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雲報道:走過10年的OpenStack,這次是“U”打頭

科技雲報道原創。

十年前,OpenStack率先提出開源基礎設施的概念。自那以後,OpenStack迅速成爲開源基礎設施即服務的事實標準。

值得關注的是,自誕生之日起,OpenStack開源社區保持着每六個月交付一個版本,一年發佈兩個正式版本的迭代速度。

就在前幾天,OpenStack社區不負衆望地發佈了部署最廣泛的開源雲基礎設施軟件的第21版——Ussuri。

QQ_20200518114319

**
OpenStack“後浪”:“U”打頭的21版**

此次OpenStack Ussuri版本共收到了來自188個組織及50多個國家/地區共1003位開發者的24,000次代碼修改。

據悉,OpenStack第21版主要改進了三個核心領域:

持續改進核心基礎設施層的可靠性;

強化了安全性和加密性能;

拓展了通用性用以支持新興用例。

其中,包括對核心功能、自動化、跨單元冷遷移、容器化應用程序的改進,以及對堆棧中不同層級下的新用例的支持。

具體來看, OpenStack第21版爲各個層級的用戶需求提供了哪些更完善的支持?OpenStack基金會執行董事Jonathan Bryce解釋稱:

Cyborg(加速器生命週期管理)已完成與Nova(計算服務)的集成。用戶如今可採用Nova來啓動帶加速資源(由Cyborg管理)的服務器實例。可查看accelerator operation guide瞭解支持哪些實例操作。

Ironic(裸金屬服務)已添加自動化裸金屬硬件配置功能。

Kolla(OpenStack容器化部署)已添加對後端API服務TLS加密的初始化支持,提供API流量的端到端加密。目前可支持Keystone組件。

Kuryr(OpenStack與容器網絡間的橋樑)已添加對Ipv6的支持。

Nova(計算服務)現已支持Nova單元間的冷遷移及調整服務器分區大小。

Octavia(負載均衡服務)現已支持在特定可用區域部署負載均衡服務,該功能支持將負載均衡服務部署至邊緣環境。Octavia用戶現在可指定listeners和pools可接受的TLS碼,負載均衡服務器因此可強制執行安全合規性要求。

Zun(容器服務)已增加對Kubernetes CRI運行時的支持。Zun採用CRI運行時來實現capsule(pod)的概念,因此,Kubernetes用戶可採用Zun API在安全容器Kata Containers中創建pods。

目前,OpenStack Ussuri版本已於北京時間2020年5月13日正式開放下載通道,用戶可在OpenStack官方網站了解新版特性及改進功能。

**
2020新項目:OpenInfra Labs**

自2017年開始,OpenStack基金會相繼推出了除OpenStack之外的新基礎設施項目,其中有4個項目——Airship、Zuul、StarlingX、Kata Containers,如今已確立爲OpenStack基金會的頂級開源基礎設施項目。

據悉,這四大項目分別面向新型雲開放基礎設施、持續集成/部署平臺(CI/CD)、邊緣雲、容器虛擬化等領域,是企業打造開放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經過兩年多的發展,目前版本還在持續迭代中,並且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用戶案例。

QQ_20200518110104

對此,Jonathan Bryce介紹了這四大項目的最新進展,併發布了2020年的新項目。

Airship:更新到Airship 2.0 Alpha版本。對Kustomize, meta13, cluster API進行了更新,並正式添加了漏洞管理流程。採用GitHub Issues,與各個項目合作。

Kata:目前9.7, 1.10.3穩定版已發佈。Kata 2.0計劃包括幾個重要功能:如agent的簡化,沙箱內圖像的提取及合併代碼庫。在用例方面,百度白皮書已發佈,Atlassian案例研究正在進行中。

StarlingX:最新穩定版爲StarlingX 3.0。StarlingX 4.0版本計劃於2020年7月發佈,將基於OpenStack Ussuri版本進行開發,支持Kata Containers作爲默認的容器運行。同時,StarlingX平臺還將升級,強化對FPGA的支持,採用cert-manager支持證書管理。

Zuul:已移除對Ansible 2.5的支持,且已棄用6版本,新增對2.9版本的支持。Nodepool現在已可以支持GCE資源;支持GitHub的“checks”功能,基本的Gitlab集成已經實現。添加了multi arch docker鏡像構建的支持。在Kubernetes集羣中運行作業的控制檯流可用。在用例方面,Volvo, T Systems, Wazo, Just eat等成爲其新用戶。

2020新項目:OpenInfra Labs。該項目旨在銜接開源項目與生產實踐,打通OSS的最後一公里。

QQ_20200518114615

據悉,OpenInfra Labs是一個由運維人員創建且爲運維人員服務的社區。社區在實際生產環境中測試開源代碼,爲現有及新興工作負載發佈完整且可複製的堆棧,以推進開源基礎設施的發展。

不難發現,該項目能夠在生產環境中提供運維的能力,爲所有軟件提供集成測試和完整用例,這將很大程度提升雲計算平臺、容器、AI、機器學習及邊緣工作負載的運行能力,可以說是一次非常大的創新。

**
下一個10年:OpenStack的創新之道
**

作爲一種智能開源基礎設施引擎,OpenStack在過去十年的發展中已得到了業界的充分認可。

一方面,它的確運行良好,是全球最穩定可靠的構建雲計算平臺的軟件之一。

另一方面,隨着每個新版本的自動化和成熟度不斷增加,OpenStack在電信、醫療、銀行、娛樂、高性能計算、政務等多個領域,已實現了非常多開創性的用例。

據451市場研究機構預計,三年後,OpenStack的市場份額將達到77億美元,增長非常可觀,還將會有更多的用戶部署OpenStack。

QQ_20200518103540

那麼,在下一個十年中,OpenStack還有哪些創新發展之道呢?

OpenStack基金會首席運營官Mark Collier在採訪中表示:“隨着雲計算的發展,逐漸演進出一些新架構,比如ARM服務器、GPUs、FPGAs等,而這些新架構需要相應的軟件開發的支撐。OpenStack未來在數據中心、邊緣計算等領域將有越來越多的硬件創新,可爲一些新興技術提供軟件支持,這也是5G、邊緣服務器等領域的一大趨勢。”

在基金會執行董事Jonathan Bryce看來,OpenStack正在從單一架構的整體解決方案,走向核心組件各自獨立、低耦合的雲部署方案。

“比如Ironic,現在可以直接以API的方式,作爲一個獨立項目被使用,用於裸機的管理跟部署服務,Kubernetes可以直接調用。通過metal3次方項目,直接調用Ironic的API來管理跟部署裸機,而不需要安裝整套OpenStack。”Jonathan Bryce表示。

其實,在近幾年發佈的新版本中,也能發現這種雲計算技術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即每個核心組件都可以變成一個各自發展的獨立組件。

而在中國市場,由於用戶需求更爲多樣化,其發展特點更爲顯著。OpenStack基金會中國社區經理李昊陽指出,今年國內很多新用戶的案例是圍繞5G、人工智能以及機器學習、邊緣計算的。同時,開發者對於國產化服務器的支持,還有對新架構的支持,也表現出了非常大的熱情。

對此,李昊陽表示,社區專門成立了一個Multi-Arch的興趣小組,以支持這些新架構、新功能,面向國產服務器的適配。

_1

**
最新活動:OpenStack項目小組集會(PTG)“上雲”**

據透露,OpenStack基金會將於6月1-5日在線上舉行項目小組集會活動。PTG將爲項目貢獻團隊提供統一時間和場地,齊心協力,高效協作,改進OpenStack項目及其他由OSF託管的項目。

PTG對於各個項目下一版本的產出尤爲重要,不僅會改進項目的核心功能,還會進行跨項目協作提升工作效率並解決複雜問題。

運營商、開發者和其他活躍的貢獻者們,將就如何實現特定目標展開討論,達成一致意見,建立互信關係,分配工作任務並完成工作。

另外,李昊陽告訴記者,今年OpenInfra China Day目前正在籌備中,主題契合OpenInfra Structure社區全球的主題,會圍繞“智能開源基礎設施”做一些關鍵性技術的討論和前沿技術的分享。

另外,除了智能開源基礎設施這一大主題,也會面向國內的需求。比如,如何更好地適配國產化服務器等展開交流。

“今年,OpenInfra China Day是和Ceph社區和Tungsten Fabric社區一起合作的。Tungsten Fabric中國社區,是一個提供網絡解決方案的社區,我們希望能跟他們一起合作,共同探討如何提供更好的網絡存儲以及計算的整合框架或是方案。”李昊陽在採訪中表示。

目前OpenStack基金會計劃在8月中呈現這個活動,包括騰訊、英特爾、華爲、螞蟻金服以及三大運營商等都會出席。

而Open Infrastructure Summit Berlin(開源基礎設施峯會-柏林),計劃於2020年10月19-23日在德國柏林舉辦。不過,也不排除根據COVID-19疫情情況進行調整的可能。

【關於科技雲報道】

專注於原創的企業級內容行家——科技雲報道。成立於2015年,是前沿企業級IT領域Top10媒體。獲工信部權威認可,可信雲、全球雲計算大會官方指定傳播媒體之一。深入原創報道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