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如何連續兩年美賽斬獲M獎

以各種競賽爲線索的回憶錄/經驗貼,沒寫算法啥的,就是記比賽過程,本科除了看的那些本書,打的那些競賽,寢室那幾個人,幾位恩師的臉,很多都記不清了。
這次記錄的比賽是:2017年和2018年美國大學生數學競賽



這次寫的是3個大佬拖着1個小白"稀裏糊塗"地連續2年拿美賽M獎的故事,雖然我覺得M獎不是怎麼厲害,拿O和F獎那纔是真的秀啊!但感覺這個經歷很好玩,比賽過程還挺深刻的,就寫一寫吧。


下面是幾個需要了解的關鍵詞:

美賽: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MCM/ICM)由美國數學及其應用聯合會主辦,是唯一的國際性數學建模競,也是世界範圍內最具影響力的數學建模競

MCM和ICM:MCM 偏自然、理工,而ICM偏社科、人文。MCM對數學,計算機要求相對高,而ICM對邏輯,寫作要求相對高。

美賽獎項:O—特等獎,比例爲總選手人數0.5% ;F—特等獎候選提名,比例爲總選手人數1% ;M—一等獎,比例爲總選手人數13%;H—二等獎,比例爲總選手人數30%;S—成功參賽獎,比例爲總選手人數55%。


2017年美賽


參賽起因


2017年2月,我大二了,因爲在大一跟隨學長學姐打過不少建模比賽,所以也有了點底氣,想參加一個規格更高的比賽。正好!美賽來了!

我們學校當時還挺重視的,組織了一個短期建模培訓營,告訴大家一些美賽注意事項,講一些模型,好像還有講英語語法。

但是!學校當時還有一個規定

說道這個規定,我就心塞,這個規定是:參賽人員最好是大三年級的同學,並且至少要過英語4級。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對不起!寶寶我一項也不符合。但是不符合條件,不代表不能參賽,而是需要自己單獨交錢報名,不是學校統一報名。


尋找隊友


因爲當時,基本是大三的學長學姐在相互組隊,又沒人和我這個大二小白菜組隊了。就在我心灰意冷之時,天降奇兵!我遇到了兩位大佬,大二金融專業的小冉和大二會計專業的小蘭。

酒逢知己千杯少,我們仨聊了聊,立馬決定一起組隊參賽了。

爲啥說他倆是大佬?

我就不提她倆一個去了美國名校讀金融碩士,一個被保送到985讀會計碩士的事了。

咱們就想想,當其他同學在大三參加美賽,而你身邊的小夥伴在大二甚至大一就參加美賽,咱們心裏會不會感到一絲波瀾?

更何況他倆一個英語好破天際,一個特別愛鑽研思考,還都跨專業自學統計!這難道不讓人欽佩麼?我當時,怎麼就沒這覺悟,再自學計算機呢!?


賽前準備


關於賽前準備,我記得小冉當時特別認真的研究了歷年美賽特等獎的論文,還打印下來做了很多筆記。小蘭認認真真的看了相關的數學建模書。我就看看代碼唄,畢竟我主要負責敲代碼!

感覺賽前準備沒啥好說的呀!咋整?

但是我的確不知道說啥呀,這玩意,主要還是平時多看看書,多學學習。雖然我平時也不能向大佬一樣耐心鑽研,真是慚愧至極。


比賽過程


每個參賽隊伍都有一個指導老師,但因爲我們是野雞隊,貌似學校沒給我們分配導師(要是說錯了,很抱歉,不是我故意污衊學校哦),於是小冉就幫我們找了一個導師:統數院的李老師。不得不說,這位李老師英語好,數學棒,人負責,心腸好。我都懷疑是不是老天要故意幫我們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拿到賽題


拿到賽題的那一刻,我是蒙圈的,6道題,全都是英文,對於一個英語4級4次沒過的同學來說,我密集恐懼真都要犯了好麼??

這時咋辦呢?

要知道全國那麼多隊,肯定有隊伍是翻譯出來的,而且還翻譯的不錯。我們可以先去建模羣裏看一看瞧一瞧,他們會把翻譯好的題目放出來,這時,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但絕對不是說,光看別人的翻譯就OK了,我們還要自己用Google翻譯一下,最好是看看英文原文, 因爲有的時候Google翻譯出來的東西,一言難盡;並且有時候一些很重要的點,需要你看原文去發現,光看翻譯軟件翻出來的東西,容易引起歧義。


做題


我們當時選的是E題:Sustainable Cities Needed(可持續城市),這道題好像當時沒有給數據,就給了幾個網址,讓我們自己去找數據。。。。。。

說道這個自己找數據,可把我們找的心力交瘁,建模4天,找數據1.5天。雖然說,建模前的準備要佔整個建模70%的時間,但建模比賽中,用1.5天找數據,是不是有點太那啥了?

反正吧,我們前1.5天全都在找數據,只剩下2.5天給我們建模、寫中文論文、翻譯成英文…數學建模,從參賽到放棄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這剩下這2.5天,我們是基本沒怎麼睡。我不是在敲代碼,就是在爲敲代碼翻書;小冉和小蘭不是找合適的模型,就是爲了找模型而查文獻。因爲時間不夠了呀,所以我是寫完一道題,小冉和小蘭就把該題翻譯成英文。我們的指導老師還經常來看看我們建的怎樣,順便指導一下我們。

說點題外話吧!

因爲建美賽好巧不巧,是在快過年的時候舉辦,當時我們學校旁的商販都關門歇業了,學校食堂也關了,連外賣都只有一家黃燜雞米飯。所以,我們早上就吃點零食麪包,中午湊活着點外賣,晚上我就和小蘭走挺遠的路去吃牛肉麪,雖然麪條的味道就那樣,但累了一天,和戰友一起慢慢地走在無人小路上的感覺,真的很好!


交卷前5小時


我記得美賽的截止日期是第5天早上7點左右。在第5天的凌晨2點,我們仨在緊張地翻譯論文,指導老師大晚上不睡,指導我們。感動中國好隊友!感動中國好老師!反正當時我們仨是既疲倦又興奮。


提交論文


拖到最後時刻,我們提交論文了,最後瞅了瞅我們的論文,用了免疫算法、聚類分析、多元迴歸、熵值法。代碼冗餘,算法中規中矩,亮點全在英文翻譯的賊好隊友的創造性思維上。

我發現我的一些小成就都是靠着隊友幫襯啊,慚愧慚愧。

提交完啦,我們意外的平靜,因爲天還沒完全亮,所以我們就先在實驗室休息了會,等待初升的太陽。


成績


成績就是M獎唄,當時我先查到成績的,然後告訴了小冉和小蘭。她當時還不相信,要我截屏給她看。。。說實話,要是別人跟我說,而不是我親眼看到成績的,我也不相信我們能得獎。

就這?就這?能拿M獎?????



2018年美賽


隊友


到了第2年美賽,我和國賽隊友小宇、前美賽隊友小冉組成了建模小分隊,征戰2018年美賽。


賽前波折


賽前1星期,我們隊出現了一個小波折,完全是我個人的原因。我中途有點事,所以就想找人替我比賽,或者遠程比賽。後來,我覺得這是對隊友很不負責的行爲,我們是一個團隊,這是我們集體的事情,而不是我個人的事,所以就又返回參賽了。

這裏要感謝指導老師–李老師,還是她打電話開導我,要不然我可能會後悔終身,並且失去兩位戰友;哈哈哈,也要感謝隊友的包容,要是我遇到我這種人,肯定要帶磚頭拍死他

雖然我回來參賽了,但還是對隊伍的情緒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小冉告訴我,她其實是想沖沖F獎(特等獎候選提名,1%),但這麼一折騰,就沒什麼拿F的心了。

對於小冉的想法,其實我完全沒想過。因爲我不覺得我有能力拿F獎,也不想追求對我來說的小概率事件

但後來,我覺得人有時候就要衝衝,不沖沖,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差…哈哈哈,開玩笑的。

可能就是因爲,我缺乏這種衝勁、拼搏,所以小冉能上世界名校,而我卻考了兩次研,仍然等待調劑。


比賽過程


比賽過程沒啥好說的,連選啥題我都忘了,但值得一提的是兩位大佬出色的英語能力,強大的思維能力,和頗有深度的思想吧。

在和小宇討論模型的過程中,我發現,小宇真的是非常有思想。雖然他不是統計專業的,對算法瞭解的不多,但是他對於問題整體的思考和把握對症下藥對關鍵細節的梳理,還是非常讓我驚歎的,我覺得這就是咱缺失的東西。所以每次要用什麼模型,用什麼算法,甚至用什麼代碼,我們都要和小宇進行多番討論。

和小宇建模的過程中,我也理解小冉爲啥說要衝F獎了,有這麼一尊大佛在,誰不想衝F獎?


提交論文


嗯,提交論文的時候我不在場,因爲我有點事,要回南京。大概把翻譯和模型差不多都做完了,第5天早上6點,我就去趕高鐵了。到了高鐵站,我拿出電腦和隊友討論了會論文,看有什麼需要最後修改的,就提交了。
最後瞅了瞅我們的論文,用了神經網絡等等等等等方法(用什麼方法都忘了,真對不起!)


比賽結果


還是M獎嘍,但這次是MCM,2017年那次是ICM,貼一下獎狀吧:


我是寫這個Blog時,才發現我們美賽第一次是ICM,第二次是MCM,捂臉,我太不稱職了!


總結


不知道總結啥,要真說起來:

  • 英語好是真的重要,畢竟這玩意要用英文寫,你寫出來的英文沒人能看懂,那人家還怎麼評判。
  • 保持平常心、耐心、專心
  • 拿獎並不難,難的是我們是否真的有要拿獎的心。
  • 多和隊友討論(不過別吵起來),咱都是參加過好幾次比賽的"專業人士",多交流一下,每個人都能爆出閃光點。但是我發現有好多隊伍全程沒啥交流,這可能這是人家的習慣吧,畢竟每個隊都有自己的活法。

要是再往上談O和F獎的經驗,就不是我能談的了,畢竟我沒得過。


後記:記錄內容可能和真實情況有點偏差,但大體是這樣的。

2018年美賽,好像是我最後一次建模比賽吧,之後就是一直在考研了。

希望以後有大佬帶我拿F/O獎啊,哈哈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