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企業級AI開發平臺的架構演進及落地

根據IDC預測,企業直接用於數字化轉型的投入在2020~2023年間將達到17.5%的年複合增長率,到2023年超過7萬億美元。2021年全球會有5.5萬億美元投資在數字化轉型。

 

這次疫情加速了各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速度,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已不再是錦上添花,而是在競爭中存活的必然選擇。那麼傳統企業如何快速轉型?已經擁抱數字化、智能化的企業如何在疫情下保持強有力的競爭力?

 

事實上,從計算機視覺到NLP,不管用例的差異有多大,它們的共同點都是數據。數據是核心,企業需要爲AI部署做好充足的數據準備,本文我們將圍繞“轉型”、“演進”、“趨勢”三個點爲大家分享企業如何通過一站式數據處理、分析平臺,更好的擁抱AI。

 

企業如何加速完成智能化轉型的步伐?

 

現在很多企業都開始了數字化轉型、智能化轉型,國內企業信息化進程大概可以分爲以下四個階段:

 

• 業務操作電子化

• 業務流程信息化

• 業務和管理的數字化

• 業務決策智能化

 

業務決策智能化是一種新學術理論,它又分爲輔助智能、增強智能及自主智能三步。自主智能階段將是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在企業內外部因素的驅使下, 智能化轉型會給傳統產業帶來諸多益處,這其中包括:更敏捷的運營、更智能的決策、全新的價值主張及外部實現業務轉型、創新和增長。

 

但對於傳統企業,AI落地相對更難。據調查顯示,在推進智能化轉型中, 40%企業進展相對順利, 這其中僅有13%的企業取得比較可觀的效果,剩餘的27%效果一般。另外60%的轉型企業尚沒有進入智能化轉型的良性路徑,這裏面甚至有26%的企業智能化轉型成爲了吞噬企業資源的陷阱, 給企業造成了損失。目前來看AI落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困難和挑戰主要來自於以下幾方面:

 

• 數據:智能技術的能力是由輸入的數據廣度深度和質量來決定的,有些企業數據多但是沒有發揮出作用,主要原因有:數據質量問題、數據碎片化、數據廣度和深度不夠, 另外就是數據架構,很多企業的數據都無法滿足實時獲取與應用。

 

• 技術基礎:智能技術必須與核心的系統基礎設施緊密集成才能實現價值,但是一般的企業面臨傳統的系統與技術缺口,需要大規模調整才能部署。

 

• 業務流程:傳統的業務一般是圍繞人建設的,但人工智能驅動的流程跟前者難以匹配。比如金融行業中,現有流程以人與人之間的信息流動爲基礎,隨着AI的發展, 需要考慮機器與人的交互。

 

• 核心競爭力:數據規模, 定製化產品, 優化匹配, 高留存效益都將成爲核心競爭力。

 

• 監管:監管與技術達成一致存在較大的複雜性,現有監管制度難以跟上新型技術的步伐, 給智能化部署造成障礙。

 

• 組織:智能化轉型追求精簡與靈活,只有改變各部門的價值定位才能適應智能化所帶來的變化。

 

• 人才:人才是智能化轉型的核心動力,無論是企業內部還是市場中,符合智能化轉型的人才比較匱乏,同時企業受限於過往的招聘框架和薪酬體系,而在人才競爭中錯失補充關鍵人才的機會。

 

• 文化:大部分企業並沒有構建智能化轉型的主動性和初步計劃,領導者轉型動力不足,各層級組織未達成認知上的統一, 以數據、智能、敏捷爲核心的工作文化無法建立,企業內部無法在智能化轉型上形成合力。

 

所以企業想要成爲真正的智能型組織,應考慮在每個核心業務流程和企業運營中系統地部署AI開發平臺和其他認知工具,以支持數據驅動的決策,推動產品和商業模式創新。不同行業對於智能化轉型的具體準備不同,但又有如下幾個相同點:

 

• 企業文化升級: 產業升級的關鍵就在於如何更有效的排出推行的阻力,這是一個需要自上而下全員參與的過程,不僅需要統一行動,更需要統一認識和思想。

 

• 財務的支持: 智能化升級需要資金的投入來建設智能系統,所以企業想要智能化轉型,需要提前在財務方面預判風險。

 

• AI系統或產品定製:建設AI系統,需要相關團隊來運維、 運營相關產品。團隊成員需要對智能化的鏈路,以及新增業務的實施路徑有清醒的認識。

 

• 數據採集整理:數據是智能化的基礎和原材料,智能化轉型的第一步往往都是先進行數據連接。有些數據體量大的企業會搭建大數據平臺,AI系統如何與大數據平臺協作,如何從不同的數據源拿到數據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 人力資源的招募與培訓: 傳統行業AI人才比較匱乏, 需要建設相關的人才及薪酬體系等。

 

 項目的選定: 需要評估企業中哪些業務適合智能化轉型。

 

百度BML給各行業帶來了哪些創新應用?

 

百度作爲AI的領軍企業,自2016年以來,逐漸把積累多年的人工智能技術全面對外開放,打造了一套整體的人工智能開放生態,幫助企業、業界能夠更快速的使用、應用人工智能的技術去發展。

 

最近百度智能雲全面升級,融合了雲計算、大數據、百度大腦等百度的核心技術,希望將人工智能輸送到千行萬業,促進各行各業的智能化升級。近期在雲智峯會上,王老師提出以雲計算爲基礎, 人工智能爲抓手,聚焦重要賽道的戰略來實現這個目標。

 

支撐這個戰略的架構分爲三層:底層百度大腦、 中層兩大中臺、AI中臺、知識中臺。其中中層的AI中臺包括AI能力引擎、AI開發平臺兩部分核心能力以及管理平臺,BML是AI 開發平臺的一部分,其特點有三個,分別爲:自主可控的飛槳、自主可控的BML、國際領先的模型和架構。

 

因其充分考慮沒有深厚AI人才積累的公司的需求,BML內置了大量經過優化的場景解決方案和案例,用戶可以快速構建自己的AI應用。同時BML也提供了模型產線和拖拽式建模低門檻的建模方式,用戶可通過界面簡單的點擊就可以完成從模型訓練到模型上線的AI全流程。與此同時,BML 對外提供AI 相關的培訓賦能,平臺產品結合業務,幫助用戶儘快上手,落地場景。

 

金融行業是BML目前智能化轉型做的最爲成熟的行業之一,已在智能營銷、智能風控、日常運營等業務場景中落地。其支持飛槳 、TensorFlow、PyTorch、scikit-learn、XGBoost、SparkM-Llib等主流開發框架;具備多種建模方式;擁有全工作週期的模型管理;交付方式靈活;產品接口友好,充分支持被集成。

 

我們瞭解到,大家一直比較關注大量算力的管理。BML針對AI作業類型特點,開發了經過高度優化的調度器,減少調度產生的碎片,提升資源使用率。同時BML調度充分考慮底層的硬件拓撲,保證作業能夠充分發揮底層硬件能力。最後針對GPU使用率普遍不高的問題,BML開發了GPU共享的功能,通過顯存隔離,多作業複用GPU算力,提升GPU使用率。

 

百度BML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

 

談到BML的下一步發展方向,百度智能雲機器學習平臺BML高級產品經理李鴿滔表示:“我們會繼續強化百度的差異化,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進一步集成飛槳、ERNIE、AIStudio模型積累等技術能力,創新AI開發產品體驗,同時也會推出更加貼近應用需求的應用定製化產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