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機器學習&數據挖掘知識點之Basis

常見的機器學習&數據挖掘知識點之Basis

  • SSE(Sum of Squared Error, 平方誤差和)
    SSE=i=1n(XiX)2
  • SAE(Sum of Absolute Error, 絕對誤差和)
    SAE=i=1n|XiX|
  • SRE(Sum of Relative Error, 相對誤差和)
    SREi=1nXiXX
  • MSE(Mean Squared Error, 均方誤差)
    MSE=ni=1(XiX)2n
  • RMSE(Root Mean Squared Error, 均方根誤差),又稱SD(Standard Deviation, 標準差)
    RMSE=ni=1(XiX)2n
  • MAE(Mean Absolute Error, 平均絕對誤差)
    MAE=ni=1|XiX|n
  • RAE(Root Absolute Error, 平均絕對誤差平方根)
    RAE=ni=1|XiX|n
  • MRSE(Mean Relative Square Error, 相對平均誤差)
    MRSEni=1XiXXn
  • RRSE(Root Relative Squared Error, 相對平方根誤差)
    RRSEni=1XiXXn
  • Expectation(期望)&Variance(方差)
      期望是描述一個隨機變量的“期望值”,方差反映着隨機變量偏離期望的程度,偏離程度越大哦,方差越大,反之則相反。對於離散隨機變量X ,其期望爲:
    E(X)=i=1xip(xi)

      其中p(x) 爲隨機變量的X 的分佈率(概率分佈).
      其方差爲:
    D(X)=i=1[xiE(X)]2p(xi)

      對於連續變量X ,其期望爲:
    E(X)=+xf(x)dx

      其中f(x) 爲隨機變量的X 的概率密度分佈.
      其方差爲:
    D(X)=+[xE(X)]2f(x)dx

      對於Yg(X) (g 是連續函數),則Y 的期望爲:
      X 是離散隨機變量:
    E(Y)=E(g(x))=i=1g(xi)p(xi)

      X 是連續隨機變量:
    E(Y)=E(g(x))=+g(xi)f(x)dx

      常見分佈的期望與方差:
分佈/數字特徵 期望 方差
兩點分佈 q pq
二項分佈 np npq
泊松分佈 λ λ
均勻分佈 a+b2 112(ba)2
指數分佈 1λ 1λ2
正態分佈 μ σ2
  • 標準差:
      標準差爲方差的平方根,即:
    V(X)=D(X)
  • JP(Joint Probability, 聯合概率)
    • 二維離散隨機變量X , Y
      • 聯合概率分佈(分佈率)
        P(x,y)=P{X=xi,Y=yi}=pij

        pij0

        ijpij=ijpij=1
      • 聯合分佈函數
        F(x,y)=P{Xx,Yy}=xyP(x,y)
    • 二維連續隨機變量X , Y
      • 聯合概率密度
        f(x,y)
      • 聯合分佈函數
        F(x,y)=xyf(u,v)dudv

        f(x,y)0

        ++f(x,y)dxdy=F(+,+)=1
  • MP(Marginal Probability, 邊緣概率)
    • 二維離散隨機變量
      • X的邊緣分佈率
        pi.=P{X=xi}=j=1pij,j=1,2,3,...
      • Y的邊緣分佈率
        p.j=P{Y=yi}=i=1pij,i=1,2,3,...
      • X的邊緣分佈函數
        FX(x)=F(x,+)=P{Xx}=P{Xx,Y+}
      • Y的邊緣分佈函數
        FY(y)=F(+,y)=P{Yy}=P{X+,Yy}
    • 二維連續隨機變量
      • X的邊緣分佈率
        fX(x)=+f(x,y)dy
      • Y的邊緣分佈率
        fY(y)=+f(x,y)dx
      • X的邊緣分佈函數
        FX(x)=F(x,+)=x[+f(u,y)dy]du
      • Y的邊緣分佈函數
        FY(y)=F(y,+)=y[+f(x,v)dx]dv
  • Independence(獨立性)
      若對一切x , y ,都有:
    P{Xx,Yy}=P{Xx}P{Yy}

      即:
    F(x,y)=FX(x)FY(y)

    則隨機變量X, Y是互相獨立的.
      對於離散隨機變量,等價於:
    P{X=xi,Y=yj}=P{X=xi}P{Y=yj},i,j=1,2,...

      對於連續隨機變量,等價於:
    f(x,y)=fx(x)fy(y)
  • CP(Conditional Probability, 條件概率)
      對於離散隨機變量,定義爲:
    P{Y=yj}>0
    P{X=xi|Y=yj}=P{X=xi,Y=yj}P{Y=yj}=pijp.j,i=1,2,...

      而
    P{Y=yj}=p.j=i=1pij

      因此:
    P{X=xi|Y=yj}=P{X=xi,Y=yj}P{Y=yj}=piji=1pij,i=1,2,...

      上式即爲在Y=yj 條件下X 的條件分佈律.
      同理:
    P{Y=yj|X=xi}=P{X=xi,Y=yj}P{X=xi}=pijj=1pij,j=1,2,...

      上式即爲在X=xi 條件下Y 的條件分佈律.
      對於連續隨機變量,定義爲:
    FX|Y(x|y)=P{Xx|Y=y}=xf(x,y)dxfY(y)

    FY|X(y|x)=P{Yy|X=x}=yf(x,y)dyfX(x)

      條件概率密度分別爲:
    fX|Y(x|y)=f(x,y)fY(y)

    fY|X(y|x)=f(x,y)fX(x)
  • Bayesian Formula(貝葉斯公式)
      使用已知知識來對先驗概率進行修正,得到後驗概率,即得到條件概率:
    P(Bi||A)=P(Bi)P(A|Bi)ni=1P(Bi)P(A|Bi)

      P(Bi||A) 爲後驗概率,P(Bi|) 爲先驗概率.
  • CC(Correlation Coefficient, 相關係數)
      對於(X,Y) 爲二維隨機變量,若E{[XE(X)][YE(Y)]} 存在,則稱它爲隨機變量XY 的協方差,記爲cov(X,Y)σXY ,即:
    cov(X,Y))=E{[XE(X)][YE(Y)]}

      當D(X)>0,D(Y)>0 時,
    ρXY=cov(X,Y)D(X)D(Y)

    稱爲隨機變量X,Y 的相關係數或標準協方差.
      特別地,
    cov(X,X)=D(X)

    cov(Y,Y)=D(Y)

    因此方差是協方差的特例.
      若X,Y 相互獨立,則cov(X,Y)=0 ,從而ρXY=0 . 同時|ρXY|1 . 若|ρXY|1 ,則隨機變量X,Y 線性相關. +1 代表正線性相關,1 代表負線性相關,絕對值越大則表明它們之間越相關,若爲0,則表示它們互相獨立.
  • Covariance(協方差矩陣)
      若X 是由隨機變量組成的n 列向量,E(Xi)=μi ,那麼協方差矩陣定義如下:
    Σ=E{[X1E(X1)][X1E(X1)]}...E{[XnE(Xn)][X1E(X1)]}.........E{[X1E(X1)][XnE(Xn)]}...E{[XnE(Xn)][XnE(Xn)]}=E{[X1μ1][X1μ1]}..E{[Xnμn][X1μ1]}.........E{[X1μ1][Xnμn]}...E{[Xnμn][Xnμn]}
  • Quantile (分位數)
      對隨機變量X ,其分佈函數爲F(x) ,任意給定α,0<α<1P(X<=x)=F(x)=α 所對應的x,爲α 分位數.

  • LMS(Least Mean Squared, 最小均方)
      優化的目標爲使得均方誤差最小,參數即爲最小時所對應的參數值,即:
    θ=argminθ12ni=1(XiX)2n=argminθ12i=1n(XiX)2

      公式中的12 爲了在求導過程中的方便,因爲平方項在求導過程中會產生一個2倍,這樣便能約掉常數項,目標函數乘以一個常數對結果是沒有影響的,只是目標值縮小了一半,但是其所對應的參數還是不變的。可以使用梯度下降法來進行求解。
  • LSM(Least Square Methods, 最小二乘法)
      在最小二乘法中使用最小均方來對參數進行求解,對於樣本點集(X,Y)={(X1,y1),...,(Xn,yn)} ,其中每個樣本特徵向量爲Xi={xi1,...,xim}n 爲樣本個數,m 爲樣本點的維度,那麼其線性迴歸方程:
    f(Xi)=w0+w1xi1+w2xi2+...+wmxim=WT[1,XiT]T,i[1,n]

      那麼,優化目標爲:
    minF=min12i=1n(f(Xi)yi)2

      爲了書寫方便,將常數1作爲每個樣本特徵向量的第1個分量,即Xi={1,xi1,...,xim} ,那麼線性迴歸方程變爲:
    f(Xi)=WTXi,i[1,n]

      那麼優化目標爲:
    minF=min12i=1n(WTXiyi)2
  • GD(Gradient Descent, 梯度下降)
      對於最小二乘法中的F最小化求解使用梯度下降算法進行求解(如果是求解最大值,則使用梯度上升算法),梯度下降算法即爲從某個初始點出發,按照梯度下降的方向,每次前進一步,直到最小值點,因此需要一個步長α
    1. 首先求取梯度
      wJ(w)=i=1n(WTXiyi)Xi=XT(XWTy)

        那麼前進方向爲g=wJ(w) ,即梯度的反方向, 如果是梯度上升算法,那麼就是梯度方向,則不需要在前面加上負號.
    2. 然後按照梯度方向進行前進
      W:=W+αg

        其中α>0 ,它是一個步長,對於α 具體取多大的值,一般按照經驗進行取,可以從10, 1,0.1,0.01,0.001不斷進行嘗試而取一個合理的值。而可以剛開始取一個較大值,後面越來越小,這樣剛開始步子就大一點,到逐漸接近最優點的時候,放慢腳步,如果這時候過大,就會造成一直在最優點附近震盪。
    3. 最後,按照步驟2進行迭代更新W ,直到目標函數值不再變化,或者變化的範圍小於事先設定的閾值。所以,梯度下降算法的一個缺點就是需要確定α 的值,但是該值並不好確定,需要不斷進行嘗試和依靠經驗。
  • SGD(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 隨機梯度下降)
       在梯度下降法中,參數的每一次更新都要使用訓練集中的全部的樣本(批量梯度下降算法),這樣速度便相對較慢,於是每次更新時隨機選擇一個樣本進行更新參數,這樣便能提高計算速度,但每次更新的方向並不一定朝着全局最優化方向.
  • 正規方程求解方法
       該方法利用極值點的偏導數爲0,即令:
    WJ(W)=XTXWTXTy=0

      得到正規方程:
    XTXW=XTy

      求解W
    W=(XTX)1XTy

      該方法的時間複雜度爲O(n3) ,因爲需要對矩陣求逆運算,其中n(XTX)1 的特徵數量,如果n 值很大,那麼求解速度將會很慢。對此,Andrew Ng的經驗建議是:如果n>10000 ,那麼使用梯度下降算法進行求解。同時,如果(XTX) 是奇異矩陣,即含有0特徵值,那麼其便不可逆,一個解決方法便是L2正則,後面將會講到。
  • MLE(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極大似然估計)
      在我們已經知道到隨機變量的一系列觀察值,即試驗結果已知(樣本),而需要求得滿足該樣本分佈的參數θ ,於是我們需要採取某種方法對θ 進行估計,在最大似然估計中,我們假定觀察的樣本是該樣本分佈下中最大可能出現的,把最大可能性所對應的參數θ 對真實的θ 進行參數估計。
    • 對於離散隨機變量
        設總體X 是離散隨機變量,其概率分佈P(x;θ) (注意:與P(x,θ) 的區別,前者中θ 是一個常數,只是值暫時不知道,也就是它是一個確定值,而後者中θ 是一個隨機變量),其中θ 是未知參數. 設X1,X2,...,Xn 分別都是取自總體X 的樣本,我們通過試驗觀察到各樣本的取值分別是x1,x2,...,xn ,則該事件發生的概率,即它們的聯合概率爲:
      P(X1=x1,X2=x2,...,Xn=xn)

        假設它們獨立同分布,那麼聯合概率爲:
      P(X1=x1,X2=x2,...,Xn=xn)=i=1nP(xi;θ)

      因爲xi,i{1,2,...,n} 都是已知的確定的值,那麼上式的值取決於θ ,從直觀上來說,一件已經發生的事件,那麼該事件發生概率應該較大,我們假設該事件的發生概率是最大的,即x1,x2,...,xn 的出現具有最大的概率,在這種假設下去求取θ 值.
        定義似然函數爲:
      (θ)=(x1,x2,...,xn;θ)=i=1nP(xi;θ)

      它是關於θ 的函數.
        極大似然估計法就是在參數θ 的取值範圍Θ 內選取一個使得(θ) 達到最大值所對應的參數θ̂  ,用來作爲θ 的真實值θ 的估計值,即:
      θ=argmaxθΘ(x1,x2,...,xn;θ)
        這樣,對求解總體X 的參數θ 極大似然估計問題轉化爲求似然函數(θ) 的最大值爲題,那麼求去最大值問題可以使用導函數進行求解.
        爲了便於求解,對似然函數進行ln 運算,因爲ln 爲遞增函數,那麼ln((θ))(θ) 在同一處取得最大值,於是,
      ln(θ)=lni=1nP(xi;θ)=i=1nlnP(xi;θ)

        對上式進行求導操作,並令導函數爲0:
      dln(θ)dθ=0

      解該方程,得到θ 作爲真實值的估計.
    • 對於連續離散隨機變量:
        設總體X 是連續隨機變量,其概率密度函數爲f(x;θ) ,對樣本X1,X2,...,Xn 觀察得到的樣本值分別爲x1,x2,...,xn ,那麼聯合密度函數爲:
      i=1nf(xi;θ)

      則,似然函數爲:
      (θ)=i=1nf(xi;θ)

        同理,按照先前的處理與求解方式,即極大似然估計法,求取theta值.
        前面所說的使用已知知識對先驗概率進行矯正,得到後驗概率,便可以用到似然函數,即後驗概率=先驗概率*似然函數.
    • 極大似然估計步驟:
      1. 由總體分佈導出樣本的聯合概率函數(或聯合密度);
      2. 把樣本聯合概率函數(或聯合密度)中自變量看成爲已知數,而參數θ 作爲自變量未知數,得到似然函數(θ)
      3. 將似然函數轉化爲對數似然函數,然後求取對數似然函數的最大值,一般使用求導方法;
      4. 最後得到最大值表達式,用樣本值代入得到參數的極大似然估計值.
  • QP(Quadratic Programming, 二次規劃)
      我們經常用到線性規劃去求解一部分問題,然後很多問題是非線性的,而二次規劃是最簡單的非線性規劃,簡稱QP問題,何爲二次規劃,即其目標函數是二次函數,而約束條件是線性約束的最優化問題. 用數學語言描述,其標準形式爲:
    minf(x)=12xTGx+gTx

    s.t.aTix=bi,iEaTjxbj,jI

    其中,Gn×n 的對稱矩陣(Hessian矩陣),E,I 分別對應等式約束和不等式約束指標集合,g,x,{ai|iE},{aj|jI} 都是n 維列向量
    • 若G正半定,那麼QP問題存在全局最優解(凸二次規劃);
    • 若G正定,那麼QP問題存在唯一的全局最優價(凸二次規劃);
    • 若G不定,那麼可能存在非全局的最優解;
      凸二次規劃即二次規劃目標函爲維凸函數.
  • L1 /L2 Regularization(L1/L2正則)
      我們在做數據挖掘或機器學些的時候,在訓練數據不夠時,或者出現過度訓練時,往往容易過擬合,即訓練時效果特別好,而測試時或者在新數據來臨時,模型效果較差,即爲模型的泛化能力比較差。隨着訓練過程不斷進行,該模型在training data上的error漸漸減小,但是在驗證集上的error卻反而漸漸增大——因爲訓練出來的網絡過擬合了訓練集,對訓練集外的數據(測試數據或者新數據)卻不work。如下圖所示:overfitting
      避免過擬合的方法有很多:early stopping, 數據集擴增(Data augmentation), 正則化(Regularization),Dropout等.
    • L1
        L1正則是一個稀疏規則算子,其是在代價函數(優化目標函數)後面加上參數w 絕對值和乘以λn ,目標函數即爲:
      F=F0+λnw|w|

      其中F0 爲原目標函數,那麼新目標函數的導數爲:
      Fw=F0w+λnsgn(w)

      上式中sgn(w)w 的符號函數,α>0 是更新步長,它是一個常數,λ>0 是正則項數,它是一個常數,那麼參數w 的梯度下降算法更新方程爲:
      w:=wαF0wαλnsgn(w)

      上面的更新方程比原來的多了αλnsgn(w) 這一項. 當w 爲正時,更新後w 變小,爲負時則相反,即將w 往0值靠,這樣對於那些接近0值的參數,那麼就可能爲0,這樣很多w 就會趨近於0,這樣便起到了稀疏作用,也就是爲何叫做”稀疏規則算子”了,這樣相當於降低了模型的複雜度,提高模型泛化能力,防止過擬合.
        任何正則化算子,如果它在等於0處不可微,並且可以分解爲一個“求和”的形式,那麼這個正則化算子就可以實現稀疏. 也就是這麼說,w 的L1範數正則是絕對值,而|w|在w=0處是不可微. 其實L0範數正則(L0範數是指向量中非0的元素的個數),也可以達到稀疏目的,但是現實中爲什麼不用L0正則呢,因爲L0範數正則的優化是一個NP難問題,所以L1範數正則具有更好的優化特性.
        在w 的更新式子中,當w 爲0時,|w| 是不可導的,所以需要按照原始的未經正則化的方法去更新w ,即爲了方便我們定義sgn(0)=0 ,這樣便統一了所有情況.
        L1正則的稀疏性特性可能用來進行特徵選擇,只選擇那些重要的,區分能力強的特徵,而去掉那些不重要的,區分能力不強的特徵. 雖然如果加上這些特徵,可能會使得在模型訓練時效果更好,但是可能會造成過擬合,從而模型的泛化能力不強.
        在線性迴歸中使用L1正則的叫做LASSO(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ator Operator L1正則最小二乘迴歸).
    • L2
        L2範數正則化是在代價函數(優化目標函數)後面加上平方和正則項,即:
      F=F0+λ2nww2

      注意:常數項的w 是不帶入正則項中的,爲了便於區分,將其用b表示.
      其中F0 爲原始目標函數,在正則項前面乘以12 是爲了在求導過程中方便,因爲平方項在求導過程中會產生一個2倍,這樣便能約掉常數項. 那麼新目標函數的導數爲:
      Fw=F0w+λnwFb=F0b

        這樣參數的更新方程爲:
      w:=wαF0wαλnw=(1αλn)wαF0wb:=bαF0b

      其中,α>0 是更新步長,它是一個常數,λ>0 是正則項數,它是一個常數
        從w 更新方程中可以看出,在不使用L2正則項時,求導結果中的w 前的係數爲1,而現在前面的係數爲(1αλn) ,因爲α,λ,n 都是正數,因此前面的係數小於0,它的效果就是減小w ,這就是爲何L2正則又被稱爲“權值衰減”(weight decay).
        通過L2正則來降低模型的複雜度,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防止過擬合,並且L2正則本書是一個凸二次函數,這樣便有利於優化.
        在前面所說的正規方程中,若XTX 不可逆,則無法進行求解,那麼如果加上L2正則項,就變成:
      W=(XTX+λI)1XTy

      這樣(XTX+λI) 肯定是可逆的.
        最後通過一張圖直觀上來區別L1與L2正則,如圖:
      Alt text
      FromPRML

        上圖中使用的模型是線性迴歸,該模型中有兩個特徵,要優化的參數分別是w1和w2,左圖的正則化是L2,右圖是L1. 藍色線就是優化過程中遇到的等高線,一圈代表一個目標函數值,圓心就是樣本觀測值(假設一個樣本),半徑就是誤差值,受限條件就是紅色邊界(就是正則化那部分),二者相交處,纔是最優參數. 可見右邊的最優參數只可能在座標軸上,所以就會出現0權重參數,使得模型稀疏.
        從另一個角度上來看,正則化其實就是對模型的參數設定一個先驗,這是貝葉斯學派的觀點,也是一種理解。L1正則是Laplace先驗,L2是高斯先驗.
    • L2.5
        該正則化集合了L1與L2正則,具有它們兩者的優點.
  • Eigenvalue(特徵值)&Eigenvector(特徵向量)
      設An 階矩陣,如果數lambda 和n維非零列向量α ,使得:
    Aα=λα

    成立,則稱這樣的數λ 爲方陣A 的特徵值,非零列向量α 稱爲A 對應於特徵值λ 的特徵向量.
      特徵向量α0 ,特徵值λ 都是對方陣來說的;
      n 階方陣A 的特徵值即爲使得
    齊次線性方程組(λIA)x=0 有非零解的λ 值,即滿足方程|λIA|=0λ 都是矩陣A 的特徵值.
      特徵值積等於方陣的行列式值,即:
    i=1nλi=|A|

      若特徵值λi 互不相等,那麼它們所對應的特徵向量αi 線性不相關.
      若方陣的行列式值爲0,即爲奇異方陣,也即其含有爲0的特徵值,那麼該方陣不可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