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NQ 開發流程

ZYNQ 的開發也是先硬件後軟件的方法。具體流程如下:
1) 在 Vivado 上新建工程,增加一個嵌入式的源文件。
2) 在 Vivado 裏添加和配置 PS 和 PL 部分基本的外設,或需要添加自定義的外設。
3) 在 Vivado 裏生成頂層 HDL 文件,並添加約束文件。再編譯生成比特流文件(*.bit)。
4) 導出硬件信息到 SDK 軟件開發環境,在 SDK 環境裏可以編寫一些調試軟件驗證硬件和
軟件,結合比特流文件單獨調試 ZYNQ 系統。
5) 在 SDK 裏生成 FSBL 文件。
6) 在 VMware 虛擬機裏生成 u-boot.elf、 bootloader 鏡像。
7) 在 SDK 裏通過 FSBL 文件, 比特流文件 system.bit 和 u-boot.elf 文件生成一個 BOOT.bin
文件。
8) 在 VMware 裏生成 Ubuntu 的內核鏡像文件 Zimage 和 Ubuntu 的根文件系統。另外還需
要要對 FPGA 自定義的 IP 編寫驅動。
9) 把 BOOT、內核、設備樹、根文件系統文件放入到 SD 卡中,啓動開發板電源, Linux
操作系統會從 SD 卡里啓動。
       以上是典型的 ZYNQ 開發流程,但是 ZYNQ 也可以單獨做爲 ARM 來使用,這樣就不需要關係 PL 端資源,和傳統的 ARM 開發沒有太大區別。 ZYNQ 也可以只使用 PL 部分,但是 PL 的配置還是要 PS 來完成的,就是無法通過傳統的固化 Flash 方式把只要 PL 的固件固化起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