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也需瞭解的運維知識之Kubernetes

關注“Java藝術”一起來充電吧!

DockerKubernetes是什麼關係?這可能是我們剛接觸Kubernetes時都有的一個疑問。那麼Kubernetes是什麼?

Kubernetes是一個容器集羣編排管理系統,用於實現容器集羣的自動化部署、自動擴縮容等功能。Docker提供用於運行應用程序的容器技術,而Kubernetes本身並不提供用於運行應用程序的容器,而是負責管理容器。

瞭解DockerKubernetes的關係之後,就能理解爲什麼我們要先學習Docker再學習Kubernetes,這與先學習Spring框架才能更好地學習Spring BootSpring Cloud是一樣的。如果還不瞭解Docker可以先看下上一篇《開發也需瞭解的運維知識之Docker》

作爲開發,我們爲什麼要了解容器技術,這不是運維該學習的嗎?作爲開發者,只有足夠了解容器技術,才能做好技術選型,以及開發部署在Kubernetes容器服務之上的應用應該要注意哪些問題。如果運維不瞭解代碼,開發也不瞭解Kubernetes,誰能解決將服務遷移到Kubernetes上遇到的各種問題呢?

關於Kubernetes

筆者學習Kubernetes的路線,分享給大家:

  • 官方學習文檔:http://docs.kubernetes.org.cn/

  • 閱讀書籍:《Kubernetes in Action中文版》

  • 極客時間視頻教程:《Spring CloudKubernetes雲原生微服務實戰》

學習Kubernetes首先要了解Kubernetes的架構,瞭解一些“概念”,再瞭解配置文件。配置文件這塊對初學者來說是最難理解的,因此推薦大家閱讀《Kubernetes in Action中文版》這本書,跟着例子一步步掌握一些配置文件中每種kind的作用,每個配置項的作用是什麼。

Kubernetes管理所有可用的物理機,以阿里雲容器服務Kubernetes爲例,Kubernetes負責管理一堆ECS實例,這需要我們在創建Kubernetes集羣時,購買足夠的ECS實例,至少兩臺。後續也可將新購買的ECS實例加到Kubernetes集羣,由Kubernetes管理。

開發者和運維都不需要知道一個應用程序部署在哪個ECS實例上,只需要指定運行應用程序所需要的cpu、內存等資源,Kubernetes會根據要求計算出滿足條件的節點(ECS),並在節點(ECS)上從鏡像倉庫拉取應用程序的鏡像創建容器並運行容器,並且監控容器的整個生命週期。我們可以把Kubernetes管理的所有節點(ECS)看成一個大的物理機,這臺大的物理機的cpu、內存是所有節點(ECS)的總和。

(圖片來之《Kubernetes in Action》)

如上圖所示,開發者只需要將應用構造成鏡像,並將鏡像push到遠程鏡像倉庫,然後編寫一個配置文件,在配置文件中描述應用程序鏡像運行所需要的資源、鏡像從哪拉取等,使用kubectl調用Kubernetes提供的API就能將應用程序部署到Kubernetes

Kubernetes由兩種類型的節點組成。

(圖片來自Kubernetes in Action》)

一種是主節點Master,負責控制和管理整個集羣,爲實現高可用,主節點也要求部署集羣。主節點上會部署一些組件,這些組件可以運行在單個主節點上,或者通過副本分別部署在多個主節點上,實現高可用。如基於Reft協議實現的數據強一致性存儲服務etcd、提供給我們使用的Kubernetes API服務、調度應用部署的Scheculer組件、執行集羣功能的Controller Manager組件。這些組件我們可以先這麼簡單瞭解,暫時不用過於深究。

另一種是工作節點,運行用戶實際部署的應用。

假設我們在阿里雲購買了託管的Kubernetes服務,那麼主節點就由阿里雲託管,而工作節點就是我們購買的ECS實例,一個集羣中有多少個ECS實例就是有多少個工作節點。

工作節點就是運行容器的機器,除了運行用於運行我們部署的應用程序的容器外,每個工作節點上還會運行一些組件,這些組件負責運行、監控和管理應用服務。如DockerKubeletKube-proxyDocker我們已經很熟悉了;Kubelet負責與主節點的Kubernetes API服務通信,並管理它所在的工作節點的容器;Kube-proxy負責組件之間的負載均衡網絡流量。

上圖是根據到目前爲止我們對Kubernetes的瞭解所畫出的一個應用部署流程圖。

  • 1、開發者在本地機器構建應用程序鏡像;

  • 2、開發者將本地應用程序鏡像psuh到鏡像倉庫;

  • 3、開發者爲運行應用程序編寫描述文件(yaml配置文件);

  • 4、開發者使用kubectl調用Kubernetes API將應用程序描述文件提交給Kubernetes

  • 5、Scheduler組件根據描述文件調度工作節點部署應用程序;

  • 6、在工作節點上由Container runtime負責從鏡像倉庫拉鏡像、創建容器並運行容器;

在實際項目部署時,我們可能最關係也最難理解就是網絡和容器這部分內容。比如,在不使用Kubernetes時,我們部署一個需要SSD資源的應用程序時,先購買SSD掛載在該服務器上,而使用Kubernetes時,我們要告訴Kubernetes只在具有SSD的節點中選擇節點部署應用。網絡和容器卷的內容還是很多很複雜的,本篇就不過多介紹,後續文章中再介紹,當然也只是簡單的理解和怎麼去用,因爲筆者目前理解的也不多。

需要了解的一些概念

namespaces:用於區分不同的資源,如測試環境資源、生產環境資源;當然也可以使用labels區分。不指定namespaces則默認使用default,如果使用非defalut名稱空間,則在使用kubectl創建secret、創建ServiceAccount等都需要明確指定namespaces

節點(Node):節點就是實際的機器或者虛擬機,例如阿里雲ECS

PodPodKubernetes創建或部署的最小基本單位,一個Pod封裝一個或多個應用容器,存儲資源、一個獨立的網絡IP以及管理控制容器運行方式的策略選項。

(圖片來自《Kubernetes in Action》)

如上圖所示,當一個Pod包含多個容器時,這些容器總是運行於同一個工作節點上,不會跨越多個工作節點。例如我們部署一個java程序,可以在一個Pod中運行多個該java程序的容器。Pod可以封裝緊密耦合的應用,它們需要由多個容器組成,它們之間能夠共享資源,例如前後端部署在一起(這個例子不恰當)。而對於我們開發java微服務應用來說,一般一個Pod只會運行一個容器,因此初學時可以不用過多去糾結這些概念。

ServiceService抽象的概念,是Pod的邏輯分組,這一組Pod能夠被Service訪問到,通常是通過LabelSelector實現。例如: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
  name: demo-srv-service
  namespace: sit
spec:
  selector:
    app: demo-srv
    env: sit
  ports:
    - protocol: TCP
      port: 80
      targetPort: 8080

通過selector匹配appdemo-srvenvsit的一組Pod,這組Pod對應demo-srv-service這個Service。更簡單一點理解,假設我們部署一個java程序,一個Pod只啓動一個該java程序的容器,那麼啓動多個該java程序就對應多個Pod,而這組Pod對應同一個Service

ReplicationControllerReplicationController(簡稱RC)是確保用戶定義的Pod副本數保持不變。在用戶定義範圍內,如指定一個java程序部署的集羣數量爲3,如果Pod超過3(例如手動啓動),則RC會終止額外的Pod,如果少於3(例如內存溢出導致),RC會創建新的Pod,始終保持在定義範圍。

ReplicaSetReplicaSet簡稱RS,是RC的升級版本。RSRC之間的唯一區別是對選擇器(Selector)的支持,這裏不做過多介紹。

DeploymentsDeploymentPodReplicaSet提供聲明式更新。你只需要在Deployment中描述你想要的目標狀態是什麼,Deployment Controller就會幫你將PodReplicaSet的實際狀態改變到你的目標狀態。

apiVersion: apps/v1
kind: Deployment
metadata:
  name: demo-srv-deployment
  namespace: sit
spec:
  # 副本數,運行多少個`Pod`
  replicas: 3
  # 選擇器,使用標籤匹配
  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demo-srv
  template:
    metadata:
      # 標籤
      labels:
        app: demo-srv
        env: sit
    spec:
      # 容器,指定多個容器就會在一個`Pod`內運行多個容器
      containers:
        - name: demo-srv
          image: registry.cn-shenzhen.aliyuncs.com/wujiuye/demo-srv

DaemonSet:確保每個節點(物理機器或者虛擬機)上只運行一個該應用的Pod。如阿里雲的實現的日記收集,就是在每個節點上運行一個用於收集日記的應用程序容器,對應一個Pod

網絡通信

Pod之間的網絡通信:

Kubernetes集羣中的所有Pod都在同一個共享網絡地址空間中,這意味着每個Pod都可以通過其他PodIP地址來實現相互訪問。這也表示它們之間沒有NAT網關。當兩個Pod彼此之間發送網絡數據包時,它們都會將對方的實際IP地址看作數據包中的源IP

無論是將兩個Pod安排在單一的還是不同的工作節點上,同時不管實際節點間的網絡拓撲結構如何,這些Pod內的容器都能夠像在局域網上的計算機一樣通信。

Service之間的網絡通信:

Kubernetes Service爲一組功能相同的Pod提供單一不變的接入點。當服務存在時,它的IP地址和端口不會改變。客戶端通過IP地址和端口號建立連接,這些連接會被路由到提供該服務的任意一個Pod上,會實現負載均衡。通過這種方式,客戶端不需要知道每個單獨的提供服務的Pod的地址,這樣這些Pod就可以在集羣中隨時被創建或移除。

假設現有一個項目,該項目有兩個微服務,分別是demo-srvdemo-cap。現在將這兩個服務部署到阿里雲容器服務Kubernetes上,在控制檯的服務列表頁可以看到,這兩個服務都有一個集羣IP,不管這個兩個服務部署多少個Pod,也不管Pod怎麼變,其它服務都可以通過這個集羣IP訪問背後的Pod,當然訪問背後Pod也是實現負載均衡的。

也是因爲如此,我們開發微服務實現的服務發現都是基於Service的,那麼在應用程序中實現負載均衡就顯得多餘了。

類型:

  • ClusterIP:通過集羣的內部IP暴露服務,選擇該值,服務只能夠在Kubernetes集羣內部可以訪問。

  • NodePort:通過每個Node上的IP和靜態端口(NodePort)暴露服務。NodePort服務會路由到ClusterIP服務,這個ClusterIP服務會自動創建。通過請求<NodeIP>:<NodePort>,可以從集羣的外部訪問一個NodePort服務。

  • LoadBalancer:如使用阿里雲提供的負載均衡器,可以向外部暴露服務。外部的負載均衡器可以路由到NodePort服務和ClusterIP服務。

本篇就介紹到這,Kubernetes要學的知識點很多,但作爲開發,我們可能不會去過多的關注一些細節,本篇介紹的知識點是筆者認爲作爲開發應掌握的知識的。網絡、容器卷這部署建議多瞭解一些,網絡有關服務間的調用,而容器卷有關日記的打印、文件存儲,如果使用阿里雲容器服務,那麼日記這塊我們可以不輸出到文件,使用阿里提供的日記服務收集日記。但如果需要持久化存儲的服務,就必須要瞭解容器卷Volume

不懂的概念可以查閱官方文檔:http://docs.kubernetes.org.cn 

想要深入學習還是推薦閱讀《Kubernetes in Action》中文版

公衆號:Java藝術

掃碼關注最新動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