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自有黃金屋系列7:讀《博世寧醫學通識講義》

最新最全的文章請關注我的微信公衆號:數據拾光者。

摘要:本篇主要是讀《博世寧醫學通識講義》。首先講了學點醫學知識的重要性;然後,分別講了一些重要的醫學知識和疾病知識;其次,講了醫生是如何治病的;接着,講了癌症、冠心病、心理疾病以及衰老產生的原因和應對建議;最後,講了下醫學道路上的六座里程碑,分別是疫苗、靜脈注射、麻醉、X射線、呼吸機和避孕藥。通過學習上述醫學知識,能讓我們面對疾病時少一點無知,多一點智慧。

 

目錄
01 學點醫學知識的重要性
02 一些重要的醫學知識
03 一些重要的疾病知識
04 醫生是如何治病的
05 幾種嚴重疾病
06 醫學道路上的六座里程碑

 

01 學點醫學知識的重要性

人這一輩子,我們可以不和任何人打交道,但是醫生除外,因爲基本上沒有哪個人可以不生病,所以學點醫學知識,能讓我們面對疾病時,少一點無知,多一點智慧。

本書《博世寧醫學通識講義》的作者博世寧是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重症醫學科也就是ICU的醫生。作爲世界上搶救危重病人的ICU,其實也是離死亡最近的地方,博世寧積累了極其豐富的醫學知識,可以幫助我們每個人。本書的副標題是“一生需要上一次醫學院”。上醫學院是不可能的了,但是學點醫學知識絕對很有必要,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醫生的想法,減少醫療知識的盲區,最重要的是借鑑醫學的智慧。所以人人都應該學點醫學知識。

 

02 一些重要的醫學知識

明確了學習醫學知識的重要性,那麼接下來咱們開始學習醫學的知識。

1. 醫學存在的意義

學習醫學知識,需要明確的第一個問題:醫學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從我們普通大衆的角度來講,醫學是讓我們免除疾病的困擾。而從醫生的角度來講,醫學是爲了讓患者活下來,並且活的有尊嚴。本書指出,醫學存在的意義是讓患者有尊嚴的活下來,生命第一。

因爲僅僅活着還不夠,我們需要有尊嚴的活下去。這裏舉幾個例子:以前先天性聾啞病人因爲聽不到,所以也就不會說,很難像正常人一樣活着;癌症晚期的病人需要時刻面臨生不如死的折磨;精神病人發病時行爲瘋狂,甚至會被捆起來。這些現象都存在着一個共性的問題,病人無法有尊嚴的活下去。後來隨着醫學不斷進步,我們通過人工耳蝸可以讓先天性聾啞的孩子聽到聲音,能聽到就能慢慢學會說話;通過手術和藥物減輕癌症病人的疼痛,讓病人更輕鬆的度過最後的時光;通過治療藥物讓精神病人迴歸生活。正因爲有了醫學,可以讓這些病人過上普通人一樣的生活,從而有尊嚴的活下去。

讓病人有尊嚴的活下去,生命第一,這是醫學存在的最終意義。

2. 疾病是怎麼出現的

人類已知的疾病有2萬6千多種,這些疾病到底是怎麼來的?疾病其實是我們人類進化過程中出現的副產物,是我們無法做到盡善盡美無奈的妥協。疾病出現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我們基因本身存在缺陷。比如糖尿病、高血壓和癌症等這些病都和基因有關係,可以說基因就決定了我們處在得病的危險當中;

然後,我們器官存在缺陷。一些疾病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爲了滿足生存進行的必要的妥協。比如因爲我們的腦容量越來越大,如果讓胎兒完全發育成熟那麼無法通過母親的產道,所以爲了生存我們選擇妥協,讓嬰兒提前出生,並且以半胚胎的形式在母體外生長。這也是爲啥小馬生下來就能跑能跳,而我們人類的嬰兒需要生下來三年才能免於懷抱的原因。再比如因爲直立行走,使我們的脊柱承受了太多的壓力,再加上還得扛一個大腦殼,讓脊柱下半部分吃力過大,所以年紀大了容易腰疼。不僅如此,直立行走讓我們肛門部位的血壓增加,得了動物界特有的疾病痔瘡;

最後,我們適應能力存在缺陷。我們身體進化的速度趕不上環境變化的速度。數百萬年的進化我們適應了飢一頓飽一頓,但是因爲生產力大幅度提升,我們過上了衣食無憂的日子。但偏偏是因爲頓頓有飯吃,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這一類文明病隨之而來。

所以說,我們的基因、器官和適應能力都存在缺陷是疾病產生的根源。

3. 醫療的本質

瞭解了疾病的來源,下面來看看醫療的本質。很多時候我們生病了去醫院,以爲是醫生治好了我們的病。其實我們的疾病並不是醫院治好的,因爲所有的醫療活動只是起到了支持的作用,最終治癒我們的是身體本身的修復能力。所以醫療的本質其實是給生命的自我修復提供必要的支持。醫院中的不管是醫生還是醫療設備,起到的作用都是支持。身體自我修復能力的強弱則和我們的免疫力強相關。

全書一直在強調我們免疫力非常重要。結合到這次新冠肺炎說明免疫力的重要性。爲什麼即使在同一架飛機裏有些人會感染新冠病毒,而有些人則安然不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的免疫力差距。

4. 醫生和患者的關係

很多人認爲醫生和患者的關係是患者花錢去購買醫生提供的治療服務的消費關係,這也是激發醫患矛盾的主要原因。其實醫療並不是消費,因爲個體差異導致治療過程和手段完全不同。最重要的是從沒聽說過患者因爲不滿意可以要求退款或者醫院有打折促銷這類的情況。

借用中國外科醫學泰斗裘法祖先生說過的一句話來形容醫患關係最爲恰當:“治療就像是過河,醫生和病人都是以彼岸爲目的,醫生揹着病人過河。但是在過程中只有一個大概路線的方向,是否有暗流與波折,是否能順利到達彼岸,什麼時候達到,誰都不知道”。所以在疾病這條湍急的河流面前,醫生和患者的關係不是利益對立的甲方和乙方,而是聯盟。

在治療的過程中,醫生憑藉專業的醫療知識具有技術優勢,掌握診斷技術,可以探究病因、提供治療方案和預防策略,所以醫生指導怎麼過河。而我們普通的患者因爲最瞭解自己的具體情況和需求,可以給醫生提供信息,這是診斷和治療的關鍵。所以在疾病面前,醫患雙方需要聯合優勢,共同決策、共享收益和共擔風險。

 

03 一些重要的疾病知識

1. 疾病是人類進化的副產物

上面一章也講過,人類基因、器官和適應能力等方面存在缺陷是疾病產生的根源。這裏不再贅述。

2. 醫學認知疾病的歷史

早時候人們把風雨雷電這些不能理解的現象用鬼神來解釋,同樣的把疾病也當做是神的懲罰或者鬼附身。

直到公元前400多年西方醫學之父希臘克拉底認爲疾病並不是神鬼作祟,而是人體自身的問題。他提出了人體是由血液、黏液、黑膽汁和黃膽汁四種液體組成的四體液說,人體生病也主要是因爲這四種體液不平衡引起的。

隨後人體解剖學、生理學和病理學三門基礎學科建立,標誌着現代醫學誕生。人們逐漸建立了一套找病因的科學方法。剛開始我們只能看到一些膚淺的原因,比如感冒是因爲着涼了。後來不斷髮展,我們可以找到發病部位、發病機制和致病因子,比如說闌尾炎是細菌在闌尾內過度繁殖損害闌尾組織並引起炎症反應。再後來隨着顯微鏡的出現,我們對疾病的理解深入到微觀層面,我們知道感冒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胃裏的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炎、胃潰瘍和胃癌等的罪魁禍首。再後來我們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使我們對疾病的認識進入了基因層面,比如很多癌症是由基因引起的。正是因爲我們越來越深入尋找病因,所以我們對疾病的理解也越來越透徹。

3. 正確對待病和症

經過上面找到病因之後,接下來就是如何治療了。通常大家會把病症混爲一談,其實病和症不是一回事。病代表疾病,是人體出了毛病。而症則代表症狀缺失,是我們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症狀是我們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是生命的本能。症狀不僅僅是在提醒我們生病了,而且在積極的對抗疾病,這是症狀積極的一面。但是症狀就像一把雙刃劍,也會存在控制不了火候的時候。比如說感染的時候自我保護機制通過發燒的症狀來提醒我們生病了。通常情況下是沒問題的。但是有時候會熱過頭。持續的高燒會讓患者脫水、心臟負荷增大、驚厥和抽搐等等;再比如過敏是我們人體接觸異物時免疫系統產生的排斥反應,目的是讓我們遠離過敏物質,但是有些人的過敏反應異常強烈,會出現休克、氣道痙攣、水腫,甚至是窒息死亡的情況。這其實是我們的自我保護機制好心辦了“壞事”。

正確認識疾病和症狀,討論治療才更有針對性。我們要明確:任何的治療都是針對症狀之後的疾病,而對於症狀本身我們只需適度干預,避免破壞我們人體天然的防禦機制。

4. 好心辦“壞事”的人體代償機制

有時候我們身邊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一個人平時健健康康壯的跟牛一樣,但是突然出現某種症狀,到醫院一查結果得了大病。這到底是爲什麼?

這種情況的答案是所有嚴重的疾病是突然發現的,但絕不是突然發生的。只是在它發生和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沒有覺察而已。沒有覺察的原因則是因爲我們人體的代償機制。代償顧名思義就是代替補償,如果我們組織和器官持續受到損傷,人體內會調動沒有受傷的部分加快補充或者替代受損部分的工作。一個形象的例子是眼睛失明的人通常聽覺會比普通人更靈敏。人體代償機制讓我們的聽覺更加敏銳來補償失明損失的那部分“感知能力”。

再比如可怕的胃癌和幽門螺旋桿菌有很大的關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了我們的胃後會持續攻擊胃部細胞。當免疫系統無法打敗幽門螺旋桿菌時會啓動一個替代方案。讓深層次的胃部幹細胞加速分裂,補充那些被幽門螺旋桿菌殺死的胃部細胞,這就是代償。但是我們要明白,代償僅僅是一個臨時的解決方案。我們的身體雖然已經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但是並不會出現任何症狀。但是戰爭早已打響。等真正出現症狀的時候,說明代償機制都無法應對了,而這時候一般是很大的問題。

從上面的兩個例子可以看出代償機制是人體不得已而爲之的一種替代性方案,在器官受損的情況下仍然保持我們功能正常。就像戰場上受了傷先打個繃帶做點急救措施,真正想治好傷肯定還得靠拉回醫院專門治療。但也正是因爲代償機制這種好心辦“壞事”的行爲可能掩蓋了我們真正的病情,讓疾病嚴重到晚期癌症的程度才被發現。

代償機制像是一柄雙刃劍,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克服它的負面效應。這裏博世寧醫生給出了三個建議:

首先,很多慢性病早期是沒有症狀的,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定期進行疾病篩查,這也是鼓勵大家定期體檢的主要原因;

然後,從源頭上預防或者從中間環節阻斷可以有效的防止慢性病,比如積極接受治療殺死幽門螺桿菌可以有效的預防胃癌;

最後,放大我們的代償機制。在醫生的幫助下,通過康復訓練、適量的運動來提升我們的代償機制的能力。

5. 人和細菌的共生關係

提起細菌,大部分人的反應是負面的。因爲很多疾病都是由細菌引起的,比如說肺炎、急性腸炎、尿路感染等等。但這僅僅是表面現象。

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會發現人體本身就是一個細菌星球。不僅是皮膚、口腔、腸道上有細菌,就連血液、眼睛表面,甚至是我們大腦裏都有細菌。人和細菌的關係看更像是一種共生的關係,人體爲細菌提供營養和生存環境,細菌則反哺人體,一方面爲人體提供免疫保障。另一方面則培養我們的免疫系統。

人和細菌通常情況下是共生關係,一旦這種關係被打破,就會帶來疾病。對待細菌,博世寧醫生給我們的建議是:

首先,少用抗生素。原則上是能不用就不用,如果一定要用也要嚴格按照醫生處方劑量和療程規範使用;

然後,過度乾淨不一定是好事,尤其是小孩。孩子的成長環境不要過於乾淨,讓孩子和大自然多接觸,和微生物多接觸,可以培養出多樣性和穩定性更好的腸道菌羣,長大以後免疫力更強,也更不容易過敏;

最後,少吃糖。糖不僅讓人變胖,而且會引起腸道菌羣變化,減少讓人變瘦的“瘦菌”數量。

6. 最最重要的人體免疫

我們之所以能戰勝疾病,最主要的就是人體免疫。沒有人體免疫,任何的醫療手段都無能爲力。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增強免疫力:

首先,遠離損害人體免疫系統的生活方式。比如熬夜、菸酒過量、精神壓力大和偏食等;

然後,認真打疫苗。這是目前效果最好的完善人體免疫系統的方法;

其次,善待共生的細菌,太乾淨不一定是好事;

最後,正確看待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不嚴重的感染。疾病的正面價值在於每次不嚴重的感染性疾病都可以激發和鍛鍊我們的免疫系統。

04 醫生是如何治病的

瞭解了醫學和疾病的相關知識,我們來看看醫生是如何治病的。

1. 如何確診疾病

《神探福爾摩斯》大家都看過,主人公福爾摩斯的原型就是一位外科醫生。神探破案和醫生診斷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會經過提出假設、收集證據和驗證假設三個部分。

而評價醫生的醫術是否高超,最重要的一點是能否提出接近真相的假設,能否根據手中的證據做出正確的判斷,能否抓住反常疑點洞見真相。

2. 治療的目的是什麼

對於一些能攻克的疾病,我們治療的目的治癒。但是還有一些是目前醫學技術無法解決的疑難雜症,那麼我們治療的目的不一定是治癒了。

超級巨星邁克傑克遜衆人皆知。很多人認爲他爲了改變黑人身份,做了皮膚漂白手術,移植了白人的皮膚。不僅如此,他還有各種奇怪的行爲,比如化濃妝、戴手套、晴天大傘等等。但是真相確是邁克傑克遜得了白癜風。這種病會讓人的黑色素細胞功能逐漸喪失,使患者的皮膚一塊一塊變白。就算到了現在醫學界也無能爲力。

當我們面對這些疑難雜症的時候,我們治療的目的不再是治癒。對於邁克傑克遜來說,治療的目的是讓患者看起來更接近正常人,這樣他就可以繼續登臺演出。化濃妝、戴手套是爲了掩蓋身上的白斑,晴天大傘則是爲了防止紫外線讓病情加重。雖然醫學在不斷進步,但是仍然有很多無法做到的事情。所以我們治療的本質是讓醫學目標和患者需求相匹配。

3. 藥是醫學解決方案的物質載體

博世寧醫生給藥下了一個通俗易懂的定義:藥是醫學解決方案的物質載體。

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不需要了解藥物背後深奧的醫學原理,我們只需要明白吃什麼藥,怎麼吃就能治療疾病。藥作爲醫學對於不同疾病的整體認知和解決方案的物質載體,以一種簡單的形式交付給病人一個複雜的認知體系。

關於藥的理解,我們需要明確以下三點:

首先,藥是醫學解決方案的物質載體;

然後,不同的認知體系會出現不同水平的物質載體;

最後,藥也是一把雙刃劍,關鍵在於用在什麼地方。用在正確的地方,毒藥可能是靈丹妙藥。用在錯誤的地方,靈丹妙藥也可能是毒藥。古代武俠電視劇裏經常出現的致命毒藥砒霜,學名三氧化二砷。很難想象這樣一種劇毒的砒霜,竟然可以用於治療一種白血病,是白血病患者的靈丹妙藥。還有一種藥叫沙利度胺,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多種癌症,效果好,適用性廣。但就是這樣一種好藥卻在幾十年前導致15000名嬰兒畸形。嬰兒的胳膊和腿很短,就像個海豹一樣,因此被稱爲海豹兒。究其原因是這個藥當時被用於改善孕婦的早孕反應,最終讓救命的藥變成了害人的惡魔。

4. 醫院是現代醫療服務體系的中心

醫院作爲平臺,爲醫生提供了分工和協作的基礎,把各個專業醫生的優勢統籌起來,提供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同時也讓醫療資源得以充分、合理和高效的使用。

5. 公共衛生是性價比最高的健康工程

接種疫苗、飲用水安全、食品安全、垃圾分類、慢性病教育等等事無鉅細的工作都屬於公共衛生管理的範疇。而正是這些公共衛生對人類的健康功不可沒,是人類歷史上性價比最高的健康工程。

 

05 幾種嚴重疾病

1. 癌症

當今社會,大家會有一種感覺:好像經常會聽到或者在朋友圈看到某某得了癌症。據統計,我國每天會有一萬多人確診爲癌症。爲什麼如今患癌的人越來越多呢?一些人認爲是環境污染、食品不安全、工作壓力大和生活方式不健康等等因素導致的。

其實導致癌症最主要的原因是基因突變。遺傳和上面說的因素僅佔34%,剩下的66%是因爲我們人體的染色體在複製過程中發生的隨機錯誤。爲什麼染色體複製會發生隨機錯誤?

這裏涉及到我們小時候學的生物學知識。這裏插斷題外話,小時候非常不理解爲什麼在社會分工如此精細的今天還要學習那麼多不同學科的知識?隨着年齡的增長,也慢慢有些理解了。這和查理芒格構建多元思維很相似。一些看似和我們職業沒啥關聯的學科其實對於我們認知世界非常重要。像數學、物理、化學這些基礎學科本身蘊含很多知識,比如量變引起質變等等。青少年時期打下的點滴基礎會讓我們在以後的社會閱歷中對這些普適性的知識更加感同身受,也能幫助我們更好的認知這個世界。就比如小時候學的關於細胞分裂的生物學知識可以幫我們理解癌症是如何產生的關係重大,否則就是對牛彈琴了。

言歸正傳,細胞分裂是生物生存的基礎。細胞分裂的過程主要是複製染色體,而人體的染色體竟然有31.6億個鹼基對。如此龐大工程的複製量難免會出現隨機錯誤。就這樣,細胞一次又一次的分裂,染色體複製產生的隨機錯誤不斷積累,終於在關鍵節點上突變成致癌基因。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知道癌症是人類長壽必須付出的代價。活得越久,細胞分裂的次數也就越多,後面就是順理成章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了。

博世寧醫生通過“癌細胞就像是瘋狂的跑車”的例子來幫助我們瞭解癌症發生和發展的六大環節:

首先,生產跑車是需要圖紙的。但是癌細胞這輛跑車的設計圖紙一開始就是錯亂的,對應到咱們的細胞基因從一開始就是錯的。錯誤的設計圖紙自然生產不出好的汽車,癌基因指導分裂出來的細胞就變成了癌細胞;

然後,跑車的生產規模是由訂單量管理的。需求高則加速生產,否則降產甚至不產。對應到人體,正常細胞的分裂通過“生長信號”和“抑制信號”共同管理。但是癌細胞則極其另類,它對“抑制信號”完全不感冒,只是削尖腦袋拼命的分裂生長。也就是說癌細胞這輛瘋狂的跑車完全不管有沒有訂單,只是埋頭生產。就這樣按照錯誤的設計圖紙並且僞造的訂單,癌症跑車源源不斷的出廠了;

其次,正常跑車生產出來需要經過自檢。不合格的車不會流入市場。對應到咱們人體,因爲人體存在凋亡機制,會讓不合格的細胞自我毀滅,這就是抑癌基因的作用。但是當抑癌基因也發生了突變,那麼細胞的凋亡機制失靈了。相當於我們的出廠質檢員被癌症跑車收買了,那接下來的情況就是癌症跑車源源不斷的出廠了;

接着,按常理說癌症瘋狂跑車跑得快,油耗大,如果不加油的話會很快熄火。俗話說瘋不過三秒。對應到咱們人體,我們的血管是細胞的加油站。當細胞和最近血管的距離超過0.1毫米就加不到油。但是癌細胞獨特的能力再次展現,它會促使血管生成的信號增多,持續不斷的形成新的血管給自己輸送營養。所以通常情況下,醫生會根據腫瘤血管信號是否豐富來判斷癌症是良性還是惡性。現在好了,癌症瘋狂跑車相當於還能自建加油站,就有了用不完的油。更要命的是,癌症瘋狂跑車的燃料利用系統更加高效,不管在有氧還是無氧的環境下都能快速代謝,產生能量,滿足自身需求。也就是說,癌症瘋狂跑車啥路都能跑,正常跑車跑一公里的油它能跑1.5公里。到這裏能自建加油站有跑不完的油,而且還有更加高效的燃料利用率的癌症跑車徹底瘋狂;

然後,正常情況下道路都會有交警盤查。對應到咱們人體就是免疫系統,它們會主動出擊吞噬癌細胞。但是癌細胞又一次展現神奇能力,進行免疫逃離,使得人體的免疫系統對癌細胞也束手無策。癌症跑車僞造了一張身份證,成功躲避交警的盤查和捕殺;

其次,按理說一輛跑車無論再牛逼里程數到了總得報廢吧。對應到咱們人體就是正常細胞的分裂次數是有限的,因爲染色體末端有端粒,分裂一次短一截,所以正常細胞分裂50次端粒就耗光了,也就不會再分裂了。癌細胞又發揮神奇特長,它含有一種酶,可以不斷的補充端粒長度,讓自己無限分裂。就這樣癌症跑車相當於自帶修改里程數的技能,也就沒有了報廢這一說;

最後,通常情況下跑車都是按照導航在自己的路線上行駛。對應到咱們人體,正常細胞會循規蹈矩,不會胡亂生長。這也是爲什麼胃裏的細胞不會漲到鼻子上的原因。但是癌細胞依舊特立獨行,它可以在各組織之間靈活移動,這就是癌症的轉移和侵襲。就這樣癌症跑車相當於使用錯亂的導航在廣闊的天地任意馳騁。

終於,按照錯誤設計圖紙生產出來的跑車,躲過了自檢,帶着無限的燃料和超牛的燃料利用系統,不僅騙過交警,還私自篡改報廢期限,擁有錯亂的導航在一條不歸路上任意馳騁。上述種種神奇能力的組合讓癌症跑車拖着人體直到滅亡。

明白了癌症的發病機制,我們更加關注如何科學的預防和應對癌症。博世寧醫生給出了三點建議:

第一點,改善生活方式,消除致癌因素。雖然癌症的主要原因是染色體複製隨機錯誤,但是這僅是癌症發病的第一個環節。就算是基因突變也不一定會發病。憑藉我們強大的免疫系統,減少慢性病的感染,我們可以預防40%的癌症;

第二點,定期進行疾病篩查。早發現早治療的意義重大;

第三點,接納癌症,與它共存。癌症是我們長壽必須付出的代價。醫學發展到今天,很多癌症病人在積極接受治療後,可以有效的延長壽命。很多癌症正在慢慢轉化爲一種慢性病,得了癌症不一定等於宣判了死亡。

2. 冠心病

冠心病是最常見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絕大多數人對冠心病片面的理解是冠狀動脈狹窄造成堵塞,從而引起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等症狀。但是實際上冠心病不僅僅是冠狀動脈這個局部出現的問題,而是全身都出現了問題,只是表現在局部而已。

血管作爲我們人體的糧道非常複雜。拿香飄飄奶茶的廣告語來說就是如果把我們全身的血管連接起來可以繞地球4.5圈。有人說血管和我們人體同壽。可以說血管決定了我們的健康和壽命。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血管會越來越窄,血流也會越來越不暢。

冠心病是年齡增長、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等造成的全身問題在冠狀動脈的局部表現。表面上的解決方式是對局部做心臟支架手術,但是最終的解決方案是對全身的治療。

對於冠心病的治療歸納起來就是用藥和改善生活的方式並行。採用冠狀動脈接入手術,做心臟搭橋,僅僅是單點突破,給我們一個全身治療的機會,讓我們繼續好好吃藥,好好改善生活方式。

3. 心理疾病

統計顯示,心理疾病的發病率女性高於男性,城市高於農村,腦力勞動者高於體力勞動者,發達地區高於不發達地區。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一個人承受的壓力越大,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書中講了一個非常生動的例子講解心理疾病。有個病人因爲做了結紮手術所以陽痿了。這其實是因爲心理疾病引起的。因爲輸精管結紮只是讓精子無法進入精液,所以根本不會影響性功能。病人看了很多醫生,醫生們也一再告訴他說這是心理問題,但是病情始終沒有好轉。直到遇到了一位機智的醫生告訴病人說:我幫你把輸精管接上吧。於是醫生輕輕的劃了一道口子,什麼也沒做,然後把傷口縫合起來。神奇的是病人的陽痿馬上好了。

通過這個病例告訴我們不能忽視心理疾病。國人對於心理問題產生的身體不適很忌諱去精神科和心理科就診。博世寧醫生關於調整心理和應對壓力的建議是:鍛鍊永遠比不鍛鍊好,每次鍛鍊最佳時長在45到60分鐘。

4. 衰老

衰老雖然不是疾病,但確是我們每個人要經歷的。從進化論的角度來說,衰老和死亡是整個物種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中生存繁衍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需要明確的是,老不一定衰。年齡可以反映衰老,但是不能定義衰老。衰老的本質是我們基因修復、細胞功能恢復和自我修復三項能力的逐步下降。

對於延緩衰老我們可以做的是多運動和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

 

06 醫學道路上的六座里程碑

醫學發展至今,我們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造福了我們每一個人。讓我們盤點下這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里程碑意義的技術和醫療手段。

1. 疫苗

疫苗是醫學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不僅挽救了數以億計的人命,而且開啓了人類對抗疾病的全新思路:與其等得了疾病再去治療,不如在沒生病前先預防。

18世紀的歐洲,讓人聞風喪膽的天花殺死了1.5億人。但是現在我們已經看不到天花。通過接種牛痘,我們成功的消滅了烈性瘟疫天花病毒。天花之所以能被消滅,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得過天花的人終生免疫;第二個原因則是天花有個豬隊友,那就是牛身上的牛痘病毒。牛痘和天花病毒只要感染一種,就能交叉免疫。所以人們生產天花疫苗的原理就是主動感染毒力輕微的牛痘,從而獲得免疫致死天花的能力。

疫苗最重要的一個作用是擁有羣體保護效應。這種效應是指當疫苗的接種率達到一定水平時,大部分人對某種傳染病就產生了免疫,就會產生羣體保護效應。從而保護了所有的人,包括那些沒有接種和已經接種但是沒有產生免疫力的人。

大家一起打疫苗,通過公共行爲讓所有人的利益最大化,也是建立國家計劃免疫制度的基礎。

2. 靜脈注射

19世紀的英國霍亂肆虐。造成如此嚴重情況的原因是霍亂讓當時吃藥的治療方法完全無效。因爲霍亂是烈性消化道傳染病,病人不管吃啥都會被立刻排除體外,腹瀉造成脫水,嚴重的幾個小時就要了人命,所以讓傳統的口服藥徹底失效。這時候英國醫生托馬斯想,既然全身的血管是連在一起的,那麼讓液體進入血管,就可以爲病人輸送藥物。經過大膽嘗試,終於使得病情得以控制。

靜脈注射不僅創造了奇蹟,而且成爲醫學的里程碑,因爲它開闢了一條全新的思路:一條老路走不通就必須開拓新的道路。醫學的發展永遠是一個不停轉換思路,開發新技術,尋求新通道的過程。

3. 麻醉

麻醉藥是醫學發展的分水嶺。從此外科手術從血腥走向了文明,很多複雜的治療技術才得以實現,醫學的人道主義精神才得以體現。

200多年前還沒有麻醉藥的時候,病人必須強忍着疼痛做手術,可以說是用疼痛來換命。所以爲了減輕病人的痛苦,當時的人們想了很多方法。比如讓病人喝醉了再上手術檯,把病人直接打暈了捆在手術檯上。這些看似“極不靠譜”的方法也反映出當時外科手術面臨的困境。

有了麻醉藥之後,病人不疼了。醫生不用縮短手術時間,可以進行精細的手術,也讓之前很多無法開展的複雜手術成爲可能。不僅如此,麻醉讓整個醫療過程都變得更加安全和高效。所以麻醉不僅僅體現的是科學,還有醫學的人道主義光芒。

4. X射線

醫生面對病人時存在一個永恆的困境:怎麼用最少的干預,最少的代價獲得病人身體內部儘可能多而準的信息?X射線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發現了X射線,並應用於醫學檢查,隨後在全世界推廣。X射線穿透人體不同組織時,因爲各組織對它吸收量的不同會反應在膠片上輻射量存在不同的差異,形成黑白對比不同的圖像,所以醫生據此來判斷器官是否發生病變。

X射線的出現解決了醫學永恆問題的開端,用最小的干預去獲取病人身體內部更多的信息,所以是標誌着醫學重大進步的里程碑。

5. 呼吸機

作爲ICU的核心設備,呼吸機爲生命支持帶來了新希望。經過第一代的鐵肺,再到魔肺,最後發展成爲我們現在的呼吸機。也真是因爲有呼吸機這樣的生命支持手段,讓我們人體的熱修復成爲可能,所以呼吸機成爲醫學重大進步的里程碑。

6. 避孕藥

權威期刊《英國醫學雜誌》把口服避孕藥評爲醫學界的里程碑之一,和疫苗、抗生素並駕齊驅。《經濟學人》則把避孕藥看做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進步之一。這是因爲人類是地球上唯一不以繁衍爲目的進行性交的動物。

性交和繁衍難以區分,女性付出的代價遠遠高於男性,造成的結果就是要麼過度生育,要麼意外懷孕。爲了解決這個問題,避孕藥應運而生。可以說,避孕藥讓人類把性愛與繁衍真正分割開來,以藥的形式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把女性的身體還給女性。

 

總結

本篇主要是讀《博世寧醫學通識講義》。首先講了學點醫學知識的重要性;然後分別講了一些重要的醫學知識和疾病知識;其次,講了醫生是如何治病的;接着,講了癌症、冠心病、心理疾病以及衰老產生的原因和應對建議;最後,講了醫學道路上的六座里程碑,分別是疫苗、靜脈注射、麻醉、X射線、呼吸機和避孕藥。通過學習上述醫學知識,能讓我們面對疾病時少一點無知,多一點智慧。

 

最新最全的文章請關注我的微信公衆號:數據拾光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