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特輯-如何推進與業務方的溝通?

前言

作爲數據分析師或者參與到數據分析項目中的朋友,應該少不了與業務方打交道。最近在這個方面上頗有感觸,結合自己爲數不多的項目經驗以及網上相關文章的點撥,在此做一點點的思考分享,以下均爲個人想法,也希望有類似經驗的朋友們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或者意見~

淺談數據分析

其實對數據分析的解釋是因人而異的,都是自己的經驗總結凝練出來的~在我看來,數據分析是在“道與術”的框架下從從可量化的現象中去尋找背後的數據關係,再去追溯可能的原因、結果等並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法或建議。

  • 所謂“道”是在思維層面上的,即行業背景、業務知識、個人經驗等方面,個人覺得是一個優秀的數據分析師所必備的,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不斷地去汲取的,同時也需要跟上變化的步伐。然而思維層面上也是最難突破,因爲人是比較容易受到固有思維的影響,陷入到所謂的思維誤區中。爲了避免發生這樣的情況,最好是在項目中有可交流的對象,不怕有不一樣的聲音,就怕所有的聲音都一樣~
  • 所謂“術”是在技能層面上的,即方法論,工具使用,應用型知識等方面,可以通過自身學習來掌握的,有時候你會覺得越學越多,尤其是工具層面上很多是互通的,最重要的還是掌握好一種,其餘的若有需要學起來也會快很多。同時,項目實戰可以說是在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能夠使學的內容更快吸收~

如何與業務方進行有效溝通?

被動型需求

被動型需求即基於業務方的需要主動提出的,業務方在業務類的數據分析項目中對於新手分析師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是成長道路上的墊腳石,從被動型的分析流程中業務方可能擔任以下的角色:

  • 需求提出者
  • 業務知識指導者
  • 結論反駁/優化者

由於業務方擁有更強的業務知識能力,對指標類會更加敏感,與分析師是相輔相成的,在分析前期的探索、分析框架的形成、分析結論以及建議的輸出都有很大的幫助,此時的溝通基於項目的推進進行會相對輕鬆些,因爲業務方對想要的方向是較爲明確的。

主動型需求

但是有些時候僅僅依賴業務方主動提出的需求太過於缺乏主動性,數據分析師掌握着更多的數據,會比業務方更瞭解數據。很多時候分析師與業務方最大的溝通誤區有:

  • 直接詢問“你們最近有什麼需要分析的嗎、你們想分析點啥”

此時更需要的是觀察目前的現象和趨勢,尋找可發力點或者時機,例如業務部門:

  • 想做創新
  • 想改良現狀
  • 新工作兩眼一抹黑
  • 遭遇問題不知所措
  • 三板斧砍完不見效

這時可以通過對數據的初步瞭解確定可進行的發力點,然後就到了需要跟業務方溝通的時候了,溝通要基於你的理解把握好主動性(但不能過度),例如

  • 我發現數據XXX,你們最近是不是有些XXX
  • 我對XXX做了一番瞭解,你們會覺得XXX

溝通其實更多是通過你對數據的瞭解,去判斷相應項目的執行可能性,同時確定業務方是否也有類似的想法被你點通,或者在交流的過程中去優化你的想法~

我覺得這個方面其實是個大學問,目前的我其實還是處於菜鳥級別,我也會不斷地更新此博客,因爲想法總是會跟着經驗不斷的優化改進的~

參考資料:http://www.woshipm.com/data-analysis/3792039.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