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农村部:不用抢购囤积,粮食还是吃新的好

4月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做好疫情期间粮食供给和保障工作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目前我国粮食库存是充足的,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水平。

我国粮食库存充足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国家开始限制粮食出口,像哈萨克斯坦限制小麦出口,越南限制大米出口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身边可能会有些人因为担心食品短缺而进行囤积抢购。我国粮食安全总体形势如何?

对此,魏百刚表示,很多人现在关心粮食够不够吃,要不要囤积,这里可以分享四组数据,有助于消除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顾虑:

一是粮食产量。这些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已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粮食产量是13277亿斤,创历史新高,小麦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

二是人均粮食占有量。2010年以来,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过470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三是粮食库存量。目前我国粮食库存是充足的,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水平,特别是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

四是谷物进口量。我国谷物年度进口数量不大,去年净进口1468万吨,相当于不到300亿斤,仅占我国谷物消费量的2%左右。“我们进口的主要是强筋弱筋小麦、泰国大米等,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剂需求结构,更好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魏百刚说,总的来看,我国粮食产量丰、库存足,即使在前一阶段国内疫情比较严重时,市场上的粮食以及各类副食品都是货足价稳,老百姓家里米面无忧,现在更没有必要去抢购囤积。“粮食还是要吃新的好。”

已安排420万吨稻麦拍卖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现场提问:前段时间疫情防控任务很重,但国内粮油供应充足,价格也比较稳定,当前境外疫情还在蔓延,国内疫情防控丝毫不能松懈,下一步在保障粮油供应方面有哪些措施?

对此,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回应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粮食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运行平稳。下一步还将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机制作用,细化工作方案,强化责任考核,把各项工作措施落细落实。

第二,加强监测预警。继续坚持粮油市场日监测、日报告制度,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第一时间做好应对准备。

第三,加强协同联动。前一段时间建立了540家粮油加工企业保供协作机制和12家骨干龙头企业联系制度,还有湖北等五省联动保障机制,我们将认真抓好央地协同、区域协同、产销协同、企业协同,形成保供稳价合力。

第四,加强粮源供应。根据市场需要,继续组织好政策性粮食拍卖。“比如上周,我们就安排了300万吨小麦、120万吨稻谷拍卖。政策性粮食的竞价拍卖是常年进行的。”秦玉云说,我们将密切监测市场动态,如果有需要,将及时加大拍卖力度,确保市场供应。

疫情会否影响大豆进口

中国是大豆的进口大国,受国际疫情影响,我国的大豆进口是否受到影响?豆油供给能不能保持稳定?

针对这一热点问题,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大豆是我国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主要用于榨油和提供豆粕饲料。

去年我国进口大豆8851万吨,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85%左右,其中自巴西、美国、阿根廷进口的比例分别占到65%、19%、10%。今年1~2月,大豆进口1351万吨,同比增长14.2%。

“近期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很多人都担心我国自巴西、阿根廷等国的大豆进口会受到影响。”魏百刚说,据了解,3月份巴西对中国的大豆出口量是增加的,“目前我国大豆正常进口,并没有受到影响。”

魏百刚表示,巴西大豆当前正处在收获季节,据了解该国今年产量是增加的,可能达到1.21亿吨左右,出口量也会增加。“巴西大豆出口多数是销往中国,大豆收获后他们要及时出售,所以巴西从农场主到政府都在采取积极措施,努力保持出口顺畅。”

另外,4月下旬美国大豆进入播种期,预计大豆意向种植面积将有所增加。为落实年初中美已达成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国自美国进口大豆今年可能有所增加。

“新冠肺炎疫情还在继续蔓延,巴西、阿根廷、美国是疫情比较严重的国家,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疫情对我国进口大豆的影响。”魏百刚说,一方面将强化监测预警,与主要出口国加强协调,把疫情对大豆供应链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进一步优化流程,提高进口效率。

另一方面,从国内来讲,还将持续推进大豆振兴计划,多措并举稳定国内大豆生产,保障大豆供应。(每日经济新闻 张 蕊)

农产品期货受疫情刺激上涨
业内称炒作会在“拐点”结束

受国际疫情影响,粮食期货价格近期表现走强。3月最后一个交易周,农产品期货指数上涨2.19%,其中谷物板块涨4.44%,豆一指数涨7.07%。进入4月后有所回落。

“一般来说,短期的炒作会在疫情出现拐点之后结束。”浙商期货农产品研究负责人吴凌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最近市场资金对农产品板块的关注度明显提升,主要还是由于对疫情背景下全球粮食安全的担忧。

他认为,疫情的快速扩散影响到了港口、运输、检疫的效率,以及一些国家禁运政策的推行,这令市场对未来全球农产品的供应产生了担心。

农业部4日表示,我国粮食产量丰、库存足,国家有充分的调控手段平抑粮价,没有必要抢购囤积。

中粮期货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张大龙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从我国三大主粮大米、小麦和玉米的供需情况来看,自给率高,受进出口限制影响有限,加之我国库存充足,国内粮食格局稳定、米面无忧。

期货价格有所回落

近期,受疫情影响多国“封关囤粮”,农产品现货、期货市场价格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

国际市场上,主要的大豆、玉米、稻谷等农产品原料出口地区疫情持续蔓延。在中亚,全球重要的小麦面粉出口国哈萨克斯坦禁止了小麦面粉、胡萝卜、糖和土豆等农产品的出口。欧洲方面,塞尔维亚停止了葵花籽油和其他农业物资的出口;此外,包括越南暂停了新的大米出口合同,巴西、阿根廷出现了不利于大豆出口装运的现象等。印尼和菲律宾两国先后宣布粮仓告急。

期货价格体现了市场对商品的远期预期,受上述消息影响,粮食期货近期的表现明显强于其他品种。文华财经数据显示,3月份的最后一个交易周(3月23日~3月27日),农产品期货指数累计上涨了2.19%,其中谷物板块上涨了4.44%,油脂板块上涨1.26%。分品种来看,豆一指数上涨了7.07%,玉米指数上涨了1.81%,苹果指数上涨了3.52%,豆粕指数上涨了3.93%。

由于豆粕、玉米等重要饲料原料价格的走高,期货交易圈内出现了“金玉米”、“金豆粕”等新名词,部分投资者还开始参照此前“金螺纹”的走势来分析当前豆粕和玉米的交易。

此外,A股市场上农产品资产也闻风而动,Wind数据显示,3月以来农林牧渔板块累计涨幅位于前个股有金健米业、北大荒、苏垦农发和神农科技等,周累计涨幅平均达到30%。资料显示,上述公司主要从事稻麦种植,大米等粮油食品及水产品的生产的销售。

不过进入4月后,农产品期货价格有所回落。4月3日,谷物期货弱势震荡,除晚稻期货外,其余品种均收跌。文华财经数据显示,小麦、粳稻期货主力跌幅均超1%,分别下跌1.36%、1.12%,报2618元/吨、2910元/吨。

目前文华农产品指数在145点附近小幅波动,追及2011年2月份创下的历史高点225还要涨55%;以及谷物价格近期涨势突出,但也在历史价格区间之内,距离历史最高点还有10%的上涨空间。

此外,据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南华农产品指数不完全统计,2020年初至今,包括豆粕、粳稻、豆油等在内的农产品期货价格数普遍处于下跌趋势。总的看来,南华农产品指数今年高点在1月初达到787,较当前725下降约8%。

供给充足,但价格短期坚挺

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疫情冲击产业供给端,短期内会对部分农产品价格带来影响。加之复工复产还在进行阶段,受产业供需不平衡影响,部分农产品确实迎来了周期风口。但长期而言,国内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稳定,供应不会出现脱销断档的情况。

吴凌分析,一般而言短期炒作会在疫情出现拐点之后结束。但由于农产品市场相对坚挺的表现会导致市场避险资金和对冲资金将农产品作为多头配置,这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令本来就在底部的农产品板块和期货品种表现较好,易涨难跌。

张大龙认为,我国三大主粮格局稳定。

“首先,随着种植技术和面积提升,近几年全球稻谷、小麦都处于累库存态势,玉米近三年去库存主要因为中国去的去库存。而中国同样如此,稻谷小麦有收储政策,口粮安全问题无忧,持续累库存。当前国内谷物中稻谷、小麦仍有临储收购,玉米已经市场化运作,后期玉米更多按照自身产业供需结构的逻辑运行。”张大龙分析,三大谷物年度产需宽松,稻麦累库、玉米去库。

4月4日农业部披露数据显示,生产方面,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已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小麦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库存方面,我国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水平,小麦和稻谷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国际冲击方面,影响有限。我国谷物年度进口数量不大,去年净进口仅占我国谷物消费量的2%左右。此外,春耕有序进行,夏粮丰收有基础。(第一财经 齐 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