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全集第二卷-《我的精神家園》有感

在多看閱讀器上看到了《碼農》這本雜誌,覺得內容還不錯。在某一期(記不清)上有對酷殼博主陳皓的採訪,當時博主推薦了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園》,不知道是指那一篇還是那一卷。寒假期間在圖書館中借到了這本書,讀一讀。


看到其中一篇文章“生活與小說”挺有感觸的。小時候看科幻片的時候,都會驚歎,“哇塞”,“好神奇!”;現在看到這類電影時候都會覺得,真沒意思,完全沒有理論依據。從小到大看過很多電視劇,看過很多電影(抱歉,不一定都記住內容),所以對於很多時候電視劇或者電影的邏輯都會猜測的很準確,於是乎就會覺得這些都沒有意思。但是電影或者電視劇比較自由,它的自由是它可以在自己的假設的空間內完成他們的故事。與紀實片不同,他們有時候故事情節巧合或者離奇。


現在我們對於這些故事描述的第一反應是他們完全沒有根據。但是如果它們都是事實,那電視劇和電影這種形式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全部都是紀實片得了。我們需要欣賞故事的本身,而不是去完全理解這個邏輯然後反駁它。之前看《地心引力》時,覺得故事太假,自始至終就幾個人在演。但是卻忽略了背後的動畫製作,3D效果,幾個人可以演幾個小時等等這部電影比較好的地方,而是立馬陷入對它的質疑中。這樣看電影就沒有意思了。


“關於偉大一族”這篇文章,我覺得讀後有當頭一棒的感覺。沒有偉大的理想就沒有結果,這個作者沒有贊成也未否定;但是作者看到的事成大事者都有偉大的理想。如果理想根本不現實就不是偉大理想,與偉大理想的定義就相反。首先要給自己定義一個合適的偉大的理想,自己向這個目標在靠近纔行。


“東坡與東坡肉”這篇文章諷刺那些欣賞別人外表而不注重實在的人。欣賞一個事物不要僅僅是看它跟名人有關係就喜歡;而是要和名人一起去欣賞。


《我的精神家園》是王小波的雜文。裏面的很多文章都是簡短,但是卻都很有道理,值得一讀。作者不是標題黨,往往雜文的名字讓人對道理有更形象的理解和認識。


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