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結構與算法學習筆記004】多傳感器信息融合的結構模型的四種基本形式

目錄

集中式結構

分散融合結構

分級融合結構

總結



轉載地址https://blog.csdn.net/datase/article/details/79331699

 

傳感器信息融合的結構模型一般有四種基本形式:

  集中式、分散式和分級式結構,分級式又分爲有反饋結構和無反饋結構。


集中式結構

(使用卡爾曼濾波技術)

 

 

  F(k)爲狀態轉移矩陣, X(k)是k時刻目標的狀態向量,G(k)爲噪聲增益矩陣,ω(k)爲輸入噪聲模型,H(k)爲觀測矩陣,V(k)爲觀測噪聲模型。

 

 

 

 

  在系統融合中心採用集中卡爾曼濾波融合技術,可以得到系統的全局狀態估計信息.在集中式結構中,各傳感器信息的流向是自低層向融合中心單方向流動,各傳感器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繫。


分散融合結構

  分散融合結構沒有中央處理單元,每個傳感器都要求作出全局估計,採用分散Kalman濾波技術來實現多傳感器信息的融合。爲了簡化算法,作以下三點假設:

  1. 傳感器分散網絡結構中的每一個融合節點都和其它節點直接相連;

  2. 節點的通信在一個週期內同時進行;

  3. 所有節點使用同樣的狀態空間。

 

 

  當每個節點得到自己的局部估計後,就與其它相連的節點進行通信,接受其它節點傳遞來的信息後進行同化處理,同化包括狀態同化和方差同化,經推導可得第 i 個節點的狀態同化方程爲:

 

 

  從而,在每個節點都可以得到全局的狀態估計和方差估計。

  有n個節點組成的分散融合結構網絡中,任一個節點都可以作出全局估計,某一節點的失效不會顯著地影響系統正常工作,其它n一1個節點仍可以對全局作出估計,有效地提高了系統的魯棒性。儘管每個節點都具有較大的通信量,但是其通信量都沒有集中式融合中心的通信量大,且由於其採取並行處理,解決了通信瓶頸問題。通過分散融合各傳感器之間互通信息,加強了聯繫,儘管通信費用較高,但是系統的魯棒性和容錯性得到提高。

  補充:

  魯棒性(robustness)就是系統的健壯性。它是在異常和危險情況下系統生存的關鍵。比如說,計算機軟件在輸入錯誤、磁盤故障、網絡過載或有意攻擊情況下,能否不死機、不崩潰,就是該軟件的魯棒性。


分級融合結構

  分級融合結構,它有兩種形式:無反饋的分級結構和有反饋的分級結構,分級結構採取的是由低層向高層逐層融合的思想.設系統的動力學方程和觀測方程同上,設有下標的表示低層的信息,沒有下標的表示高層的信息.則

  無反饋時:

 

 

  有反饋時: 

 

  可以看到:信息從低層向高層逐層流動,無反饋時,層間傳感器屬於單向聯繫,高層信息不參與低層處理;有反饋時,層間傳感器是雙向聯繫,不僅低層融合信息向高層傳遞,高層信息也參與低層節點處理。各傳感器之間是一種層間的有限聯繫。


總結

  集中式融合結構:結構簡單,精度高,融合速度快,各融合中心計算和通信負擔過重,系統容錯性差,各低層傳感器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繫;

  分散式融合結構:每個傳感器都具有估計全局信息的能力,任何一個傳感器的失效都不會導致系統的崩潰,各傳感器之間互通信息,系統的可靠性和容錯性高,計算和通信負擔比集中式要輕,融合精度不如集中式好;

  分級融合結構:信息從低層到高層逐層參與處理,高層節點接收低層節點的融合結果,在有反饋時,高層信息也參與低層節點的融合處理。各傳感器之間是一種層間有限聯繫,其計算和通信負擔介於集中式結構和分散式結構之間。

 

 

 


參考文獻:

  王莉, 於盛林, 嚴仰光. 多傳感器信息融合結構及其實現[J]. 儀器儀表學報, 2001, 22(z1):279-280+299.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