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字節跳動“競業限制”何太急?

圖片1.png

圖文來源於網絡

文|程浩然

來源 | 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

“奉勸各位不要去字節跳動了。離職之後我遭到了這家公司的持續騷擾。”

日前,在“脈脈職言”上,懷孕在家的字節跳動前員工一紙控訴將遭前東家持續騷擾的帖子成爲熱門,引發關注。

圖片2.png

據脈脈ID爲@塞賓斯愛菠蘿的網友爆料,離職之後,入職字節跳動的“後遺症”開始凸顯。

首先是一年競業限制,幾乎所有知名企業都不能去;

其次是算錯稅,導致每個月少拿1/3的工資;

接着是連續往競品公司寄釣魚包裹,讓如今懷孕在家的她“聽到快遞電話就心驚”。

最後是聯繫釣魚包裹發件人,還遭到辱罵。

“螳螂財經”試圖聯繫樓主,遺憾的是不知何種原因,目前在脈脈上已經找不到@塞賓斯愛菠蘿的“建議貼”。

當然,互聯網是有記憶的。樓主的“真誠奉勸”依舊在知乎、微信羣上傳閱。截至發文時,相關話題貼在知乎上已被瀏覽48300次。

圖片3.png

而在微信羣中,網友也紛紛抱不平。

圖片4.png

圖片5.png

平心而論,離職員工再就職,在新公司入職時還要做背調,一般都不會與老東家鬧得很僵,更不用說上公開平臺喊話。

可見,這是要受了多大的委屈(職業受阻,生活受擾,試圖聯繫遭受辱罵),才能讓員工與前東家舉刀相向。

“真誠奉勸各位,字節跳動不論業務吹得怎麼牛,都與打工者無關,我們進去面對的是暴發戶的管理和所謂政委HRBP們的下作不職業。”@塞賓斯愛菠蘿在評論區再次強調。

圖片6.png

最終,樓主的遭遇,就像是一根針,扎進了所有職場打工者的心,成爲脈脈職言上的熱門貼,並快速出圈。因爲說不定這就是“下一個你”。

一、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事實上,“賽賓斯愛菠蘿”並非第一位控訴遭字節跳動“競業傷害”的前員工。

時間往前推。

有關2018年1月19號從今日頭條離職的@李典,在2018年3月15日收到了頭條競業限制通知書的帖子,如今仍高掛在脈脈職言上。

圖片7.png

截至發文時,該貼下面共有372次轉發,849條留言和631條點贊。

圖片8.png

據樓主陳述,在拿離職證明時,公司並沒有提及任何關於競業限制的事。

但在離職1個多月後,居然收到了競業限制通知書。並且隨後不久離職的幾個同事都有類似遭遇。

而在帖子評論區,有ID爲今日頭條員工表示“16年強制全員改合同,把工資調到0.6爲基數,其他爲績效,伴隨的一切都以0.6爲起點計算,競業補償也是根據0.6爲基數賠償的,不得不佩服深謀遠慮,算計到位。

置頂的評論則是“終於知道BAT爲什麼挖不走頭條員工了”。

可見,字節跳動前員工吐槽前東家“競業限制”,早有歷史可溯。

而在@塞賓斯愛菠蘿發帖後,另一名字節跳動員工同樣在脈脈職言發帖稱“被幾乎全行業競業”。

圖片9.png

發帖的頭條員工是一個沒帶人的“大頭兵”,與領導相處融洽,幹活兢兢業業。

由於拿到了更好的offer,並且自覺與公司競爭關係不大,想要與公司好聚好散。於是跟領導坦誠了離職的想法和去向,沒想到被幾乎全行業競業,現在只能“在家休息”。

兩年的期權競業,足以讓樓主“好好休整一番”,並且連“自己買的期權也算”。看來樓主的坦誠相告,最終結果只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二、遭競業限制後,會給下一份工作帶來什麼影響?

對兩位字節跳動前員工遭競業限制的遭遇,網友除了表示憤慨之外,還關注遭受競業限制後,會給下一份工作帶來什麼影響?

畢竟,許多職場人尚未碰到類似情況,或者即將碰到這種情況,以後說不定會碰到這種情況。

“螳螂財經”查看評論區發現,網友的關注點大抵在以下幾方面:

1、遭競業限制後,是不是還有競爭不大的行業大公司可供就職。

網友@解珍在評論區問道,“大公司是不是隻有去阿里不競業了?”

畢竟阿里的主賽道在電商,看起來跟字節跳動的競爭不太明顯。

對此,樓主的回帖是,“你想多了。都說了幾乎全行業競業。”

至於網友@解珍的第二個問題“樓主現在幹啥?”

樓主迴應“先休息看看”。顯然還未想到應對之策。

圖片10.png

不過,據“螳螂財經”採訪字節前員工得知,字節跳動的競業限制對象不會是全行業,具體會根據員工所在業務線來定,但是BAT以及他們投資的關聯公司基本會在其中。

因此對受競業限制的員工來說,離職後在競業限制期間可選的公司實際上也很少了。

2、被迫“在家休息”的前員工還能拿多少工資?期權怎麼算?

按照規定,既然前員工被競業限制“在家休息”,前東家還是要發工資的,不然被競業限制的人還不活活被餓死。

而樓主也承認,字節跳動確實給了自己“競業補償”。

不用工作,還有工資發,看起來是“天上掉餡餅”的大好事。

事實上並非如此。

網友@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員工留言問“多少錢?30%?我也準備走,可惡......”

在得到樓主肯定回答後,表示“太少了”。並且還不死心地追問“不會是基本工資的30%吧?”

圖片11.png

據“螳螂財經”採訪得知,基於勞動法的“競業補償”基本是平均在職月薪的30%左右。

不過,這個“30%”客觀來說是縮水的。

因爲按照字節跳動正常員工的工資由60%的基本工資+40%的績效組成來看,“競業補償”大抵是就職期間工資的60%*30%。

因此,有競業協議在身,並且準備離職的字節跳動員工不妨先掂量掂量,被競業限制期間,能不能養活自己和家人,再決定要不要離職。

除工資外,期權怎麼解決,則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另一個問題。

圖片12.png

從樓主發帖內容和回覆評論可知,其身負”兩年期權競業”後,如果兩年內去競對,期權全部作廢,包括自己掏錢買的部分。

而據“螳螂財經”採訪得知,如果離職員工違反競業限制,所屬的期權將會被全部沒收。

3、是不是不提前告知,或選擇保密入職就不會被“競業限制”?

從樓主@字節跳動員工發帖內容來看,對自己離職前的坦誠相告耿耿於懷。

一則是自己看似好心,卻沒得到好報;二則也許還在想,是不是不提前告知離職去向,就會有不同結果?

對此,網友@京東數科員工留言問“不說去哪就不會被競業嗎?

圖片13.png

而網友@人力HR職場王二狗表示,即便是競業,下家公司也可以規避的,怕啥?並表示很多公司都這樣搞。

對此,樓主回覆稱“真要搞你會想辦法取證的”,可見前東家競業協議的威懾力還是挺大的。

圖片14.png

那麼究竟可不可以“保密入職”呢?

理論是可以的,現實中也有很多公司這麼操作,不然一個個要麼在大公司待到老,要麼跳槽的都在家休息得了。而很多公司讓新員工以英文名入職,據說也有規避“競業麻煩”的考量。

不過,風險也很大,不被抓還好,一被抓肯定是普通職場人所不能承受的。這從網友的評論中也可見一斑。

圖片15.png

看來樓主即使保密入職,也是“富貴險中求”。再聯繫到期權收益,估計在競業限制期間,還是在家休息穩妥。

4、調查前員工是否違反競業限制的手段有哪些?

另一個引發網友圍觀的,是字節跳動調查前員工違反競業限制的手段。

除@塞賓斯愛菠蘿爆料的寄釣魚包裹外,據@行政後勤.華山弟子爆料稱,“我聽說過字節最絕的,用私人偵探搞簽了競業的員工。”

圖片16.png

事實上,《財經》記者關於競業限制公司取證方式曾專門做過調查,總共有五種方式。

①、寄釣魚快遞,手機號填前員工,地址填競對公司,簽收即代表查有此人,需公證生效;

②、查社保記錄是不是競對公司或其關聯公司所交;

③、問競對公司前臺、同事,或者直接打電話問本人;

④、看媒體報道、朋友圈記錄、甚至合照和微信聊天記錄;

⑤、請私家偵探跟拍。

看起來似乎字節跳動也沒有很出格,只不過一向以智能算法著稱業界的字節跳動,如此“人工算計”,未免有失風雅。

5、競業協議是不是一定要籤?什麼級別員工離職後纔會啓動?

既然競業協議如此恐怖,那可不可以不籤呢?

圖片17.png

據“螳螂財經”採訪得知,在字節跳動入職填寫勞動合同時,都會有一個目錄(如保密協議和競業限制),也就是在籤勞動合同時,就確定了字節跳動對員工保有啓動競業協議的權利。

比如《勞動合同法》第23條是這樣寫的:

圖片18.png

《勞動合同法》第24條是這樣寫的:

圖片19.png

而“期權競業”則會在簽訂期權授予以及期權兌換協議時附加,即擁有期權或兌換期權時,就確定了字節跳動對員工保有啓動競業協議的權利。

目前字節跳動職級有1-1,1-2,2-1,2-2,3-1等,一般來說3-1職級(相當阿里P7往上級別)及以上一般都會被啓動競業限制,其它崗位也有可能被啓動競業限制。

其中,競業限制的啓動權在離職員工直接上級和HRBP,或其所在事業線的負責人手上。

可見,從流程上看,字節跳動合理合規。只不過這次引發網友不滿的是,字節跳動究竟該對哪些員工啓動競業限制?有無必要針對全行業競業?以及具體實施措施能否讓人接受?

上文中,發帖樓主自稱是“技術大頭兵”,手下沒帶人。按說層級不高(具體職位“螳螂財經”還在持續追蹤),因此有網友懷疑字節跳動是不是有點過了。

圖片20.png

網友@曲傻姑表示,“大頭兵都競業,太慘了吧”

網友@前百度員工則表示,“競業半年之後確認你沒去競業的公司,字節跳動會取消你的競業”,則讓人大跌眼鏡。

圖片21.png

當然,前員工@塞賓斯愛菠蘿聯繫釣魚包裹寄件人被辱罵,同樣令人憤慨。

此外,還有網友提及“頭條不是一直都是全行業競業嗎?”、“全行業競業的真不多”,可以看出網友的不滿。

圖片22.png

圖片23.png

客觀來說,很多企業都會與入職員工簽訂競業協議,字節跳動不過是其中一個,這本沒錯。畢竟,競業協議是維護公司權益的重要武器。

圖片24.png

但是,一旦守護企業利益的武器被濫用,不僅會傷及無辜,也會讓企業蒙羞,寒了員工的心,則未免會得不償失。

三、明天上仲裁法庭,但我最希望的結果只是“想恢復勞動關係”

除了離職後受“競業限制”造成工作和生活困擾外,最近還有字節跳動員工爆料“被申請了離職”。

日前,字節跳動“上海商業化巨量引擎策劃部”前員工王某接連在公衆號“逐夢尋光”發佈《字節跳動,到底在記錄美好生活,還是在製造無恥噩夢》、《十問字節跳動,暴力逼退員工背後法與德何在》等一系列文章,並在文中詳述了其在字節跳動被“違法暴力逼退”的整個過程。

“螳螂財經”聯繫發文者時,後者正在準備第二天仲裁答辯的材料。

是的,最終還是不得不與前東家對簿公堂。

想必這並不是當初張一鳴引以爲傲的“爲什麼BAT挖不走今日頭條的員工”的管理手段。

先來看仲裁前一週,字節跳動針對王某發佈的一封全員內部信。

圖片25.png

(當事人王某備註:紅色部分爲重點,疑點,不實部分標註)

根據公開信來看,王某顯然是個“問題員工”,字節跳動將其辭退也合理合規。

不過,據“螳螂財經”對當事人的採訪,則是另一種說法。

1、針對文中“與沈某(策劃部門總監,王某直屬上級)工作分歧,多次交流後無法有效履行工作職責。”王某的陳述是這樣的:

沈某多次將王某從主導項目中拿掉名字;

以規劃未來的目標未達成壓低績效。王某告訴“螳螂財經”,此前兩季度其績效評定都是小組第一,後來沈某多次以績效威脅其離職;

當王某明確表示不離職或轉崗時,在離職前一個月,沈某不給其安排實質性工作,只安排支持性工作。並藉機將其季度績效考評分數定爲倒數第三(王某表示倒數第一已被逼退離職,倒數第二即將離職)。

2、針對文中“王某自願簽署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公司也對其給予了相應經濟補償”。

對此王某表示:沈某在其不知情的情況下,背後通知人事說“王某要離職,跟其已經談好了”;

HRBP嚴某首次找王某談話時,問其怎麼想。在王某明確表達不想離職或轉崗,並控訴沈某違規行爲時,嚴某讓其寫郵件整理證據,但後續均毫無迴應;並且欺騙說“轉崗要離職後再申請”;

接着,沈某先將王某踢出各種工作羣組、郵件羣組,並對團隊內宣稱已將其“勸退”。

此後,當王某正常來公司工作時,嚴某連續兩次讓其不要繼續來公司了。隨後小組重新調整座位時,沈某並未給王某留位置。當後者來公司時,嚴某則不讓其去原工作區域,而是到會議室聊天。

嚴某最後一次找王某溝通時,沒有通知解決方案,直接拿出“協議離職單”,並答應給其公道,讓其當場簽字。

據王某陳述,基於當時精神壓力巨大,甚至沒看合同,就在嚴某引導下籤了字,第二天收到合同才細看。

與此同時,嚴某已在後臺幫其提交了離職申請流程。五分鐘後,沈某審批通過。王某從後臺系統收到通知“我申請了離職”。

是的,王某認爲自己“被離職”了。

最後的最後,王某將此前郵件發給上海業務負責人鄭某、塗某,並表示想跟鄭某聊一聊,被嚴某藉口阻攔,最後被電話告知鄭某對沈某進行了“口頭批評教育”。

當然在這樁橫跨差不多一年的糾紛中,還有很多細節,限於篇幅,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看王某發佈的一系列文章,也可以關注今天的仲裁開庭。

讓“螳螂財經”感慨的是,一個此前兩季度績效小組第一的組長,一直不願離開自己崗位的員工,最終不得以這樣的方式離開了。

甚至當”螳螂財經“問及王某最想要的結果是什麼的時候,對方表示只想”恢復勞動關係“。

可悲可嘆。

四、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值得一提的是,在字節跳動前員工發文控訴老東家時,華爲創始人任正非接受採訪時首次談到華爲全員持股問題。

任老表示,“當初沒有想什麼結構,都是慢慢形成的。就一句話,你昨天創造的勞動,也要給予肯定。分一點給你,分多少,大家評。通過積累的方式,凝結起來這支隊伍。”

誠然,前員工與前東家本就是相互成就,到離職反目成仇,實在有點不堪。

在“螳螂財經”問及即將上仲裁法庭王某,整個過程讓他最氣憤的是什麼?

對方表示,最恨的沈某可以濫用職權對員工進行威脅,官僚作風非常嚴重;

原以爲HRBP嚴某可以作爲公正的第三方來做出裁決,結果被聯合針對;

至於更高一級的鄭某、塗某以及其他人、甚至是最信任的“企業紀律和職業道德委員會”均不發聲、不作爲;

最後公司在勞動仲裁開庭前一週,還在公司內發全員信,對其進行污衊。

而讓王某感觸最深的則是勞動法法律意識的缺失:

一方面在勞動者,當時被引導簽字也造成其現在維權的困難,這段時間很多有相似問題的人來諮詢;

另一方面是企業對於勞動法的漠視,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尋找法律空子。

甚至當王某對嚴某說“我從來沒有見過身邊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沒想到竟然會發生在我的身上......”

得到的竟是嚴某的一句“這種事很常見啊”。

或許對企業來說,這只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但對員工來說,這就是天大的事。

截至發文前,“螳螂財經”就採訪者提供的聯繫方式,聯繫字節跳動HR【文中提到的嚴某進行求證(問題尚未問完)】,對方表示並不知情,建議聯繫官方發言人。隨後“螳螂財經”詢問能否告知官方發言人聯繫方式,對方隨即掛斷電話

不管怎樣,王某值得慶幸是仲裁即將開庭,而法律最終將給出正義的答案。雖然維權之路難,但終歸還有盡頭。

而對字節跳動和王某來說,上仲裁法庭也許不是最好的答案,但也會讓這件事徹底了結。

只是,企業和員工鬧得如此地步,何苦來哉!

畢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此內容爲【螳螂財經】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覈實版權歸屬,不作爲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完】

螳螂財經(微信ID:TanglangFin):

•泛財經新媒體。

•微信十萬+曝文《“維密秀”被誰殺死了?》等的創作者;

•重點關注:新商業(含直播、短視頻等大文娛)、新營銷、新消費(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區塊鏈等領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