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遊戲收入支撐打造衆多口碑產品的網易,下一個20年會如何走

6月2日,網易二次上市正式開始招股,預計6月11日正式登陸港股,距離其頭一次在納斯達克上市正好二十年整。

20年,網易和丁磊一起見證了中國互聯網的變遷,從1G、2G到現在的5G,從PC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再到現在即將進入的萬物互聯時代。相比於滄海桑田的互聯網行業,網易可謂是棵常青樹,屹立不倒。

時隔二十年,不知丁老闆看着一手創辦的公司又一次上市,會不會想起當年那個29歲的自己。在網易的招股書中,網易的老闆丁磊發佈了二十年來的首封致股東信--《相信熱愛的力量》,頗有點"不忘初心"的意思。丁磊說,雖然網易歷經二十餘年,跨越整個互聯網週期,但網易員工的平均年齡一直保持在29歲以內。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或許網易的生命力已經定格在了20年前的那個夏天。

作者 | puuuuuma

一、門戶網站的沒落與網易的及時轉型

2008年以前,雖然距今不過10餘年,但已經稱得上是中國互聯網的"遠古時期"。搜狐、網易、新浪,曾經的三大門戶網站,統治了2008年以前的中國互聯網。

1994年4月20日,中國連入互聯網的64K國際專線開通,實現與互聯網的全功能連接。一根網線將中國與世界相連,中國成爲第77個接入互聯網的國家。

1996年,從硅谷回來的張朝陽花2萬元"攢"了一臺服務器,這是中國第一臺商業服務器。接着他創辦了愛特信公司,這是搜狐的前身。1998年,搜狐正式成立,緊隨其後,網易、新浪問世,拉開了中國互聯網的門戶網站時代。

其實,不管是早期的門戶網站、搜索引擎,還是如今的今日頭條等等,這些互聯網產品的使命就是將信息更高效更精準的傳遞到每一個用戶。互聯網的入口,也被稱之爲流量,當時的中國互聯網有種共識,就是得流量者得天下。

三大門戶網站的衰落,其實是有跡可循的。與門戶網站呈列式的信息展示相比,搜索的信息分發顯然更加高效,也更受廣告主的青睞。門戶網站與搜索引擎,兩個看似不同的產品形態,在流量的獲取上實際上是處於競爭狀態的。所以,門戶網站的衰落與搜索引擎的崛起幾乎是同時,而先知先覺者已經開始另謀出路了。

坊間傳聞,當年張朝陽到硅谷搜尋願意回國做互聯網的人才時,曾找到了李彥宏,不過被李彥宏婉拒了。當時李彥宏正在硅谷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工作,他每年都要回國考察,早已看穿國內門戶網站的商業模式不能長久。1999年,他回到國內,創建了最終顛覆門戶網站的百度。

網易絕對算是先知先覺者。現在回頭去看,2002年網易就開始轉型做遊戲,到2006年,遊戲業務佔其營收的比例就已經超過八成,基本已經成功轉型。此時的新浪,距其下一代旗艦產品--新浪微博的上線還有三年,而搜狐也還沒有孵化出暢遊,更別說後來的搜狗了。時過境遷,搜狐、網易和新浪,三家公司的體量差的已不是一點半點。

 

二、遊戲,還是遊戲

2000年,網易上市正好遇到美國互聯網泡沫破滅,網易的股價在上市後即遭遇大跌。2001年,更是因爲被質疑虛報營收而停止交易了4個月,還賠了3600萬美元。此時的網易,從15.5美元的招股價跌至只有0.64美元,已經到了危急存亡之秋。丁磊一度想要賣掉公司,但是因爲無人出價,只得作罷。

當時的網易主要還是靠門戶網站的廣告收入,佔了營收的90%。單靠廣告收入並無前景,網易雖然位列三大門戶網站之列,但基本一眼望到頭了,網易開始尋求轉型。2001年,網易轉向無線增值服務,2002年網易進入網絡遊戲領域。

剛開始做遊戲困難重重,遊戲研發、運營、營銷,無論哪個環節,對網易而言都是新的。當時,一心轉型網絡遊戲的丁磊找到了已經退居二線的段永平,想請他指點下營銷之術。

段永平當然知道遊戲行業的市場有多大,畢竟小霸王學習機就是他的代表作,而小霸王學習機雖然名曰學習機,但衆所周知,它就是紅白機的翻版,構成了一代人對遊戲的回憶。

段永平不僅對丁磊的想法大加讚賞,還自己出資投資網易。"買股票就是買公司",作爲巴菲特"信徒"的段永平在充分研究之後,慷慨出手買下網易6.8%的股權。此後這筆投資伴隨網易一起成長,增值百倍,至今傳爲佳話。

段永平在網易最艱難的時刻出手相救,日後網易也爲段永平賺到了上百倍的收益,從這一點上來說,他們可謂是相互成就。

轉型網絡遊戲,網易正好踩在了風口。2000年,《關於開展電子遊戲經營場所專項治理的意見》發佈,爲了防止青少年沉迷遊戲,停止一切關於遊戲機的生產、銷售、經營活動,被稱爲"遊戲機銷售禁令",直到15年後才解封。智能手機的普及則還要再等十年,於是,遊戲的載體就聚焦到了PC端。

再者,當時中國消費者並沒有養成遊戲購買習慣,再加上游戲反盜版技術的落後,當時可謂是盜版橫行。雖然一次性買斷的遊戲被證明在國外有足夠大的市場,並誕生了暴雪、動視、EA等遊戲公司,但在國內,因爲前述原因,這一模式的空間有限。

PC與互聯網的普及爲網絡遊戲的發展帶來了歷史性的機遇,龐大的玩家人羣和日漸成長的消費能力是最好的催化劑。網絡遊戲行業開始了造富神話,盛大的陳天橋,網易的丁磊,九城的朱駿,都是那幾年富豪榜上的常客。

2010年之後,智能手機與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又開啓了移動遊戲的盛宴。網易又一次抓住了手遊興起的風口,在端遊成功的經驗上,先後推出多款端轉手遊戲,如《夢幻西遊》手遊、《倩女幽魂》手遊、《天下》手遊等,以及原創IP手遊,如《陰陽師》、《第五人格》、《明日之後》、《荒野行動》等等。

移動互聯網時代,騰訊和網易形成了兩強格局,它們二者的市佔率常年高達70%以上。不過從收入佔比來看,相比於騰訊,網易更像一個遊戲公司,2009年至2013年,網易的遊戲業務基本能貢獻九成收入,後面隨着電商、網易雲音樂、有道等業務的成長,遊戲佔比纔開始下降。

那麼,如果說網易上市的這前二十年,靠遊戲躋身中國互聯網龍頭公司之列,那之後呢,遊戲能撐起網易的下一個二十年嗎?

 

三、網易的下一個二十年?

2018年股價的下跌,不少互聯網企業增速放緩,以及被爆開始裁員,種種因素讓不少人在2019年初時直呼"互聯網寒冬"已至。進入2019年,雖稱不上是"寒冬",但衆多互聯網龍頭已經提前開始了調整。

像是騰訊,在2018年9月史上第三次重大的組織調整後,騰訊還明確了下一個20年的大方向--"紮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無獨有偶,阿里巴巴、美團等龍頭公司都開始下注toB業務。

在衆多互聯網企業都開始"擁抱"產業互聯網的時候,網易似乎並無動作。實際上,網易從來都沒有toB的基因,從網易的使命"我們的使命是以優質的內容和服務,爲用戶創造驚喜。"也可見一斑,網易服務的是用戶,也就是主要做toC的生意。

有個流傳很廣的說法,BAT三家,百度優勢在技術,騰訊的優勢在產品,阿里的優勢在運營。相比之下,網易在技術、產品、運營上都有優勢,但都稱不上是絕對優勢。如果真要說的話,網易相對優勢的可能是產品,比如網易的遊戲曾有"網易出品,必屬精品"的說法,網易嚴選走的是價廉物美的中產精品路線,網易雲音樂也是經過了十幾年的打磨,形成了獨特的社區文化,雖月活不及酷我酷狗,但用戶口碑最佳。

2019年可以說是網易的變革之年,從年初丁磊將"遊戲、電商、教育、音樂"作爲網易的四大戰略部署,到後面出售考拉業務,以及推動有道上市等等,聚焦主業、結構調整之後,網易靠什麼撐起下一個20年呢?

剝離考拉之後,可以看到網易的遊戲收入佔總營收的比重越來越大,2020Q1接近於80%。所以,遊戲是並將長期是網易的基本盤。

其他業務中,嚴選、網易雲音樂、有道、郵箱、網易CC等等,從賽道、競爭格局和基本面看,剛剛獨立上市的有道可能是網易未來最強勁的增長支柱。

線下教育已經誕生了三個千億市值的公司了(新東方、好未來和中公教育),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曾預測,線上也極有可能誕生若干和好未來、新東方體量差不多的公司。

從用戶規模上看,猿輔導、作業幫和學而思網校去年暑期班的人數超過百萬,是第一梯隊,有道、新東方在線等次之,位於第二梯隊。當前有道的市值是26億美元,其營收規模與新東方在線相仿,但其2020Q1精品課的增速超過300%。接下來的懸念就是,背靠網易的有道能否將增速保持,並躋身第一梯隊。

 

四、尾聲

在致股東信中,丁磊說,"用近20年打磨一款遊戲,也可以用數年之力做一款音樂App。背後定力不過是,用自己的節奏穩紮穩打。任爾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

20年如一日,"網易,相信時間的力量"。在港交所的二次上市,既是網易前二十年的總結,也是下一個二十年的開始



作者:格隆匯
鏈接:https://xueqiu.com/1333325987/150690706
來源:雪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