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工作的一點感想 - 從面試的2位大齡程序員想到的

首先說明一下,我不是標題黨,這裏的大齡是媒體提到的“35歲的坎”,首選強調一下,我個人對年齡無任何偏見,我自己本身也是奔四的人了,也給奔四的人發過不少的offer,這裏也只代表我的一家之言,大家輕點拍。

前年跟去年我分別面試過兩位候選人,讓我印象深刻,兩位候選人都有一些公共點,比如畢業學校都很好(211),工作經驗豐富,工作時間很長(廢話,大齡的肯定工作時間長了),35左右,之前的收入都很可觀,但最後因爲種種原因我沒法給這個offer,今天想就這兩位候選人的情況來談一談我的看法。

先談談兩位候選人的情況(這裏隱去細節)

    候選人A在一家跨國公司(韓國的TOP1,暫且稱S公司)工作,主要從事智能家電相關的研發,績效也很好,但因爲公司運營策略的變更, 所負責的產品線遷到其他東南亞的國家,所以候選人就離開了,候選人其他各方面都比較優秀,但要命的是過年幾乎10年都是在S公司proprietary的系統上做開發,這個系統只有S公司自己用,而當下的一些主流的系統Linux,Anroid,iOS, WINs, RTOS都一無所知,這意味着如果招進來要手把手從頭教,我不否認有的候選人可能會學的比較快,但更多的可能是,年齡越大,學習的激情會下降,這個是毋庸置疑的,最後還是選擇了放棄

   候選人B也是在一家跨國公司(日本的知名公司,全球500強,暫且稱P公司)工作,從事開發的產品跟我們在做的一樣,應該說是契合度蠻高的,但聊下來不是那麼回事。首先候選人出來找工作的原因是P公司在中國大陸的業務受到競爭對手的挑戰,幾乎降爲0,候選人所在的團隊由幾十人銳減到只有2~3人,並且都轉崗在處理一些工廠的事情,那我可能會想其他人都走了爲何你還沒走?第二是,從溝通的過程中得知,候選人在過去10年所做的工作都是以爲非常“外圍的工作”,爲啥這樣說呢?這裏以候選人做的產品爲例,核心的模塊都是來自日本,並且對候選人都是封閉的,候選人只能依據中國市場的需求,調用這些API實現規格要求的功能,但這些功能背後所涉及的核心技術一無所知,如果Core API無法滿足要求,那就把需求發給日本方面,日本方面做好了再發回來。如此重複再多,經驗也得不到提升,雖然收入不錯,但等於是溫水煮青蛙。候選人日語不錯,但我們需要的是英語。

結合這兩個case,我想談談我個人的一點想法。

1. 在任何一家公司,一定要確保自己做的事情跟公司的KPI相關,確保自己能涉及到核心的技術。

2. 選擇好自己的發展方向跟平臺,最好這個平臺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因爲封閉的有可能路越走越窄,開放的路會比較多

3. 技術永遠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到了一定的時候可能會轉向技術管理崗位,但技術一定不要丟

4. 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選擇永遠是對的,所以永遠保持學習的熱情,不斷的給自己充電,這個是以不變應萬變的不二法門,充電可以是專業前沿技術,管理技能,甚至是語言等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