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知的軟件測試的模型【樂搏TestPRO】

 

 1、(傳統的)瀑布模型:

項目計劃->需求分析->軟件設計->程序開發->軟件測試->集成維護

項目計劃階段:主要是制定項目總體研發計劃,樹立項目里程碑節點,輸出項目計劃書;

需求分析階段:明確客戶的需求定義,並對這個定義進行清晰的描述,是充分理解客戶需求,描述產品功能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會輸出產品的需求規格說明書;

軟件設計階段:則會根據需求的定義,來確定產品實現的方案,包括定義軟件硬件的結構,組建模塊的實現方法,接口、界面、數據如何進行組織,這個階段會輸出包括概要設計,詳細設計在內的多份說明書;

程序開發階段:這個階段是開發團隊根據需求和設計具體實現我們的產品,來根據編程規範,構建我們的組件模塊,最後輸出我們的產品版本;

軟件測試階段則是通過獨立的測試小組或者QI團隊評估我們的產品是否滿足需求的定義,最後輸出測試結果報告,

集成維護階段則是產品經過測試以後,交付給用戶,根據用戶的使用情況,再對產品進行維護,及必要的修改升級等操作。

 優點:

  強調需求,設計的作用;

  前一階段完成後只需關注後續階段;

  爲項目提供按階段劃分的檢查點,里程碑清晰

  文檔規範

  缺點:

  線性研發過程難以適應需求的頻繁變化,

  項目週期後段纔可看到成果,用戶要到末期才能看到開發結果,增加了開發的風險

  強制的里程碑,對於開發過程中出現的變化,適應能力較差,

  文檔工作量較大,測試在項目的後期,文檔的開發帶來很大的工作量。

2、V模型(最廣泛)

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軟件編碼->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測試->驗收測試。  瀑布模型的變種。

單元測試,集成測試:檢測程序是否滿足我們設計上的要求;

系統測試:在功能、性能這些質量特性上是否能夠滿足我們系統要求的指標;

驗收測試:確定軟件是否滿足用戶的一些需求,以及合同的一些規定;

優點:

在V模型裏,強調軟件開發的協作和速度,反應測試活動和分析測試的關係,並且將軟件的實現和驗證有機的結合了起來,V模型,明確的界定測試過程是存在不同階段的。

缺點:

但是V模型也有一定的侷限性,它僅僅把測試過程放在需求分析、系統設計、編碼之後的一個階段,忽視了測試對於需求的分析和驗證。我們對需求的驗證,對系統設計的驗證,到後期的驗收測試纔有可能被發現,對於我們測試當中的測試需要儘早進行的原則在V模型中沒有體現,這是V模型的侷限。

3、W模型(雙V模型)

 

優點:開發與測試並行,有利於儘早發現問題,有利於及時的瞭解項目的測試風險,來及早的執行相應的應對方案,加快項目的進度。

侷限性:需求、設計、編碼仍然是串行進行的,測試和開發保持線性的關係,上一個階段完成之後才能進行下一個階段,不能夠很好的支持迭代的開發模型。

4、X模型

解決交接和頻繁集成周期的問題

左邊描述的是針對單獨的程序片段相互分離的編碼和測試,此後進行頻繁的交接,再通過集成,最終合成可執行的程序,對這些程序進行測試,這些程序還是需要冀衡測試,已經通過的程序可以進行封板提交給用戶,也可以作爲更大集成的一部分,X模型還定位了探索式測試,探索式測試是不進行事先計劃的特殊類型的測試,能夠幫助測試人員在測試計劃之外發現更多的錯誤。

5、H模型:

把軟件測試看成一個完全獨立的流程,與其他流程併發進行,比如設計流程,編碼流程,甚至是測試流程,

 

H模型強調把測試分爲測試準備和測試執行兩個不同的階段,只要由於其他流程的進展引發了測試就緒點的到位,這時候,只要測試準備不能完成,測試執行活動就可以或者需要開展,在H模型當中,測試是一個完全獨立的模型,所以可以和其他的流程交叉地進行,也便於我們儘早的執行測試。


看到這裏,如果你有一顆想要順利進階,升職加薪的❤️不妨參與我們的軟件測試一週集訓吧!可以後臺私信我,也可以進入qun :⑥③⑥⑧⑤⑨⑨⑥④,獲取更多諮詢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