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性能測試10大誤區-loadrunner入門,初級,精通

這是我看到別人的一篇2015年的文章,寫的非常好轉載一下,這篇文章loadrunner入門,初級,精通都合適,早看早受益
原文鏈接:
http://www.51testing.com/html/21/562021-3569506.html

以下是原文內容:
曾經我們幫助客戶進行軟件性能測試的時候,客戶不解的問,不是必須通過功能測試後纔可以測試性能嗎?可能有很多人會存在這樣的疑問,在這裏,我們的多位專家根據多年經驗總結出性能測試的10大誤區,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誤區1:應用程序必須通過功能測試後纔可以測試性能。

應該儘早的進行性能測試。性能測試可以發生在各個測試階段中,即使是在單元層,一個單獨模塊的性能也可以使用白盒測試來進行評估,然而,只有當整個系統的所有成分都集成到一起後,才能檢查一個系統的真正性能。

性能測試從早開始,完成一個小模塊,對小模塊的接口進行性能測試,一般耗費資源很少,但可以防止問題在項目最後出現,花費很大的精力去修改。

而有些資料中提到的:在系統代碼開發和功能測試完成之後,進行性能測試的說法,是爲了檢查系統整體性能的做法。一般經常出現在驗收性能測試中。

誤區2:軟件性能測試要向功能測試一樣,覆蓋到所有功能。

性 能測試的主要目的是爲了系統調優。不可能對所有的系統功能都進行性能測試。在測試設計時需要結合當時的實際系統,先分析軟件可能存在的瓶頸,此時可依據 80/20原則分析:對系統資源的利用、數據大量傳輸、數據轉換、用戶使用頻率、邏輯複雜度等進行分析,選擇要執行的功能和場景,再依次制定性能測試的方 案。

誤區3:系統吞吐率隨着併發量增加而增加。

隨着併發量的增加吞吐率並不是線性增長 的。併發量從小逐漸增大,開始階段吞吐率隨着併發量的增加線性變化;當併發量達到某一值時,系統處理能力趨於飽和(也可能某一硬件條件達到臨界值),此時 再逐漸增大併發,會有一些請求處於等待狀態,所以響應時間變慢,吞吐率趨於穩定;當併發量達到系統的最大處理能力後,再增加併發,系統處理能力會下降,吞 吐率也會下降,最終可能發生宕機。

誤區4:客戶給出性能指標,我們一定要想法設法達到。

根 據用戶提供的指標進行可行性分析,分析這些指標在理想狀態下是否可以達到。比如有這麼一個要求:有一臺服務器,希望能承載10000個用戶每秒 200kb的傳輸。從CPU、Disk、網卡等方面分析都是很難達到的,也是很難測試的。需要和客戶商討增加硬件配置或者通過其他途徑來解決。

誤區5:壓力測試、負載測試、容量測試等這些不同類型的測試一個一個分開來執行。

現實場景是複雜的,測試也需要儘可能的模擬負載的場景。在一個整體的系統性能測試場景中,應該包括各個類型的測試。而需要檢查某一個方面的指標或分析某個性能問題時,儘量保證場景簡單、單一、容易模擬。

誤區6:做性能測試主要就是性能測試工具的使用。

我做不好性能測試,是因爲對測試工具不熟悉;測試工具可以自動生成我所需要的報表;依靠性能測試工具就能準確定位系統瓶頸;

測試工具在測試中只能起到輔助性作用。而測試方案、測試場景的分析、問題的定位這纔是性能測試的關鍵。不要期望測試工具能夠生成你想要的東西(報表、瓶頸分析),工具只是儘可能多的提供我們分析的依據。

誤區7:在線用戶數就是併發用戶數。併發用戶數高意味着PV(頁面瀏覽量)大。

公式1:併發用戶數=最大在線用戶數*(5%~20%)
公式2:最大在線用戶數=web支持的最大連接數session過期時間/http連接保持時間
併發用戶是要與服務器產生交互的,故對服務器產生壓力,而在線的用戶的行爲不一定對服務器產生壓力
併發用戶數
用戶訪問頁面數=PV

誤區8:提高一下硬件配置就可以提高性能了,因此性能測試不重要。

隨 着軟件規模的擴大,提高硬件配置只是解決性能問題的一個基本手段。因爲如果軟件自身存在性能問題,再多的資源可能也不夠用,例如:內存泄露問題,隨着時間 的增加,內存終究會被耗盡,最後導致系統崩潰;數據庫連接等配置信息、數據庫死鎖是和硬件很難掛鉤的;算法邏輯問題導致程序緩慢。即使要提高配置,也要首 先用性能測試的方式得出哪些硬件可能存在瓶頸。
另外要考慮經濟方面原因.

誤區9:性能測試獨立於功能測試

一方面,整體性能測試的場景設計要求的系統功能非常熟悉;另一方面,功能測試可以發現性能問題,性能測試也能發現功能問題。很多性能問題時由於軟件自身功能缺陷引起的。如果應用系統功能不完善或者代碼運行效率低下,通常會帶來一些性能問題。功能測試可能會發現這些問題。
我認爲性能測試是功能測試的疊加效果,所以性能測試是包含功能測試的,只是測的時候並不偏重功能方面,性能測試是可以發現問題的,尤其是週期性的性能測試,或者是在開發階段的性能測試.

誤區10:隨便找個環境下進行一下性能測試就可以了。

做性能問題分析可以在類生產環境上進行,配置可以有些差別,但是,整體性性能測試、驗收性性能測試要儘量在用戶生產環境下進行。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及時環境再相似也不可能一模一樣,測試的目的就在於檢查問題防患未然,又不同就有死角,就有潛在的隱患.

結尾:
學無止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