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哪些实用的心理学知识?

1.不要轻易把自己的目标告诉他人。

当你把未实现的目标告诉他人时,大脑会产生一种自己已经达成目标的错觉和满足感。

尤其是朋友和他人的提前祝贺,会让你把空谈错认为实践。从而让你松懈努力,更难完成目标。很多研究证实了这一点,著名的是Peter·Gollwitzer(彼得·歌伍兹)的心理学实验。

人们常有一种错觉,以为对外宣布目标,公开做出承诺,朋友会监督我们,父母会给我们打气,所以我们便会更加努力。但一个悲伤的事实是,没人在乎你的目标,除了你自己。

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把目标写下来(避免遗忘),制定一个合理详细的计划,按部就班地完成它。

2.试图让每个人都满意的人最容易感到孤独。

3.与积极快乐的人在一起会使你更快乐。

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幸福具有感染力,与幸福快乐的人在一起会激发你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从而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

有意思的是,打哈欠也具有感染力。比如当人们因漫长枯燥的会议或演讲而感到疲倦时,一个人打声哈欠,旁边的人也会不自觉地跟着打哈欠。

4.假装自信会让你变得更自信。

这其实应用了心理学上的自我暗示。在语言上,不断地告诉自己我可以,与人说话时响亮而清晰;在姿态上,表现各种充满自信的姿势,比如擡头挺胸、握手有力,目光注视前方。即使是模仿自信的肢体语言也会让你变得更有自信。

在小李子和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猫鼠游戏》中,弗兰克(小李子饰演)转入新学校后,因着装严肃被同学欺负并被戏谑称为“代课老师”。

为了惩恶扬善,弗兰克灵机一动,假装自己就是代课老师。他沉稳地走到讲台上,在黑板上用力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他大声地介绍自己,声音洪亮,腰板挺直。

刚刚踏入新学校的弗兰克其实是怯生的,但他积极地自我暗示,充分调动肢体语言,骗了所有人,甚至那个胆怯的自己。

5.验证的需要是许多人遭受痛苦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大多数失败的表白。

6.制作一个你喜欢的音乐播放列表,不断更新与完善它,确保这个播放列表给你带来好心情。

音乐与人类情感紧密相连。以后听这个播放列表的时候,你总能有愉快的体验。

7.你可以有高期待,但你最好能够承受高失望。

这是心理学家Keith在拜欧拉大学公开课《爱情那些事》上说的话。意思是,我们对人际关系的失望往往来源于我们对别人过高或不切合实际的期待。当别人不能满足我们的期待时,失望和愤怒的情绪便接踵而来。

然而外界是不可控的,可控的只有我们自己。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努力实现自我期待,而不是期望别人。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给一个人发条微信后,你心里会有一个期待,他会立刻回复我的消息。但这个期待是不现实的。别人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不会及时回复,或者根本不想回复。

而当你对别人没有期待或者降低期待,别人自然难以让你感到失望。你需要做的只是把自己的事做好,把需要说的话传达到就够了。

8.你对别人的吸引力越大,你越容易逗他发笑。

当你很难取悦一个人时,可能不是他笑点高或者为人高冷,很可能是他对你没有兴趣。

9.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自我激励。

工作或学习中,不断地告诉自己可以做得更好,这真的有用。

10.与别人交谈时,请使用他们的名字或暱称。这会让他们更喜欢你。

鸡尾酒会效应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声音嘈杂的环境里,我们的大脑会对周围的声音做出判断,选择性倾听重要的声音,忽略不重要的声音。而当有人喊我们的名字时,我们总能立刻注意得到。

总之,名字对人们很重要,人们喜欢听到自己的名字。

11.“假笑”也可以给你带来快乐。

这一点是有科学依据的。研究发现,当人们故意做笑容的表情时,其相应的肌肉活动会骗过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愉快的体验。

这在心理学早期的情绪理论——詹姆斯-兰格理论有所解释。其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因为过于片面,而饱受批评。

12.人们身体疲劳时会更诚实。

撒谎是个力气活。高明的谎言不仅需要大脑的快速运转,而且需要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高度配合。

Burkley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当人们在筋疲力尽的时候,更容易被说服。这可能是因为疲劳削弱了我们的意志力。

电视剧里,我们经常看到敌人用严刑拷打(比如不给吃饭,不让睡觉)的方式来获取情报,也是基于这个原理。

13.睡眠不足会导致对糖的渴望。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项研究表明,睡眠不充足对饮食选择有直接影响:在饮食方面,我们倾向于选择垃圾食品(高糖高盐高脂肪),而不是健康的食物。

研究人员发现,睡眠不足不仅会大大降低额叶的决策功能,而且会激发那些与本能相关的大脑活动。

简单点说,睡眠不足会抑制我们的意志力,以至于在决策时,我们容易受本能驱动,选择口感好但不健康的垃圾食品。

结论:(1)睡眠不足会让人思维迟钝、意志力减弱;(2)如果你想减肥或是保持好身材,一个高质量的睡眠是必不可少的。

14.当人们谈论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事物时,他们看起来会更具吸引力。

15.赞扬而不是批评是帮助别人进步的最佳方法。对自己也一样。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证实了这一点。

正强化(使用正强化物:比如口头赞扬、物质奖励)会塑造或加强个体的良好行为;而惩罚(使用负强化物:比如批评、肢体暴力)虽然可以消除或降低个体的负面行为,但不利于塑造其良好行为。而且,当惩罚长时间不进行时,个体的负面行为会出现较大的反弹。

值得一提的是,负强化和惩罚并不是一回事。负强化是取消负强化物,比如不再批评、不再使用肢体暴力解决问题。

而惩罚是施加负强化物,比如批评、使用肢体暴力解决问题。

这是心理学考研的一个重要考点,通常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方式呈现。

有意思的是,在《捉鬼敢死队》里,由比尔·莫瑞饰演的Dr. Peter Venkman也犯了这个错误。他误把惩罚(电击惩罚)视为了负强化。

16.在互联网上花费大量时间的人更容易感到沮丧,孤独和精神不稳定。

17.当我们过于详细地制定B计划的时候,我们的A计划失败的可能性更大。

18.保护内部动机,正确使用外部动机。

外部动机(比如物质奖励)虽然可以强化个体的行为,但会削弱个体的内部动机(比如兴趣爱好)。

我们都听过“老人与孩子”的故事:一群孩子总在一个老人家门口玩耍,吵得老人睡不好觉。有一天,老人给他们一人十块钱,让他们再大声些,孩子们很听话,玩得更开心了;第二天,老人给的钱变成了五块,孩子们依然很听话;第三天,老人给的钱变成了一块,孩子们已经有点不满了。

随着老人给的钱越来越少,孩子们的不满情绪越来越激烈,以至于最后感觉不值得,所以再也不在老人家门口玩耍了。

孩子们一开始是因为兴趣在老人家门口玩耍的,但最后变成了外部动机——物质奖励,内部动机便得以削弱,而当外部动机消失后,孩子们便没有了继续在老人家门口玩耍的理由。

当然,外部动机如果使用得当,也会发挥巨大作用。比如学习上的及时反馈:当你的成绩达到预先指定的目标后,老师当众表扬,父母带你大吃一顿,这些外部动机对你的日后学习便有不小的推动作用。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内部动机的激发与维持。主要的内部动机有兴趣爱好。

兴趣和快乐、成就感紧密相连。当我们做某事时感到快乐,我们会更喜欢做这件事。而当我们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后,我们会更用心地做好这件事。

总之,良好的外部动机对当下的学习或工作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强大的内部动机却是持久成功的关键。

19.当有人给你建议时,回答“你是对的”,而不是“我知道”。这听起来更好,更让人舒服。

20.如果你反复批评别人喜欢而你不喜欢的东西,他们并不会停止喜欢它,他们只会停止喜欢你。

比如你女朋友喜欢看综艺,而你天天批判综艺没有营养,这并不会打击她对综艺的兴趣,只会打击她对你的兴趣。

心理学家扎荣茨认为,情绪相比于思维更具有即时性。所以即便你很理性地列举综艺的种种弊端,别人仍然会“感情用事”。

人是肉身和意识的集合体,当你讨厌别人的喜好时,别人会下意识地默认你讨厌她本人,进而发生无畏的争吵。而大多数的争吵,最终跟最开始引起争吵的事情大都没有关系。翻旧账、发泄情绪、自私心……综艺只是一根导火线,两人更深的矛盾渐渐浮出水面。

尊重对方的生活方式,在自己舒服且不打扰别人的情况下,尽可能给对方带来快乐,这是最低程度的幸福的保证。

21.想完全吃透某个知识点,你只需要把它讲得别人都能听得懂。

记忆存储的有效方法是复述。复述分为两种:机械复述和精细复述。

机械复述将记忆中的信息不断地简单重复,但不能加强记忆,比如在我们中学时期,死记硬背语文教材里的文章,但是很快就忘记了。

而精细复述将记忆的信息进行分析,使之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联系,这是加强记忆的最有效方法。

而当你想把一个知识点讲得通俗易懂时,你不仅要吃透该知识点,还需要应用它,举例子,甚至举一反三,这样别人才能更好地理解。当别人能很好地理解时,就说明你完全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也体现了中学时期我们老师反复强调的知识框架的重要性。在建立良好的知识框架的前提下,当我们学习新知识时,只需要把它与原有知识进行联结,也就是并入知识框架内,这样新知识更容易理解掌握,自然更不容易忘记。

22.从心理上讲,我们倾向于忽略那些关心我们的人,而更多地关注那些忽略我们的人。

基于此,我们应该把精力和时间用在那些真正在意我们的人。

23.遇到困难且无人帮助时,和自己说话可以使大脑更有效地工作。

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思考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内部言语。它是在外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本质上仍然是一种语言活动。虽然是一种不出声或不与人交流的语言形式,但它仍需要语言器官的参与,即便不出声。

我们思考的时候,应用的就是不出声的内部语言。而当你把思考的东西以语音的形式表达出来时,大脑会对你说的话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核,思维会更加敏捷和活跃。

而对于轻微强迫症的人来说,比如出门后总确认有没有锁门,可以在锁门的时候对自己说“我已经锁好门了”。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24.目标越具体,越容易实现。

相对于空泛的目标,比如我要改变世界,我要看很多书,我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具体的目标更容易实现,比如我今天要读50页书,我今天要跑步5公里。

目标越具体,我们的印象越深刻,我们也就会越看重对自己的承诺。

25.锻炼自己延迟满足的能力。这是长久成功和幸福的关键。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Walter Mischel(沃尔特·米歇尔)设计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作为被试。摆在他们面前的有小孩子喜欢吃的小零食,比如棉花糖和小饼干。实验的自变量为小孩子可以立刻选择吃掉棉花糖,也可以等到研究人员一会儿回来后再吃并得到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

研究发现,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等待的过程非常煎熬,以至于绝大部分孩子很快便放弃了,选择吃掉零食。到最后,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儿童克制住了自己,为了得到奖励而等到研究人员回来。

主试米歇尔后来扩大被试数量,并进行长期跟踪发现,选择立刻吃掉零食的孩子在学习中会面临更多问题。比如更大的压力、注意力不集中、耐心和定力较差。而那些为了得到奖励而能克制住自己的欲望的孩子,在日后的学习和事业中均获得了更高的成就。

有意思的是,Johnson针对肥胖与延迟满足的关系上的实验研究表明,肥胖程度与延迟满足能力呈显著相关。可以说,延迟满足能力越差,肥胖的可能性越高。

Johnson W G. The performance of obese and normal size children on a delay of gratificat ion task.
这种为了长期利益而选择牺牲短期利益的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延迟满足。值得一提的是,延迟满足不是故意让孩子瞎等待,或者是压制他们的欲望,而是锻炼他们为了长期利益而去主动克服当前困境的能力。

延迟满足的能力看起来很难培养,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比如在学习的时候,收到一条消息,你可以打开手机去聊天,也可以等学习完再与朋友畅聊;

再比如,你是一个自媒体博主,难免遇到一些网络喷子在评论区里对你大放厥词,甚至破口大骂,你是为了长远利益而保持谦卑风度所以忍一时风平浪静,还是为了逞一时口舌之快和他对骂,甚至调动你的粉丝去攻击他,让读者看到你性格黑暗的一面。

其实,做好这些小事,都是在锻炼我们延迟满足的能力,为以后做大事做准备。


说几个男女间心理学套路的实操方法:

1、如果你想调教你的老公/老婆(以下用他代替),不是去说他,批评他,而是夸他。
而且要夸得具体,夸到他心坎里,看见他的努力和闪光点。

找到他暗戳戳得意的地方,猛夸,他会觉得你是世界上最懂他的人。

比如,你想让他多做家务,对他说“老公,炒菜的油老是溅出来,人家好怕,嘤嘤嘤……”“哇塞,老公你是怎么做到的,你炒菜的动作好帅!”“看不出来,老公的厨艺这么好,老公你这么心疼我,一定是一个爱家爱我的好老公,我爱你。”

我知道你会说,这么肉麻,谁能说的出口。

哈哈,你吃亏就吃亏在嘴上,傻干不说,还一肚子怨气。

例子里的女生,干得少,说得多。你以为这是掉价吗?恰恰相反,她才是关系的主导者。

这样的女生,她想要什么样的男人,就把他往哪个方向夸。

夸完了再画个道路,告诉他怎么才能得到她的认可。

于是男人就按照她指的路一路狂奔下去了。

谁说天下没有好男人,好男人要调教的。

你天天人设给他立得高高的,他想堕落都难。

2、权利的让渡——把选择权给他,反而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如果你是外人,你给个建议,他可能会听。但你是她老婆或者老公,你给他建议,他就不一定会听。

我老公前两天告诉我,他想买块表。那块表还挺贵的,差不多我一个月的薪水。

他也嫌贵。所以他暗戳戳的拿着表的照片跑过来问我,老婆好看吗?

我说,好看,老公真有眼光,挑的东西总是那么好看。

他说,表行说半年才能来一块,现在恰好有一块到货了。

这时如果我说老公你别买,你已经有那么多表了。他肯定心里不乐意,即使他不买,那么这块表也会成了他内心的未完之事总会想着。

甚至有的老公会觉得老婆刻意跟他作对,本来不怎么喜欢,结果赌气也要把它买下来。以证明自己在家庭中的权利。

然后我对他说,嗯,稍微有点贵,不过,老公如果喜欢的话你就收呗。

我把选择权给了他,他反而开始权衡,算了半天孩子的辅导班费,然后自己在那嘟囔,算了,也不是那么好看,下次来货时,再看吧!

你以为到这儿就结束了吗?并不。

我说,老公,你真的决定割爱了吗?你真是个精打细算的小能手。等咱们有钱了,给你买块更好的。(立人设,给认可,画大饼)

他会觉得决定权还在他自己手里,然后他精打细算,为家庭舍弃了自己所爱,得到了老婆的认可,比一块表所带来的那点虚荣感要强多了。

于是,他更加+主动节俭了起来,哈哈哈哈哈。

3、如果你想和一个人拉近距离,那么就去找他帮忙吧。
富兰克林效应告诉你,越是帮过你的人,越不容易拒绝你。

因为他已经在你这里得到了一个“乐于助人”的人设/徽章,他会想要去维持。

(记住,三个要素:

1、从小忙,他的举手之劳开始。
2、一定要回礼!要感谢!
3、话语上要给他立人设。

否则就是招人烦了,哈哈)

而随着沉没成本越来越多,他会越来越无法拒绝帮你。

“帮都帮了,帮到底吧。”

另外,随着帮的次数越来越多,帮人者会产生认知失调——我一定是喜欢你,才会付出如此多的精力去帮你。

瞧,你让一个人喜欢上了你。

事实上,如果你没让他帮,你们可能不会产生交集。

同样的案例,如果你们已经交恶,那么一个帮忙的请求,以求助者的姿态出现,会让对方放松警惕,并且缓解关系。

4、你是一只变色龙的话,会得到更多人的好感。
是的,如果你在交谈中善于去模仿对方的行为、小动作、语气,那么他会更加喜欢你,这叫做变色龙效应。

这78名参与者会被安排到一间房间与一名陌生人(另一名试验同谋)谈论一张摄影作品。在交谈过程中,这名同谋会模仿一部分参与者的肢体动作,其他的则不然。试验结束以后这些参与者会被询问对这名同谋的好感程度并对交流的顺畅性进行打分,两项的分数都在1到9分之间。
结果:模仿确有其效。肢体动作被模仿的参与者,对同谋的打分平均是好感度6.62,顺畅性6.76,而其他的参与者打的平均分则是好感度5.91,顺畅性6.02.你可能会说,差别也不大么,但对于人们几乎都觉察不到的这种微妙的行为的变化,这种效应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了。

所以,你知道了吗?如果想得到另一个人的认可,去模仿他的神态和语气吧!

他会觉得,哇噻我有了同类!这一定是我哥们儿/失散的亲人,我要跟他多聊聊。

5、用上帝视角看一段关系,你会发现完全不一样的世界,颠覆你的认知。
本方法可以用于两性,也可以用于职场,甚至于所有的人际关系。

俗话说,听话听音。但这项技能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不经过大量练习,是做不到的。

然而正是这项能力,才能造就洞悉人性的你。

所以,这是我们的压轴知识——两面性原则。(来自于笔者大量案例和练习的总结)

在夫妻关系或者男女朋友关系中,总是伴随着吵架。

经常有吵得不可开交的情侣来找我,说,思姐,我们很相爱,可我们为什么就相处不好?总是吵架!

我可以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你们的沟通中充满了“应该”,充满了“总是、从来”等这些有毒的词汇。

但我还是要告诉你,根源在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是的,与其教你技巧,不如教你本质。

当你的恋人强势,什么都让你听他的,你看到他背后的自卑了吗?——真正自信的人,从来不会去要求别人怎么做。

当你的恋人敏感,一点就炸,你看到他背后的焦虑了吗?想想最近什么让他焦虑了?——内心平和的人,并不会敏感。

当你的恋人诚心找茬,动不动拿话怼你,你看到他内心的怨气了吗?——找茬这种行为,基本可以断定,事情并不出在“茬”上,而是之前有未解决的遗憾事件。

当你的孩子,就喜欢跟你对着干,快把你逼得歇斯底里了,你看到他内心对你的关爱的渴望了吗?——很多时候,孩子的哭闹,反应了他内心的渴望,他说不明白,就只能通过哭闹来解决。

你知道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对他们有多不友好吗?你知道孩子内心时刻充满无力感吗?

…………

还有很多很多,当你学会用上帝视角来共情别人时,你会看见他们行为背后所隐藏的秘密。

6、你越是会因为一件事情绪失控,对方越是会戳你这个痛点。
比如,你们一开始就约法三章,不许提“分手”!

大概率,你们会越来越频繁地提这两个字。

因为你已经暴露这是一个在乎的点,对方就会紧紧抓住。

当对方的内心有了怨气时,他就会拿这个点猛戳你,因为他知道这是你的痛点,这会让你关注他有多痛。

(刚刚咨询的一对情侣就是这样,男生看似强势,其实内心压抑了太多情绪,女生不理解他时,他就会说分手,女生就会跳脚,形成恶性循环,吵到彼此拉黑。

其实男生不想分手,他只是想告诉她,他有多痛苦。

最后,我指导女生说出了他焦虑的点,并且表示愿意跟他一起面对,男生最后甚至哭了出来,然后两人彼此理解,和好了。)

只有痛点才会让你情绪失控,而最会戳你的,莫不是最亲密的人啦!

这相当于一个你的情绪按钮,一按你就跳,真好玩。而你,把情绪控制器,交给了对方。

所谓城府深,就是情绪稳定,对方基本找不到你情绪失控的点,那么也就不会拿这个地方来刺激你。

所以,你想不被戳吗?把那个痛点,隐藏起来。

7、懂他的能力——共情,为你的婚姻和爱情保驾护航。
知乎上有个问题,说,怎样才能让我的男朋友一直爱我不出轨。

有人教道有人教术,但有一点不可辩驳,那就是,就算你是完美老婆,你也挡不住对方出轨。

但刨去人品有问题(性瘾、出轨成性、三观问题——觉得出轨不是错),夫妻间坚固的情感桥梁,可以很好地降低对方出轨的概率。

那么如何建立坚固的情感桥梁呢?很简单——共情。

所谓共情,就是夫妻双方能够切实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陷入用挑剔的眼神看对方,不停寻找对方的错误的“捕鼠器”(〖美〗约翰 戈特曼)

我们能懂得对方冷漠的表情后面的焦虑,能懂对方歇斯底里后面的压力。而不是看到对方冷面以后,我也对你冷起来,在对方需要安慰的时候,反而切断了情感连接。

我这儿有个例子,有一位妻子,看到丈夫最近闷闷不乐,问他又什么都不说,只说没事儿。

如果是需求高的妻子,她可能会也跟着焦虑起来,以为自己哪里做错了,或者觉得丈夫是不是有小三了。然后开始找茬求关注。

而这位妻子,情商很高。她去观察丈夫,确定他是有心事,而且不好解决。于是她去问了问丈夫的朋友和同事,发现单位和朋友那里,都没有异常。

然后就想到了丈夫的家人,就主动给老家的婆婆打了个电话,聊聊天。才发现,婆婆最近腰不好,想来他们的城市做个并不紧急手术。

可来他们的城市,必然要挤在自己的房子里,丈夫应该觉得她会不高兴。可让自己的老娘住酒店,他又不忍心。丈夫愁了,不知道怎么跟她说。

这下妻子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她主动跟丈夫说:老公,最近我爸妈想孩子了,我把孩子送去他们那儿住几天。我给咱妈打了个电话,她说腰不好,你让她最近赶紧过来看。就住家里,我晚上回来给你们做饭。

丈夫的眉心一下子打开了,持续好几天的愁云,一扫而光。

而如果这件事,妻子没有找到原因,反而归因为丈夫“不爱我”,于是开始找茬,那么丈夫的心理活动,必然是“她不懂我,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却跟我找事儿,唉,压力好大。”

这个时候,他内心会出现一个完美妻子的虚幻角色,会想,这个完美的妻子,会怎么做。瞧,背叛,从这个时候,就开始了。

所以,夫妻两人的感情,很多时候是一个车轮,往前走还是往后走,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当然,其中一个人品有问题的,除外。

以上,是来自上千夫妻咨询案例的总结。不要谢我,我只是个会共情的情感行为导师——只讲怎么做,没空讲理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