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面向對象學習筆記 -- 2(訪問控制修飾符)

1. 訪問控制修飾符(封裝)

    封裝:將數據封裝到類的內部,將算法封裝到方法中。

    1)封裝原則:將不需要對外提供的內容都隱藏起來,把屬性都隱藏,提供公共方法對其訪問,通常有兩種訪問方式:set 設置,get 獲取。

    2)封裝結果:存在但是不可見。

    3)public:任何位置可見,可以修飾:類、成員屬性、成員方法、內部類、跨包訪問類(需要使用import語句導入),成員屬性 = = 成員變量。

    4)protected:當前包中可見,子類中可見。可以修飾:成員屬性、成員方法、內部類(只能在類體中使用,不能修飾類)。

    5)默認的:當前包內部可見,就是沒有任何修飾詞,可以修飾:類、成員屬性、成員方法、內部類,但在實際項目中很少使用。默認類(包內類)的訪問範圍:當前包內部可見,不能在其他包中訪問類,訪問受限!main方法若定在默認類中JVM將找不到,無法執行,因此必定在public類中。

    6)private:僅僅在類內部可見。可以修飾:成員屬性、成員方法、內部類(只能在類體中使用,不能修飾類)。私有的方法不能繼承,也不能重寫。

    在項目中建議:所有類都是公用類。封裝的類使用內部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