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到家,或將到不了家

圖片5.png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 | 易不二

來源 | 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

到家服務炸了。

受疫情影響,本地生活服務的最後一環被快速打通,從零售巨頭沃爾瑪、盒馬鮮生,到家電品牌海爾、美的等,再到蘇寧、京東、美團、餓了麼各大平臺,到家業務都開始成爲各行業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但在所有繁華背後,互聯網到家業務的“鼻祖”58到家,卻似乎沒能感受到這份熱鬧。

IPO因“意外”推遲,“爸爸”58同城更是自顧不暇,在鷗翎投資那份不具約束力的收購要約後,更是有被賣身的可能。

曾經到家業務的老大,從家政起家,一步一步將與“人”有關的家務、月嫂、麗人等業務,以及與“物”有關的安裝、維修、運力等業務,集於一身,走着一條類似美團的“無邊界”路線。

但現在,一場疫情卻正在加速裸泳者現形,有業內人士認爲“美團只是平臺,沒有生態,註定走不長久”,而始於家政、興於家政的58到家,在內憂外患之下,最終也或將只剩家政。

巨頭侵犯、垂直領域夾擊,58再難到家

到家是個大市場,所以人人都想分一杯羹。

而58到家更有野心,家政、安裝、配送等等不同的領域,都有涉足。只要打開58到家的界面,高頻的、低頻的各種到家服務,都能在分類裏找到。

“高頻的東西往往意味着客單價較低,低頻則伴隨着高客單價,高毛利率。對於58同城來說,原來也是低頻的,租房、招聘都是典型。所以58到家不能只做一個行業,必須要做平臺,把一萬個低頻聚集起來就是高頻了。”陳小華曾經如此表示。

這也就使得以家政服務立身的58到家,成爲了一個“大而全”的生活服務平臺。

在到家業務還是一片荒蕪的市場的時候,“大而全”能夠使得58到家迅速佔領地盤,並在從58同城獨立才一年的時間,就爲自己贏得來自阿里巴巴、KKR和平安創投的3億美元的A輪融資。

這也給了陳小華說出“B輪融資也不會太久”的自信,並意氣風華地表示“未來兩年我們要燒8億美元”,只是,在這之後,公衆並沒有等到58到家後續融資情況的披露消息,等到的消息卻是因“意外”無法敲響納斯達克的鐘。

並且,在疫情的重創之下,陳小華也再無此前的意氣風發:“而若疫情持續影響兩三個月,家政行業規模或僅存原來的10%到20%。”

其實,不管有沒有疫情,到家市場也早已變了天。

“螳螂財經”看到,與58到家同一時期佈局到家業務的京東到家、點評到家似乎早已嗅到了這一點:2017年已經融資近7億美元的京東到家,關閉了其家政、運力、推拿、洗衣等到家服務,只聚焦在生鮮配送上;“無邊界”的美團在運營了一段時間的點評到家業務後,也將家政、寶潔、美甲美睫等到家業務悄然收縮,集中主力於餐飲外賣服務上。

當市場都紛紛開始深耕某一垂直領域,建立核心競爭力時,已經是家政服務門類行業第一的58到家,卻還沒反應過來,仍然一心撲在平臺上。

而現在,京東到家的或將於今年赴美上市,而美團牢牢佔據着一半以上的外賣市場份額,而58到家這個“大平臺”,在疫情之下,或將被加速蠶食。

回頭看“大而全”的58到家,其所涉足的領域,無論哪一項拆分出來,都可以獨立做成垂直平臺。這就導致58到家看上去是一個體量夠大的“強者”,但細看之下,卻又處處是“漏洞”。

因此,當疫情讓各行各業開始重新思考到家業務時,58到家就面臨着“四面楚歌”的局面。

就垂直賽道而言,保潔領域,e家潔已經成功登陸新三板;麗人業務,河狸家已經是包攬美甲美睫美容美髮的垂直平臺;洗車板塊,線下已經有不少門店紛紛推出到家取還車服務;洗護業務,e袋洗在2018年就實現了全面盈利......不僅如此,家電品牌海爾、美的等都已佈局了家電安裝、維修、清洗服務等。

就算做平臺,也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家政服務品牌開始入場家庭服務場景,如好慷在家、海格管家、輕喜到家等等,這些新型互聯網家政平臺創立之時就確立了去解決家政市場存在的非標問題,將重點放在標準化服務和交付上,單就這兩點,對於“遺傳”了58同城的信任弊病的58到家來說,已值得警惕。在此之外,根據天眼查數據,3月底,餓了麼的運營主體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發生經營範圍變更,新增了職業中介活動、家政服務等。

始於家政、興於家政,58到家這個“大平臺”,在巨頭侵犯、垂直領域夾擊的情況下,已經走到了身陷“四面楚歌”的境地。最終,或也只剩家政。

只是,即便回到家政領域,58到家,還能拿回自己的優勢嗎?

迴歸家政,到家平臺還要解決哪些問題?

其實,家政服務是一片極具想象力的市場,並且隨着經濟發展持續高增的廣闊天地。

“家政服務目前在全國每年都會產生30%的增速,換句話說,這是一個最終會有幾千億交易額的市場。”陳小華表示。

確實,根據艾媒諮詢報告,到2020年中國家政服務業市場規模將達到8782億元。並且,普遍需求不斷增加的家政服務產業,會推動家政供給市場的發展,未來3-5年,家政服務業將迎來高速發展期。

如今,“螳螂財經”以爲,想要守住家政優勢的58到家,還需要解決一系列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是其他不管是巨頭還是垂直領域的家政平臺,都需要解決的問題。

首先,從供需雙方的矛盾來說,平臺需要解決用工需求年輕化、專業化和從業人員老齡化、技能弱的結構性矛盾。

根據《2019全球及中國家政服務行業新興市場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020年中國家政服務業市場規模將達到8782億元,但目前的從業人羣數量還不能滿足市場,其中,供需結構性矛盾大是阻礙家政服務業產業升級的因素之一。

從58到家的頁面的保姆頁面所展示的信息來看,從業者基本上都是40歲以上的年齡段。而據長沙某家政中介告訴“螳螂財經”,近年來,僱主對於家政從業者的要求日趨年輕化,尤其是有住家需求照顧孩子或是看護老人的阿姨,要求一般要求45歲以下,若只是日常保潔、燒飯等日常家務,則對年齡的要求可以放寬。

圖片6.png

不僅如此,“螳螂財經”還從家政中介公司瞭解到,隨着二胎的開放和社會老齡化的發展,家政用工需求更多的集中在母嬰護理、看護老人這些需求上。這就意味着,上崗人員要具備專業性。

而家政公司中介表示:“目前我接觸到的僱主,一半以上都是需要母嬰護理的,其次就是需要照顧老人的,保潔阿姨做飯阿姨都是請鐘點工爲多,但比例只佔很少一部分。”

這就造成了一邊是需求月嫂、看護老人的家政的僱主感到“招人難”,而另一邊又是年齡大的家政人員“從業難”的矛盾。對於家政平臺而言,解決這一矛盾,就能夠構建高准入的競爭壁壘。

其次,在需要完全交付信任、天然具有“排他性”的家庭場景,用完即走的平臺,如何增強用戶黏性?

人們可以每天在不同的便利店購物,在不一樣的餐廳吃飯,做不同的司機師傅的車出行......但是,對於需要進入家門、完全交付信任的人,人們會排斥多樣性,而傾向於選擇同一個人。尤其是住家保姆、月嫂的選擇。

畢竟,對於僱主來說,經常更換保姆、月嫂需要付出大量的信任成本、適應期的時間精力成本,而長期合作的阿姨會熟悉瞭解家庭裏每一個成員的生活習慣;對於家政阿姨來說,長期服務與某一家僱主,既能更容易做事,又能避免出現“空窗期”。

但放在家政平臺上,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即便僱傭雙方通過平臺達成了合作,但在“排他性”的作用下,如果一個家庭想長期用一位阿姨,難道還會再次通過平臺來簽約嗎?

就58到家各地門店在公衆號上最近通報的阿姨拉黑名單來看,在每月甚至每週的拉黑名單中,都有不少是因爲“跳單”。

圖片7.png

就如同求職軟件一樣,促成雙方合作的那天開始,短期內他們就再也不需要平臺了。而家政平臺免費中介的命運,該如何改寫?

最後,信任危機不斷的58到家,要守住家政市場,還需走出“佗西塔陷阱”。

“一旦皇帝成了人們憎恨的對象,他做的好事和壞事就同樣會引起人們對他的厭惡。”塔西佗評價一位羅馬皇帝時所說的話,也成了58到家如今的寫照。

在網絡平臺隨便一搜,幾乎都是58到家的負面新聞,這裏就不再贅述。

其實,在從業人員文化程度地、服務費標準化的行業裏,出現問題很正常,但是,平臺如何解決問題,就成能否給用戶留下好印象的關鍵環節。

如今的58到家,在很多人眼裏的形象是比較負面的,而陷入了“佗西塔陷阱”的58到家,如果要守住需要交付信任的家政業務,就該多想想辦法,如何將丟掉的信任,一步一步撿回來。這一點,是後續發展的先決條件。

總的來說,在擁有廣闊前景的家政市場裏,擁有先發優勢的58到家,卻被巨頭與垂直平臺擠壓到,業務線擴得再大最終可能就是個家政平臺,而在市場供需矛盾的情況下,58到家因爲自身的口碑問題,還能不能守住最後的家政市場,仍是個問題。

曾經,大潤發創始人黃明端離職的時候說:“戰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而“起了個大早”的58到家,走到現在的地步,不是輸給了時代,而是輸給了自己。

當然,到家的故事還在繼續,家政市場的路在何方,就看那些入局者,誰能杜絕失信、構建標準、解決矛盾這幾大問題。

此內容爲【螳螂財經】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覈實版權歸屬,不作爲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螳螂財經(微信ID:TanglangFin):

•泛財經新媒體。

•微信十萬+曝文《“維密秀”被誰殺死了?》等的創作者;

•重點關注:新商業(含直播、短視頻等大文娛)、新營銷、新消費(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區塊鏈等領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