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孫子兵法 ☉ 始計篇》

孫子曰: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於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衆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爲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在《孫子兵法.始計篇》裏,孫子提出決定戰爭勝負的五個基本要素,即戰爭的正義性和君心,民心的向背;氣候的變化和戰爭的時機;地形的遠近、險夷呵複雜簡單情形;指揮戰爭的將領在智謀、誠信、勇敢諸方面的素質和軍事才能;軍隊的編制、後勤供給與保障和行軍用兵的紀律、軍令是否嚴明。孫子將就這五個方面概括爲道義、天時、地利、將領和法規。戰爭是直接關係到交戰雙方生死存亡的大問題,必須加以認真研究。在中國軍事史上,孫子初次提出戰前要充分籌劃準備的思想,將決定戰爭勝負的五個基本因素加以分析比較,及所謂“廟算”,就是在廟堂之內分析取勝條件,以取勝條件的充分與否來決定軍事最高層-------朝廷作出的戰略決策。孫子不僅最先使用“廟算”一詞,而且形成了“廟算”說的理論體系。他把妙算問題放在孫子兵法的首篇加以闡述,體現出他對這一問題的重視。不僅如此,在《孫子兵法》中,廟算思想可以視爲全書的總綱。孫子提出的“廟算”是對中國軍事戰略學的重大貢獻。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思想原則。對自己和別人的情況做到胸中有數,有利時則站,不利時則不戰,這是極富軍事智慧的。


★“故較之以計而索起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衆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要對戰爭情勢的認識,需要通過對雙方以上七種情況的比較。在商業戰爭中,也需要“較之以計而索起情”,需要對各方面、諸因素作出深刻判斷,以做到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即所謂“用兵之法,以謀爲本”。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廟算”--------在現代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下,自己學業,職業的規劃,打算以及重大決策必須對現狀認真的審視,對未來作出周密的計劃。現狀包括:

   “道”:影響,可行性

   “天”:社會需求

   “地”:工作、生活環境,人際關係

   “將”:個人必備能力(專業技能)、附加能力(外語能力、管理能力、社交能力等)

   “法”:堅持原則,持之以恆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在現代職場中的應用。對於一個新人,如果公司不是那種鋒芒畢露的企業文化(新東方的每個人都是鋒芒畢露),不能過於張揚自己,否則會遭到槍打出頭鳥,即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衆必非之。作爲一個公司的新員工,與公司前輩要適當的“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要虛心向前輩請教,當然在運用“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要把握兩點:一是示弱要適可而止,示弱的過程是創造機會的過程。二是示弱要與出奇結合。與公司領導關係要“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等待時機,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最終展現自己的才能,得到公司的認可。


以上純屬個人娛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