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勇莽成長歲月: 職場初期

技術人成長,卻不僅僅是技術上,其中很重要的一面是心智的成長,心智的成長跟個人的思考習慣相關,思考習慣又和一個人的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性格又主要是由成長環境和教育鑄就的。

我不僅聊過自己的少年時代:

我的野蠻成長歲月-少年時代

也聊過自己的大學時代:

我的不羈成長歲月-大學時代

如果你都看過了,是不是頗有“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的味道呢?大學之後,順其自然地,我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因職業生涯比較長,今天我只先聊聊職場初期,我那勇莽而糾結的成長歲月。

那時候,大學生活被我唾爲不堪回首,但是對即將到來的職場生活,我還是充滿了期待,並曾經在一些文章中用這段話來描述了大學畢業時的複雜心情:“窗外是眩藍的天空,一隻孤鴻高翔在碧空,正振翅着衝向雲霄,它是那樣的渴望溫暖,要飛往靠近太陽的地方,翅膀下面狂風的呼嚎,奏成一支沉重的嘆曲”。看吧,即便回首向來蕭瑟處唯有一聲長嘆,也不妨礙我對未來有更美好的憧憬。

先回到畢業找工作的日子吧。

大四第一個學期,很多公司到我們學校開展校招工作,我也過去看了一些軟件開發的職位並投了簡歷,已經不記得當時怎麼寫的簡歷了。很快地,就接到了一家公司的電話,說簡歷篩選已通過,通知我去參加公司統一的校招筆試,職位是其軟件出口事業部的開發工程師。參加筆試時,感覺有些題目答得不太好,回校後也不抱什麼希望。但沒過幾天,又接到電話了,告知我已經通過筆試,需要過去再面試一輪。反正最後,我拿到了offer,時間是當年的10月份,大四上學期纔開始不久。

就這樣,我的第一次求職經歷幾乎沒有任何波折,而且是在離畢業還有較長一段時間的時候,就早早定了下來。記得當時給的月薪是3k,不過在十多年前,尤其是對我這樣在北京上學期間一年生活費大約也就3k的窮小子來說,已是受寵若驚。所以在大四剩下的時間裏,我再也沒有嘗試去應聘其它公司的工作,也不知道我其實可以進行更多的選擇,貧窮,可能真的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然而要說明的是,我並不鼓勵畢業生在找工作時挑挑揀揀、這山望着那山高,而是在稍微有選擇權時,能做出相對適合自己的選擇。我當時限於自己的處境和想象力的貧乏,並沒有去想過自己還有什麼更適合的選擇,而讓我現在能進行這一反思的原因,估計是因爲這份工作後來也成爲我職業生涯中最短暫的一份。

話說這第一份工作,其實我表現得還不錯,和同時期入職的其它應屆生相比,我因爲在學校裏就有比較多的編程經驗,因此上手很快,領導對我也比較重視,經常給我分派相對有難度的工作任務。在內部培訓會上,我因爲回答了C語言和彙編語言之間差別的一個問題,然後某總經理當場跟旁聽的人事說你先記下這位同學的姓名,到時候培訓考覈給他滿分。當時公司有個內部系統,鼓勵大家發表技術文章,雖然初出茅廬,我也貢獻了兩篇,其中一篇是關於C++之父訪談的文章,我對C++之父的話語進行了一些翻譯和延伸表達,另一篇是對.NET中間語言、通用語言運行時CLR相關技術的一個剖析。作爲剛畢業的學生,極少數人會關注這種相對有深度和大局的問題,因此,項目的直接領導看到這兩篇文章後,對我有些刮目相看,跟其它人說我的技術功底好,有大局觀。

自誇完畢後,我說下爲什麼自己會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就萌生離職的念頭並迅速離職吧。第一件事是調薪的問題,其實這個事情我並沒有非常確定是否屬實,只是聽說。聽說一起入職的,有兩三個人漲了薪水,而我們覺得,這兩三個人上班時間經常出去抽菸消磨,技術也不好,不知道爲什麼就給他們漲薪了,然後唯一能找到的理由就是,他們是D員。這件事引起了我們幾個同時期入職員工的心理波動。另外一件事,純粹是我個人的主觀感受了。我看到有一年工作經驗的老組員準備離職,說會薪水翻倍,也就是6k。在我看來,當時自己的技術不比他差,如果還從剛纔說的深度和大局上來對比的話,會更有優勢。這時候,之前拿到offer時,3k的薪水讓我受寵若驚的感受早已消失無蹤影,我馬上考慮着自己是否應該離職謀求更高薪酬的職位。

現在回想起來,我有那樣的反應,其實當時現實的壓力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大學的助學貸款我只申請到了三年,也就是大一的學費還是欠學校的,畢業時我的畢業證被學校扣了下來。前幾個月的收入我拿去補交了欠下的學費以便拿到畢業證,接着又開始面臨還助學貸款的事了。又因爲老家的房子已經被鄉政府鑑定爲危房,解決辦法是我父母搬到已經廢棄的鄉村教室裏住,其實那間教室也基本是危房了,只是情況稍微好一點點。因此,我又急需給父母在老家蓋個房子,好讓他們住得安心一些。如此種種,讓我下定決心,要找個薪水翻倍的工作。

很快地,我進入到某國際巨頭公司的中國研發集團工作,薪水翻倍的願望實現了,也暫時安心了一段時間。

在那裏,我接觸到了公司的一些內部系統,比如UI自動化測試系統,這些都是公司沒有對外發布的產品。喜歡探個究竟的我把這些系統都翻個底朝天,各種反編譯工具都使用上了。這樣一段時間以後,工作上的事情對我來說,是比較輕鬆的,於是我購買了很多技術書籍,每天下班後繼續學習,然後還在QQ簽名上這樣寫着:

研究編譯器、調試器、鏈接器、加載器,器器精通之日,偶成大器也!

我還編寫了個小的程序,這程序隨着我電腦開機啓動,然後在屏幕上來回滾動顯示:

人生最偉大的目標是行動,當你下定決心的時候,整個世界都爲你讓路!

然而我並不滿足於技術上的學習,我明白還有太多的東西自己一無所知,於是開始去接觸和了解更多的東西,漸漸地,也對這種朝九晚六的生活多了一些厭倦。我已經記不清楚,是從哪裏第一次看到的《贏在中國》創業真人秀節目,這個節目讓我連續看了三季都不厭倦,並且全部下載到電腦裏,反覆地看。題外話,這節目的主持人王利芬,可能也是因爲接觸的創業者和大佬們太多,在最後一季節目結束後,也終於坐不出,從央視辭職,創辦了優米網,至今已有十年。據說她先是創辦了電商類的公司,然後求助於馬雲,馬雲不看好,勸她關掉了,優米網是第二個項目。

此後,我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北京夏季的夜晚,乾燥悶熱,我總是一個人窩在租住的幾平米隔板房間裏,手裏握着一罐啤酒,觀看更多的創業節目。你懂的,每到節目中比較激動的環節,總免不了要灌上幾口,常常是心潮澎湃到半夜兩點才睡覺。這些創業節目,我認爲當時確實給我開闊了眼界,但也有可能是造成各種錯覺,讓我的眼光早早高於自己的能力。

那一年,馬雲做了一個演講,大意是不做電子商務,五年後你們都會後悔。我也暗暗在想,是不是應該聽馬總一次?反正,最後在各種衝動和糾結中,我寫了一封激情洋溢的英文辭職郵件,郵件名是:辭職告別信-唯有感恩的心。當時還發布到了QQ空間,所以現在還能找到:

這封郵件中,我還幽默地表示,寫這麼一封長信是因爲我從小對文學有濃厚的興趣並且想讓大夥在繁忙中多歇一會兒。我還說,大概一個月前,我在半夢半醒中聽到上帝對我說: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永遠永遠不要放棄),就和馬雲當年去教堂,牧師對他說的話是一樣一樣的。

就這樣,我沒有找新的工作,就離職了,因爲助學貸款已經還完,老家的房子也已經蓋了一層,暫時沒有很大的經濟壓力。然而真正出來後,我又有點不知道從何開始的感覺,很多想法在沒開始實施的時候,就被自己否決了,歸根結底,還是因爲自己的見識浮於表面,經不起推敲。那段時間,上一份工作的一位同事也辭職和別人合夥創業了,這位同事和我同年畢業,工作不過兩年多。他想邀請我加入他們隊伍,而我認爲軟件外包這種模式沒有什麼新意,不看好而拒絕了。我只記得馬總說的,電子商務纔是未來,並且只想在這個方向發展。

一個多月後,我和大學一室友在北京二環的阜成門那裏開了一家特產店,賣內蒙和新疆等地的特產。這只是我們的起點,我們當時有更大的想法,就是要做食品追溯系統,而這個店讓我們先得以維持生活,並起到多接觸和了解市場的作用。

那時候,中糧集團在搞全產業鏈,宣稱從農田到餐桌,每一個環節都可追溯。我們覺得在他們還沒有搞起來的時候,先弄出這樣一套系統,說不定能被收購呢,因此,我們甚至還萌生先去中糧偷師學藝的想法。那段時間,我們在店裏賣東西,同時也經營淘寶店,有空的時候,就進行我們自己網站的開發。這期間,上家公司的一個項目組組長曾跟我聯繫,說有一個崗位可能比較適合我,薪水是之前的差不多兩倍。我猶豫了幾天,還是拒絕了,我貌似覺得自己已經走在創業的不歸路上……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北京二環的店租很貴,因此利潤很少,只能維持生活的樣子,爲了節省房租,我直接住在店裏,那個寒冬,我的兩個手背都凍得發紫腫脹。我有時也在想,生活上的苦我已經經歷太多,難道我還需要用這種苦來磨練意志嗎?或許這種苦是毫無意義的,我有點動搖。同時我們也覺得,做這種追溯系統,不是我們兩個初出茅廬的兩個技術人員能搞定的,就算是能開發出來,用戶又在哪裏呢?

那段時間,我們感到很迷茫,經常兩個人一起到一位60多歲的退伍軍人住的小民房裏喝茶,這老頭子信佛,我們則尋找解脫的智慧……

這一晃十年過去了,很多細節已經想不起來,但最終是,我們的網站沒有開發完,就覺得做不下去了,我們決定把店鋪轉讓,我同學在北京再找份工作,而我對留在北京已心灰意冷,決定南下深圳,因爲深圳不僅離我老家近,更何況,據說它是創業者的天堂,而我創心未死。在離開北京的頭一天夜晚,我在人人網空間發了臧天佑《心的祈禱》裏面的幾句歌詞:

我知道天涯路漫漫

我還要去海角遙遙

我知道失去的是什麼

我又啓程卻不是尋找

……

故事遠沒有結束,且聽下回分解。

原文地址:技術人成長

關注公衆號:技術人成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