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技术分分享

如何看待技术分享

  1. 是领导强加给我的任务么?
  2. 觉得浪费时间,不如安安心心写代码?
  3. 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要好好把握?

我的理解:技术分析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大家了解你的能力,才能把更多的机会交给你,才能会更信赖你。

想要中奖,至少要先买一张彩票;想要得到认可,至少要把自己的所知所得分享出去。

分享的目的是什么

  1. 提升经验:通过分享者的分享,让听众能了解在对应的背景下的相关经验,从而在后续的工作中吸取作者的经验和教训,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快步前进。

  2. 获得知识:分享者通过自己的深入研究,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自己的研究分享出来,让技术的朋友能快速的了解相关的知识,减少知识学习的门槛。

  3. 开拓眼界:通过作者分享,听众能了解到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技术和领域,提升自己的技术视野,开拓眼界。

  4. 增加沟通:听众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借此机会进行沟通交流

分享的干系人

  1. 对分享不了解,但有兴趣的人,教会其入门
  2. 对分享内容有一定掌握的人,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3. 对分享 有深邃理解的人,向其学习,借此机会将经验传递给大家
误区
  1. 我懂的没有别人多,去分享肯定会丢人。
  2. 别人比我懂得更多,我怎么培训得了大家

知己

  • 我的主题是什么?
  • 背景是什么?
  • 听众能收获什么?

知彼

  • 听众是谁?
  • 听众想要什么?给听众能带来什么?
  • 听众的技术基础和接受能力如何?

技巧

分享前:

  1. 提供胶片,让听众提前预习,了解相关背景、内容。
  2. 能用 PPT 不用 word
  3. 多用图表,少用大段文字
  4. 演示代码要完整,最好能够现场运行

分享中:

  1. 善用提问让听众动起来,跟着你的节奏走,而不是自说自话。
  2. 善用幽默,调动气氛
  3. 用提问让听众动起来:“在场的朋友有多少人是专门从事DBA工作的”? “有多少人是从事开发工作的”? “有多少人是没有什么数据库基础的”?在大家举完手以后,就可以说:“如果有的同学听起来很吃力的话,可以在我讲完一个小结后提问,或者会后直接找我交流”。或者开个适宜的玩笑。这样既让听众感觉你在乎他,又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让分享的氛围更好。
  4. 关注听众的反应:在分享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听众的反应,调整自己分享的状态。让听众觉得你在乎他。比如在讲到某一部分看到大家一脸茫然,就跳出来说,看大家的表情似乎没太听懂,我再将刚才讲的流程回顾一下,大家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直接提出来,我们一起把它整明白。这样又能将听众拉回到分享的流程中。
  5. 突出主题,不能什么都讲,最后什么都没印象,而是尽可能聚焦于一个点,让听众留下深刻印象。事实上,一次技术分享,能让大部分听众在一个知识点上有所理解和掌握,就已经非常成功了。
  6. 控制好时间,一般30-40分钟

分享完:

  1. 先整体回顾一下这场分享的要点,替大家做一个总结,帮助记忆。最后,向听众表示感谢捧场。

  2. 整理要点,博客分享。

评价准则

什么是好的分享:他讲的内容对我非常有用。

什么是不好的分享:当我说到一场技术分享非常垃圾,这时候实际上就是在说,“我想要的他没有给我传达到!”

参考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3121368
https://www.jianshu.com/p/f9a1e962b1d7

附录

分享管理

分享存在问题

  1. 内容简单,会失去兴趣
  2. 责任平摊,会降低执行力
  3. 时间仓促,会导致质量不高
  4. 频率较低,会难以深入去实施
  5. 单纯开会,会阻碍实质性成长总结
  6. 选题随意,会达不到较高的成果产出

解决措施

  1.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划分,每个2-3个人为一组
  2. 专题分享:专题分享需要有规划持续性地去做,并将做过的分享做文档化落地。当一个专题分享系列做完,我们也就积累了一整套完善的资料,并很自然的成为团队资料,供新同事学习和查阅。
  3. 提前准备:提前两周开始准备技术分享,并在分享前一周,把技术分享大纲、或者ppt内容轮廓做完,并邮件发给所有人分享的内容目录。在这种强制要求 下,大家不得不提前一周将技术分享大部分工作做完,然后还能预留一周时间进行修改和完善。不论你懒不懒,分享邮件都要提前一周发,如果你不提前准备,你根 本没办法发邮件。
  4. 有奖提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