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新基建”之分佈式數據中心DDC

分佈式數據中心(Distributed Data Center),簡稱DDC,是傳統IDC的升級方案,也是下一代超高速網絡的信息基礎設施。

先看一組全球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新技術的發展路線:

2008年比特幣bitcoin誕生,一種點對點電子現金支付系統,實際就是公開透明的帳本系統,直接影響了加密數字貨幣市場和區塊鏈技術的出現。

2013年Telegram和Utopia誕生,二者都是基於點對點通信協議,沒有中心服務器,通訊信息由客戶端點對點加密傳輸,後者還有專屬域可供建立獨立WEB,目前應用場景多數使用在技術社區領域;

2015年IPFS誕生,一種點對點超媒體的分佈式存儲、傳輸協議,目標是補充甚至取代過去 20 年裏使用的超文本媒體傳輸協議(HTTP)。目前已獲多款瀏覽器支持。

2015 年Starlink誕生 ,馬斯克正式宣佈 SpaceX 的衛星互聯網服務計劃(Starlink星鏈計劃)啓動。該計劃的最終目的是組建全球最大的 WiFi 網絡,並且將於 2020 年正式開始服務全人類,目前即將開始內測。

2018年Solid誕生,由萬維網WEB發明者 Tim Berners-Lee 爵士發起,一個結合私有云與認證授權協議的系統,讓用戶數據掌握在用戶自己手中,目的是打破由社交巨頭掌握用戶數據的局面,目前已獲亞馬遜、IBM等巨頭支持。

2019年Libra誕生,社交巨頭臉書的無國界支付系統,坐擁全球27億用戶,恆定各國法幣,外界質疑實則是美元霸權的鞏固,目前暫未上線。

2020年鏡像網絡Mirror World Network(MW) 誕生,一種點對點物理通信協議與中心化存儲協議結合的區塊鏈+分佈式存儲系統,目的是構建服務於超高速網絡時代的新型分佈式數據中心DDC,解決中心化IDC及存儲系統成本高、信息安全、隱私泄露、網絡延遲等問題。目前測試網絡已上線。

淺析分佈式數據中心(Distributed Data Center)DDC

我國目前提出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即“新基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是其中的主要版塊,如,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爲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爲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爲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區塊鏈+分佈式存儲文件系統+數據中心架構相結合是一個可升級或替代集中式數據中心、傳統IDC及商業服務的解決方案。

 

分佈式數據中心(Distributed Data Center),簡稱DDC,按照分佈式存儲的定義是利用網絡把成千上萬臺存儲服務器連接起來,組成一臺虛擬的超級存儲服務器,完成單臺存儲服務器無法完成的超大規模的問題求解。這裏分佈式數據中心DDC除了將單臺存儲服務器組成虛擬的超級存儲服務器外,還將多個數據中心組網,形成多中心服務網絡。

區塊鏈則爲分佈式數據中心的運行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各數據中心、節點存儲服務器的運行數據都通過區塊鏈帳本記錄在鏈,實現工作量證明、數據分佈調整、數據歸檔、多角色管理等功能。

集中式數據中心和DDC分佈式數據中心區別

分佈式架構數據中心在技術層次上,主要包括兩個概念:單個數據中心內的分佈式架構和多個數據中心的分佈式架構。

單個數據中心內的分佈式架構,主要包括分佈式計算、存儲、安全網絡等多種分佈式技術的合集。多個數據中心的分佈式架構主要是指將傳統多個數據中心統一整合爲一個數據中心。實現業務連續性災備,多中心運營和管理等。例如:將多個不同地區,不同規模的數據中心使用統一的管理平臺進行資源的統一管理,使用統一的運營平臺實現統一運行。

集中式架構在系統複雜度、數據一致性、安全措施實施方便性和運維管理複雜度等方面有一定優勢。分佈式架構在資源使用成本和擴展能力、業務部署的靈活和系統可用性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那麼分佈式數據中心DDC具備怎樣的優勢呢?

傳輸速度更高

跟SpaceX 的衛星互聯網服務計劃類似原理,點對點對網傳輸,DDC是近場、實時傳輸優先的原則,匹配最近的節點數據中心資源,可向用戶提供低延遲、高效率的存儲計算服務,減輕在5G時代海量數據的傳輸帶來的網絡負擔。

降低交易成本

隨着各個行業的信息化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建設多個不同地域的數據中心。比如銀行業和保險業會按照銀監會和保監會的要求建設災備中心,集團企業會建設分公司分數據中心。DDC可進行統一的管理和應用,保證業務的連續性,解決業務協同問題,是對傳統數據中心的一個革新。

存儲數據更安全

信息安全是數據中心距離和數量是成正比的,數據一旦發生丟失損失嚴重。將所有數據存儲在一個數據中心中風險太大。例如:2003年8月14日——美國和加拿大東北部停電:5000萬人失去電力供應。2012年9月31日——印度電網發生緊急停電,影響了6億多人的生活。DDC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一旦涉及到單個數據中心因電力中斷或者宕機情況發生,DDC的其它地域的備份節點就觸發生成新的備份節點,始終保持網絡中有三個主節點。

除此之外,由鏡像網絡MW設計開發的分佈式存儲文件系統,採用了加密分片、數據糾刪等技術,所有存儲的文件均會進行加密分片再分散式存儲,即使拿到數據中心的硬盤也無法獲取原始文件,有效防止數據被盜及濫用。

更易遵守新的數據法規

文件數據文件加密分片後是否可被監管和認證,這成了一個問題。爲此,鏡像網絡MW設計了一套授權節點機制,拿到證明節點的監管機構、認證機構可使用授權節點觀察整個網絡中的文件存儲情況,當然必須要雙向授權認證,即用戶須主動授權給節點權力。

相對於傳統數據中心,構建分佈式架構的數據中心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影響着數據中心建設的方方面面。在未來,沒有參與分佈式架構的數據中心一定會被淘汰或邊緣化。通過超高速網絡、雲計算等技術的不斷髮展與實踐,我相信分佈式架構一定會成爲數據中心的未來發展方向。即使未來數據中心的架構不是完全分佈式的,但是分佈式架構也絕對不會缺席,一定會有分佈式架構的一席之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