {
        printf("打印的雙向循環鏈表爲空!\n\n");
        return ERROR;
    }
    printf("雙向循環鏈表內容:  ");
    
    LinkList p = L->next;
    while (p != L) {

        printf("%d  ",p->data);
        p = p->next;
    }
    printf("\n\n");
    return OK;
}

2.3  雙向循環鏈表的插入

主要步驟:

    1.創建新節點 temp,對 temp 的數據域賦值,
    2.找到插入位置的前一個節點 p 
    3.將新節點 temp 的 prior 指向 p
    4.將新節點 temp 的 next,指向 p 的 next
    5.將 p 的 next 指向新節點 temp
    6.判斷 temp 是不是最後一個節點。是,則頭節點的 prior 指向 temp;
      不是,則temp節點的下一個結點的前驅指向 temp 結點

代碼:

Status ListInsert(LinkList *L, int index, ElemType e){
   
    //1. 創建指針p,指向雙向鏈表頭
    LinkList p = (*L);
    int i = 1;
    
    //2.雙向循環鏈表爲空,則返回error
    if(*L == NULL) return ERROR;
   
    //3.找到插入前一個位置上的結點p
    while (i < index && p->next != *L) {
        p = p->next;
        i++;
    }
    
    //4.如果i>index 則返回error
    if (i > index)  return ERROR;
    
    //5.創建新結點temp
    LinkList temp = (LinkList)malloc(sizeof(Node));
    
    //6.temp 結點爲空,則返回error
    if (temp == NULL) return ERROR;
    
    //7.將生成的新結點temp數據域賦值e.
    temp->data = e;
    
    //8.將結點temp 的前驅結點爲p;
    temp->prior = p;
    //9.temp的後繼結點指向p->next;
    temp->next = p->next;
    //10.p的後繼結點爲新結點temp;
    p->next = temp;
    
    //11. temp 是不是最後一個節點。
    if (*L != temp->next) {
        
        //不是,則temp節點的下一個結點的前驅指向 temp 結點
        temp->next->prior = temp;
    }else{
        // 是,則頭節點的 prior 指向 temp;
        (*L)->prior = temp;
        
    }
    
    return OK;
}

2.4  雙向循環鏈表的刪除

主要步驟:

    1.判斷是否刪除到只剩頭結點,是,直接置空
    2.找到要刪除的節點 p,並將 data 賦值給參數傳回被刪除的data
    3.修改被刪除結點的前驅結點的後繼指針,即:將 p 的 prior 的 next 指向 p 的 next
    4.修改被刪除結點的後繼結點的前驅指針,即:將 p 的 next 的 prior 指向 p 的 prior
    5.釋放刪除的節點


代碼:

Status LinkListDelete(LinkList *L,int index,ElemType *e){
    
    int i = 1;
    LinkList temp = (*L)->next;
    
    if (*L == NULL) {
        return  ERROR;
    }
    
    // 如果刪除到只剩下首元結點了,則直接將*L置空;
    if(temp->next == *L){
        free(*L);
        (*L) = NULL;
        return OK;
    }
    
    // 找到要刪除的結點
    while (i < index) {
        temp = temp->next;
        i++;
    }

    // 給e賦值要刪除結點的數據域
    *e = temp->data;
    
    // 修改被刪除結點的前驅結點的後繼指針 
    temp->prior->next = temp->next;
    // 修改被刪除結點的後繼結點的前驅指針 
    temp->next->prior = temp->prior;
    // 刪除結點temp
    free(temp);
    return OK;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