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带来成功,成功增强自信

5.7 马太效应:自信带来成功,成功增强自信

“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心理学、教 育、金融等众多领域。孩子如果很自信,成功就会接踵而至。一般而言, 赏识教育能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让孩子自信起来,因此成为提高孩子 自信的最好方法。教育家卢勤女士根据自己的经验提炼出了快乐人生三 句话:“太好了! ”“我能行! ”“你需要帮助吗? ”卢勤女士所倡导的也就 是常说的“拇指教育”,即激赏教育,要求父母应该经常竖起拇指表扬孩 子,而不是讥笑、批评孩子,从而建立孩子的自信。

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他们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所以受 到父母影响的可能性最大。如果给一个普通的孩子以赏识,只要孩子感 觉到了,那么他会越来越朝着被赏识的方向努力,会表现得越来越自信。 反之,如果给那个孩子以漠视或讥笑,他就会觉得自己的表现很差劲, 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越来越不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确信自己很优秀,并得到了他人——特别是父母的优 秀评语,那么他会在内心将这种优秀的信念不断放大,并促使自己朝更 优秀发展;如果一个孩子内心仅存一点优秀的曙光,却得不到他人的赏 识,那么这点仅有的优秀也将消失。自信的,会更自信;不太自信的,连 仅有的一点自信也要夺走。

父母都应该致力于孩子的自信培养,因为自信能够让孩子变 得更优秀。希望父母都记住并实践之:赏识和赞美是一种美德。 赞美会使一个孩子越来越优秀,因为赞美带来自信,而自信带来 成功。所有的父母都应该把赏识与赞美当做一种习惯,通过赞美 与赏识,培养孩子的自信,增强孩子的自信,让孩子获得成功。

 

六 让孩子与众不同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商和情商高,与众不同, 卓尔不凡,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不过很多父母擅长于 培养孩子的智商,却对情商教育相对陌生。如果父母懂 得利用相应的心理学法则进行教育,就能够让孩子迅速 提高情商指数,让他们更了解自己,更善于和他人交往。

6.1 避雷针效应:及时疏导孩子的坏情绪

当孩子越来越沉默,或 者有时候对着父母“咆哮”的时候,父母惊呆了,像被雷电击中。其实 父母不知道,这完全是由他们自己造成的。孩子的情绪高压线本来是完 全可以避免的,只是由于父母的粗心或者没有及时疏导才会发生。

当孩子越来越沉默,或 者有时候对着父母“咆哮”的时候,父母惊呆了,像被雷电击中。其实 父母不知道,这完全是由他们自己造成的。孩子的情绪高压线本来是完 全可以避免的,只是由于父母的粗心或者没有及时疏导才会发生。

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他们的情绪反应会越来越多。孩子不像成 人,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当他们内心充满困惑和矛盾,情绪越积 越多时,他们就会感到烦躁不安。父母应该随时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 当孩子情绪低落或反常时,父母要做的就是及时引导孩子发泄内心积压 的不良情绪。

父母更应该多关心孩子,更加注重孩子的 心理健康。对孩子出现的不良情绪,要及时疏导,避免孩子受到不良情 绪的侵扰。

父母经常扮演孩子情绪的避雷针角色,不仅能够让孩子的心理得到 健康发展,还可以有效地改善亲子关系。在情绪疏导和释放的过程中, 孩子也会意识到,因为坏情绪而迁怒于他人,或者让他人受到伤害,是 错误的行为。在情绪的释放过程中,父母也可以指导孩子和他人交往的 一些原则,这会帮助孩子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有一点值得父母特别注意,如果孩子发泄情绪的方式比较极端,比如长时间的烦躁不安,甚至有过激的行为,父母要及时安抚,严重的话需要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谨记:坏情绪一旦发生就要将它彻底平息

6.2让孩子发挥自己的特色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顺从,调皮行为少一些。上面事 例中的猫猫,肯定会被许多家长们定性为“破坏性极强”的孩子。但家 长们却不知道,这种“破坏性”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探索欲望的萌发、 创造能力的表现。

许会使孩子从此变得听话、乖巧,但孩子的探索欲望、创造能力很可能 就会由此而消失。许多父母忽视孩子的天性,而把孩子强行改造成他们 所希望的样子,这种做法其实是非常不可取的。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完成自己的理想,这种想法可能会误导孩子 的一生。比如,父母年轻时想成为作家,就希望孩子能写一手好文章;父 母年轻时想当歌唱家,就强迫孩子去学习声乐。其实孩子可能对语言和 音乐一点也不感兴趣。相反,他喜欢体育运动,甚至有可能成长为篮球 界的姚明或者是网球界的李娜。但他们的特长被父母忽略了,而父母给 他们的定位又完全不符合他们的天性。因此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 多动的孩子被强行安坐在钢琴前,几年下来没有任何进步。老师无奈地对 父母说:“可能你们的孩子并不适合学习钢琴。”现在,父母又要面临给孩 子重新找一个发展机会的问题,而这个机会又极有可能是不适合孩子天性 的。时间就这样被浪费,孩子也在父母的“培养”下,成为平庸的人。

当然,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外向,对于父母的安排,不会“逆来顺受”,而是顺应自己的天性,告诉父母自己更喜欢什么,更愿意做什么。 本来这是非常好的,可是悲哀的是,父母却觉得自己的家长权威受到了挑战。他们不仅直接否定了孩子的正确建议,还强制性要求孩子必须照他们的话去做。父母宣称他们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惜的是,由于他们并 不了解孩子擅长哪方面,却给孩子做了一个自以为是的安排。因而孩子 难以积极响应,只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在这种消极心态影响 下,父母别指望孩子会有多大的进步。如果遵循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本来是可以取得非常大的成就的。

父母不要强迫孩子去学他不愿学的东西,而是要去发现他真 正感兴趣的东西,并积极地加以引导。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努力 地使孩子得到全面发展,以适应将来瞬息万变的社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