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歲真的是分水嶺嗎

點擊上方“終端研發部”,選擇星標

回覆“資源”,領取全網最火的Java核心知識總結~

 知乎 | 作者:馬力和知羣 ,鏈接:http://dwz.date/aD5z

前言

幾年前見到類似的說法,這個數字還是30歲。

估計再過幾年,這個數字會變成40歲。其實長期來看,大家都會習慣,互聯網和其他各個行業一樣,所有行業存在的問題,互聯網行業都會存在。

什麼是危機?感覺周圍的人都在危機,甚至包括一些財富、地位都已經很高的人,仍然逃不過焦慮。似乎焦慮就是自然而然的,伴隨着每個人的成長。焦慮多了,就開始危機了。

一些感想:——

之前寫過一篇回答,和這個問題很相關,貼在這裏:我想在這裏持續寫一些感想,可能對各年齡段的朋友都有一些幫助。其實很多人真到這個年齡,見識和能力都已經很厲害了,我幫忙總結一下。

前段時間有好朋友和我說,感覺隨着年齡增長,會有焦慮。因爲年齡越大,會發現技能上面並沒有比年輕人高太多,體力和精力可能還要差一些。這樣的問題遲早大家都會遇到,無論是在職場中工作了很久,還是剛入職場,有些事實,業務應該早一些瞭解。

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對於所有年齡在增加的企業裏的中層,以及未來要成爲中層的大家:

1.永遠貼近業務

在工作中你會面臨一些微妙的選擇,是純做管理,搭團隊管人,還是更貼近業務。這兩者往往不互斥,但是很多人會不自覺的偏向前者。所以經常看到一些朋友的焦慮,雖然純做管理相對要輕鬆一點點(很多時候也未必有多輕鬆),但是自己的那把劍容易鈍。貼近業務是很考驗人的,也很累,但是能夠讓自己始終在一個好的節奏上。

2.注意警惕自己的體制耦合度

所謂體制,在各種地方都存在。比如你在一家大公司裏工作,你會發現很多時間其實在處理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協調、溝通工作,這個比例不低。你在這裏的時間越久,越是熟門熟路,知道該從哪些部門爭取資源,如何搞定各種各樣的關係。但是反過來,你也會讓你的體制耦合度不斷增加。等某一天你到了另一個地方,會發現自己原本得心應手的工作,對於新的工作價值不大。

3.平臺能力

不是個人能力在一個平臺上,這個平臺會讓你具備很多力量。需要明白這些力量未必是自己的能力。你在一個好的平臺上能夠使用的資源,可能到了另一個相對小的平臺上,就用不起來了,這時候自己真實的短板就出來了。我見過一些在大企業工作的朋友,在創業公司時很痛苦,因爲感覺自己很多地方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最簡單的,招聘工作,你都會發現,原本大平臺的品牌背書很強,而現在你的資源要少很多,但是還得做事情。需要持續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要被眼前被加成的能力矇蔽。

4.紮紮實實積累資源

很多人不理解資源的含義,以爲認識一些人就是資源。其實你得成爲一個網絡裏的節點,不能是單向的,得是雙向的。我見過一些人動不動說和這個人熟那個人熟,什麼叫熟呢?如果你請人幫忙,如果你需要找人合作,人家能否信任你?你做過什麼事情、有什麼積累值得對方信任?這是從內到外的積累,不取決於能說會道,長袖善舞。

5.成爲網絡中的節點

專業技能是一方面,對於很多人的工作,到一定階段會發現除了專業技能,年齡的優勢在於你能「搞定事情」。這樣搞定事情一方面是你能夠帶領團隊搞定,另一方面是能夠協調外部各種資源搞定。而且,這種力量不應該完全依賴於你在哪一家公司、哪個職位上工作。比如你們要做一個產品、一個項目,需要各種資源,或者某一天你想找工作,除了獵頭外,是不是如果有其他朋友幫你介紹、背書,效果來的更好?你得成爲一個網絡中的一部分。狹義的說這個網絡就是圈子,但是更廣義的來說,各種各樣的信息網絡、協作網絡,都是你需要的網絡。你要成爲這個網絡中的節點。

6.熟人之間降低交易

成本熟人可能是朋友,可能是合作伙伴等等,熟人之間做事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或者說合作成本等等)。長期來說,你需要儘可能降低交易交易成本,讓大家能夠快速達成共識。這需要你自己重視口碑,作爲網絡的節點,獲得其他節點的背書。爲什麼別人會信任你?因爲你靠譜,或者其他靠譜的人認爲你靠譜,所以大家就信了。太側重短期利益,往往會提升自己這個節點長期的交易成本。

7.注重複利型的積累機會

「複利是指一筆資金除本金產生利息外,在下一個計息週期內,以前各計息週期內產生的利息也計算利息的計息方法。」也就是說,利能生利。有一些機會,你不斷往下做的時候,以往的積累,能夠成爲未來新的資本基礎,而不是過去就過去了。這樣的機會可能是你的工作本身,也可能是一些小的工作,或者就是業餘愛好。例如在網上分享知識和專業經驗,往往都是我在各種碎片時間完成的,持續了很多年,這樣的事情就產生了複利,做各種事情,都能用在這樣的基礎上,有更多的人願意支持。當我做知羣的時候,已經自然有一批朋友願意支持,包括很多公司的高管都願意提供資源。複利能夠讓我們做的事情不斷增強,時間變成了朋友。

8.講原則與結善緣

首先在公司裏工作,要做好事情,講原則,這是基礎。在這個基礎之上,在行業裏能夠順手幫忙的,儘量能夠幫忙,這是結善緣。因爲很多時候你也不知道未來會如何。可能今天別人是找你幫忙,過兩年,就變成你要找別人幫忙了。有些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認爲自己今天的積累已經足夠,但其實如前面所說,很多時候是公司和平臺的能力,而不是個人的能力。在這種認識下,一些人甚至會有意爲難、做一些損人未必利己的事情,現在可能還覺得挺好,某一天就會吃虧。當然這裏有個最基本的點,就是要有原則,在爲公司、產品做好事情的前提下去結善緣。

9.要獲得幫助的時候,多想想如何對等

以前有一位好友做的很好,他在和其他公司合作的時候,總會說,在這個合作裏我們有很多好處,但是不能讓對方吃虧,也得多想想如何能夠幫到對方。這和前一點結善緣類似,需要強調的是不要短時,每次都只以自己爲出點。總是自己有好處才上,總想讓別人能幫到自己,給人感覺目的性太強,但是又是單向的。這樣下來,很難有持續的積累。其實會發現類似的積累,在某一天都能夠反過來幫到自己。

10.避免高估自己的專業或者職業

需要清楚公司真正的核心是什麼。很多人會說某某公司是技術驅動的、很多公司是產品驅動的,等等。往往做專業工作的人,容易陷入到一個固定的視角里,認爲自己的專業非常重要。做技術的覺得技術最重要,做產品的覺得產品經理最重要,做設計的覺得設計師最重要,等等,其實大家都是整個公司的一個環節。驅動公司前進的,往往是一些更底層的商業驅動力。正確看待自己在公司裏的作用和位置,積累在這個方面的能力和資源,並繼續核心業務,提升自己。

11.分的清時和勢對自己的影響

很多人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低估時和勢對自己的幫助,以至於做職業的決策時產生偏差。有一次和一個兄弟,拉勾的創始人馬德龍一起反思,有一個很好的問題:到底是我們在成就這個時代,還是這個時代在成就我們?很多人認爲自己做的好是因爲自己能力強,但是這是全部原因麼?其實很多人是因爲在正確的時間點跟上了正確的趨勢,或者進入了正確的公司。當然能力肯定不會差,但是要明白很多加成其實來自時和勢。如果今天再重複一遍以往做的事,還會如之前一樣順利麼?未必。所以有空正確認識這一點。一方面,尋找時和勢,讓自己順流而上,另一方面,避免判斷錯誤的時和勢,認爲參考以往,自己的能力已經足以駕馭。該保守估計的時候要保守,不要因爲自己以前能做得好,就認爲自己今天一定能做得好。

12.找到一些機會,往往是概率事件

張穎有一次給我們分享了他的早期經歷,挺值得借鑑。在投行工作時突然整個機構遇到問題,他被裁員了。面臨着巨大的壓力,在兩個星期的時間,投出了兩千份簡歷,最終他拿到了一個 Offer,後來一路成了投資圈的佼佼者。這裏的重點,是兩千份簡歷,拿到一個 Offer,這就足夠了。這就是個概率事件,你不需要到處受歡迎,你又不是人民幣,你只需要一個機會就足夠了。

13.設定合理的期望值

自己的下屬現在比自己做的好?曾經認爲不如自己的人現在成長速度更快?接受這一點,對自己更好。有朋友動輒就是誰誰誰以前是我的下屬,我應該如何如何,言語中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其實,很多時候只是時間上比人家早一點而已,總有一些人成長速度非常快,把自己放的位置太高,一方面不利於外部的合作,畢竟大家都成長到一定程度了,幹嘛要覺得自己比人高?另一方面也給自己太大壓力,在後續的求職等等過程中,徒增困擾。

14.在覈心業務的基礎上擴展自己的能力邊界

我自己做過設計師、產品經理、用戶增長和市場,所以有時會在不同的圈子裏和一些朋友交流。比如一些設計圈裏非常資深的朋友,基本上是在各大公司設計這個領域已經做到最高的位置上了,然後聊天的時候會聊些什麼呢?不太會聊通常意義上的設計,這些已經默認你能夠做好、搞定,或者你能做招到人去做好。大家經常感興趣的,是聽我聊聊線上的用戶應該怎麼獲取、整個大的流量趨勢是什麼樣的、流量的成本結構、如何低成本的推動增長等等。這些話題未必是這個職位的人現在直接負責的,但是爲什麼大家感興趣?因爲未來很可能用的到。圍繞着核心業務,總是有很多機會可以挖掘,而這些機會往往需要的能力是複合型的,越是往前走,越是需要融會貫通。當然一門心思鑽一個深的專業領域,同樣也可以,只是存在的風險是有可能領域本身不存在了。這在做技術的人當中非常典型。對於大多數人,擴展自己的能力邊界,是個好的選擇。基於核心業務來有意識的擴展自己的能力邊界,很可能今天的收益不是特別明顯,但是到了未來某個時候,就會成爲你新的競爭力。

15.你的人未必是你的人

一位在大公司做中層的朋友說,我出來可以帶一個團隊出來。其實大部分時候,很可能帶不出來幾個人。大家聚在一起,是因爲有這個平臺作爲紐帶。人可能是你招的、帶的,但是當時人家看重的不僅僅是你,還有這個平臺。明白這一點,不要產生錯誤的認識。如前面所說,大多數時候,我們的能力是建構在平臺基礎之上的。

16.保持危機感

重點是針對IT和互聯網行業的朋友,這個行業最大的特點就是變化。曾經在甲骨文工作是非常好的事,我有朋友聊起來,說他們在美國每次都感覺甲骨文是很舒服的公司,本身也很賺錢,員工的工作和生活也平衡的很好,聽起來很理想,這樣的公司是能夠工作一輩子的地方。但是現實是殘酷的,甲骨文也開始裁員,儘管有補償,但是很多人都會面臨巨大的挑戰。

其實從一開始就要有這個意識,在這個快速變化的領域,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會被這些變化裹挾其中。危機感是客觀存在的,早點認識到這一點,在心態上做好準備,比有一天危機突然來臨要好。正確認識了危機感,纔能有動力讓自己不斷積累,有動力如這篇文章裏其他各個點裏提到的那樣去做。

閱讀更多

熟記這99道Java多線程面試題,可以和面試官扯皮了!

實習兩年後,JAVA 程序員的經驗總結!

五年老android,我爲什麼要轉後端?

面經:通過五輪面試斬獲offer的阿里實習生親述!

IntelliJ IDEA 2019.3最新註冊碼, 免費激活到死!

美團面試題:Java-線程池 ThreadPool 專題詳解

相信自己,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在這裏獲得的不僅僅是技術!

喜歡就給個“在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