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白 || 從“抄襲狗”到網文大神,那些年我們看過的文都是怎麼寫出來的【轉】

今年春天在寫作圈發生了幾件不大不小的抄襲洗稿事件。一件是言情大神匪我思存指責《甄嬛傳》的作者流瀲紫抄襲,另一件就是鬧得沸沸揚揚的周沖洗稿六神磊磊。

這幾位的作品,我都沒有看過,因此不會評論這些事件的是是非非。今天我要講的,是我所熟知的抄襲洗稿那些事兒。

承蒙老天“錯愛”,我入出版界之初,大概是2010年左右,在某社做項目編輯,當時流水線上的所有工種都要做,被迫編輯了幾本名副其實的“洗稿”作品。那會兒剛好是洗稿明着猖狂的末年(如今的出版界當然還有,但是比較暗了,起碼我身邊接觸的書籍還是原創爲主)。

那年頭貌似還沒有洗稿這個概念,最道貌岸然的說法是“組稿”。當時外版書興盛,一大堆日本和歐美的企業家管理書籍和個人傳記大熱特賣。一些出版商敏銳的洞察力在此刻就用上了,這些龐大的市場,需要人們的慾望去填滿。小書商不願意高價去搶外版書,也搶不到好的原創作者,怎麼辦呢,最好的發財致富方式就是找寫手“組稿”。

比如,有人覺得時間管理類的書籍需求旺盛,可是當時國內沒有多少人真的是時間管理的大師和專家,腦筋出奇靈活的出版商就找寫手,買一堆市場上暢銷的時間管理書籍,綜合“學習”這些書中的結構,先立個大綱,邏輯差不多之後,就開啓了組稿之路。怎麼組呢?寫手將這本書的這段話,嫁接上那本書的那段話,東拼西湊之後,再潤色修改,爲了規避版權問題,將原文的句子,修改一下說法,意思與原文相近即可。這就是俗稱的“剪刀+漿糊”。依葫蘆畫瓢之後,就包裝一個高大上的書名上市了。

寫手的稿費非常的微薄,組稿一本書一兩千塊。出版商拿到稿子,藉着大勢賣成幾十萬冊的暢銷書不在話下。(這種風氣,在今天的自媒體時代,我又看到了一模一樣的套路。)

當時的《每天讀點XXX》《XXX大全集》《XXX教會了我XXX》這類書都是這樣來的,重災區就是那些養生類、金融類、企業管理類、勵志類。一進書店,撲面而來的全是這種組稿風,噁心得我此刻想起還會頭暈。

過了兩年,我去了另一家公司專職做出版策劃。我的一個作者寫了一本關於詩經的書。這位作者的功底非常紮實,我最佩服的是她獨特的視角和自成一派的語言風格。可惜她寫的不少書只能是小火,不能算大紅。怎麼捧,都欠點火候。再說回來她那本詩經的書。某一天,她發現市場上另一本寫詩經的書,書名很爛俗,但切中普羅大衆的要害。本着好奇,看了幾眼這本書的內容,這一看,了不得,書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內容,都是抄襲她的那本。就連她跟自己老公打情罵俏的話,那位爛俗的作者都原封不動地抄了下來。

於是我們開始在微博上跟這位暢銷書作者撕逼,但這位根本不怕。最後因爲維權成本太高,我們也只能不了了之(很少有律師願意接這類錢少,時間跨度又長的維權案)。無奈,就是原創作者最大的悲哀。

當時我非常瞭解的某某某出版社,其中一個部門就是大肆買來這種的“原創”書稿,消費四五線到十八線焦慮羣衆的閱讀熱情起家的,更有書商靠着這種操作在北京攢下了幾套房。

爲什麼題目中又要說到網文呢,這其中真是頗有淵源。我只想呵呵呵呵呵呵。在上文說到令人噁心至極的《每天讀點XXX》《XXX大全集》之類的書,靠這類“書”發家的某專職組稿公司,後來搖身一變,成了一家網絡文學公司。更神奇的還在後面,這家網站最後還被BAT收購了,成立了某某集團。有着令人驚奇的“組稿”基因的公司,進軍上百萬、上千萬字一部小說的網文平臺,會有什麼後果呢,那自然就是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噠!

我生完小孩有一陣子比較閒,出於好奇心,想了解下網文究竟有什麼魔力,讓那麼些人沉迷其中。看了一些大神的作品,確實腦洞大開,讓人歎爲觀止。再後來,深入其中後就發現,大量的網文都擺脫不了“洗稿”嫌疑。從結構、人物設定、情節都是那麼的相似,尤其某些霸道總裁文,穿越架空文,更是讓我又嗅到了入行之初的那種噁心腐臭味兒。到今天,我是一本網文也看不下去了,確實傷了眼睛。

除了極少數人,大量的網文作者只不過是他人文字的搬運工。通常來說,一部幾十萬字的作品,就會讓一個略有功底的作者將自己的才華消耗得差不多了。這也是一些言之有物的網文作者通常寫了一兩部神作就銷聲匿跡的原因。

網文,包括現在大量垃圾公衆號文章,都讓我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熟悉的“洗稿”氣息。

有一次,我們老大還說“簡書要接下網文的下一棒”,坦白講,當時我的內心是拒絕的。我的美好願景是簡書成爲全網最大的原創基地。當然老大指的是接下網文曾經的那種勢頭。

我期待簡書上的作者都能用乾淨的文字對自己負責。儘管有不少作者水平有限,但我仍然敬佩這樣的作者,因爲你們的作品是原創的,儘管帶着粗糙,帶着大俗,但真誠本身在這個異常焦慮的時代裏,顯得異常可貴。

由於維權之難,難於上青天。關於簡書作者維權的話題,就不在這篇文章中說了。等我們跟侵權方打幾仗,有了成功經驗,再來告知各位。起碼到目前爲止,我們仍然艱難地在路上。

當然,由於在簡書審讀了那麼多的原創稿件,敬佩這些原創作者之餘,也替他們有些可惜。簡書上不乏在各行各業工作的職場人士,但他們寫出來的職場小說,怎麼說呢,就是“本來在現場,小說看起來卻不在現場”。其中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許多作者受我們失敗的語文閱讀教育所毒害(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至今讓我瑟瑟發抖),丟失了基本的觀察角度。

細節出精品,但是粗糙的感受力,讓許多作者失去了感受熟悉事物之中細節的靈氣。

比如,一些寫醫院的職場小說,明明寫作者是護士,有機會細細觀察來往的病人和家屬,就能感受到許多人情冷暖(譬如《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如果能記錄下每天的工作,其實就是一堆寫作素材。這樣的現場親歷者,放棄大好的素材不用,卻偏要去硬拗一段醫患戀愛的狗血劇情,讓人啼笑皆非,何必呢?

大部分寫作者缺乏基本的寫作自覺意識,但是大量地精讀文學經典,我說的是大量精讀,不斷摸索學習是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的。(某到二十分鐘解讀經典萬萬要不得)

當然除了閱讀之外,還有一條路,那就是找過來人指導,找編輯指導,看看自己的優勢在何處,自己的劣勢在何處,自己與小有所成的寫作者差距在何處,與經典作品的距離怎樣縮小,如何學習他們作品的真正精髓所在。

要知道,中國現當代成名的大家,都多多少少接受過系統的寫作訓練。有人指引方向,知道距離在哪兒,找到寫作者真正需要的“道”與“術”,剩下的就可以交給時間和努力了,最起碼也不會在彎彎繞繞、摸黑亂撞。

簡書版權中心歷時半年,策劃了這一期專爲長篇小說寫作者量身打造的【更無用的寫作課】。課程的初衷本來是爲了培養我們已經簽約的作者,讓他們知道自己作品弱勢在何處,然後做針對性的修改,讓作品儘快找到出路。

所以我們請的導師都幾乎是能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的行家。當然,有的行家不混簡書,譬如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編輯劉健老師也是我們的導師,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的比較文學博士。深厚的文學修養,再加上近十年的文學編輯生涯,他太瞭解我們這些寫作者與優秀作品之間的差距了。

而且這位文學博士到現在作息非常規律,每天早上五點起牀學習英語一個小時,每天晚上八點到九點跑步一個小時,九點半準時入睡。如此規律的作息,他已經堅持了十年。這麼自律的人,難怪每次跟他聊天,都有一種“這人怎麼一肚子貨,永遠都掏不盡”的感覺,讓我這種懶人感到自慚形穢。

在寫作圈,最能出頭的就是那些既當過編輯,又寫過作品的人。這類人的可怕之處就是,他們知道讀者喜歡讀什麼,而且也知道要怎麼寫才能成功,還能自己改稿。

比如,導師之一的雨落荒原就是這類人。雖然她是簡書籤約作者,但由於整天埋頭寫作,很少有時間混社羣,和簡友互動,所以知道她的人也不多。但她的經歷非常特殊,而且走得就是從編輯成功轉型成小說作者的捷徑。如今她有兩部懸疑類的作品即將出版,算是小有成績。

雨落荒原之前在北京一家雜誌社,做過無數次人物採訪,爲傳統媒體撰稿多年,寫作功底相當成熟,文字也很老練。後來,一次小變故,讓她成爲了失業女青年。於是,她就一邊當健身教練,一邊幫着《北京文學》雜誌審稿,還一邊寫着小說。怎麼說呢,真是應了那句老話,上帝關上了一扇門,卻爲她開了另一扇窗。一次變故讓她找到了寫作方向,也找準了自己應有的位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